记者Sam Amico聊到了还没有得到合同的威少和本西。他说他两人之所以被架到现在,主要是因为两个人都希望得到一份高于老将底薪的合同。
但从数据看,威少上赛季13+5+6的数据,想要拿一份高于底薪的合同也不算过分的要求。但现在有点尴尬的就是,尽管他们打过出让人惊艳的比赛,甚至他们有可能继续打出高于底薪的比赛水准。但现在时代变了,各队可以用更少的钱找到更年轻的球员替代他们。
他们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签约,而是迟迟没能达成协议,因为他们想要的合同超过了底薪,而市场只愿意给他们底薪。话虽如此,但现在和威少传得比较多的也只剩下国王了,但其实他们有足够多的后卫,得到威少的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迫切。
威少的角色要求和球队的使用逻辑存在差距,他习惯持球、节奏快,而可能能够签下他的球队需要的是能无球、能防守、能补位的拼图。以底薪价格,他当然能用,但如果开出高于底薪的合同,球队就要再三权衡。
其实你说威少、本西他们缺钱吗?答案显然不是。你说谁不爱钱,但底薪和高于底薪的差距并没有那么的大,那为什么他们还执着于此呢?我想他们卡在合同金额上的原因,更多是尊重感和身份认同。
在NBA,工资就是地位的标签。底薪,意味着“你只是一个补位的角色”,如果你能拿到中产以上,至少代表你是球队的中间位置球员,是可以每场比赛都打上球的家伙。而对于拿过顶薪、当过核心的球员来说,底薪,不只是钱少,而是心理上难以接受的落差。
更现实的是,他们虽然一定程度上接受自己不在巅峰,但面对一些还只是靠着潜力作为卖点的球员,他们实际的表现可能比那些年轻人要好,但是那些年轻人却享受着他们当年的待遇,是球队的未来。这些都不禁让这些老将内心疑问:“为什么他能拿这些钱,而我只能底薪?为什么曾经是我手下败将的球员,现在还能拿大合同?”
合同金额不单单是他们拿到的工资,更是被当作“尊重”的体现。表面上是合同金额,实质上是体面和认可。对于威少来说,这关乎他最后几年在联盟里的“告别姿态”;对于西蒙斯来说,这关乎他是不是还有机会被当作一个能用的核心拼图。
底薪≠没球队要。而是底薪之外,没人愿意再多掏哪怕一块钱。这样的鲸鱼落差,是大多数人迈不过去的坎。
记者Sam Amico聊到了还没有得到合同的威少和本西。他说他两人之所以被架到现在,主要是因为两个人都希望得到一份高于老将底薪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