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特朗普政府时期的美国宣布,针对印度进口商品,将额外加征25%的关税。而且,美国还以“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为借口,对印度实施了更为严厉的惩罚性关税,使得总体关税高达50%。这一举措迅速激起了印度国内的强烈反应,掀起了两国关系的巨大波澜,几乎成为随时可能爆发的“火药桶”。
面对这一情况,全球各国尤其是美国媒体也感到困惑,许多人质疑,为什么仅仅是因为印度购买了俄罗斯的石油,特朗普政府就要对印度如此严厉?美国的双标行为,显然让人无法理解。对此,近期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接受采访时,试图为美国的做法辩解。他指出,假设要追究俄罗斯向中国销售石油的行为,就会发现中国大部分进口的俄罗斯原油,经过精炼后再出售到全球市场。如果美国对中国实施更加严厉的制裁,“可能会导致全球能源价格上涨,甚至可能引发供应危机,迫使其他国家寻找替代能源”。乍听之下,似乎能自圆其说,但仔细分析,仍然有诸多矛盾。毕竟,2024年印度从俄罗斯进口了8900万吨石油,而中国的进口量则高达1.08亿吨。在这一年里,中国的原油进口总量为5.53亿吨。虽然中国的石油出口量大约为1770万吨,但这一出口量对于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鲁比奥的解释,显然是对媒体的敷衍。
美国之所以对中国和印度采取不同的策略,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对中国无法采取强硬手段,而对印度则可以肆意压制。正如一位印度网友所言,“美国不敢轻易对中国动手。如果真的对中国实施制裁,中美之间的产业链将遭遇重创,最终受害的将是美国,而非中国。”我也不禁感到好奇,连印度网友都能提出这样的深刻见解,难道我们的经济学家们真的没看出这点吗?如果美国与中国开打贸易战,尤其是加大对中国的制裁,最终受害的必然是美国,而不是中国。
美国依赖中国的程度远比想象中要深。比如,美国50种重要矿产中,12种矿产完全依赖进口,29种矿产的进口依赖度超过50%。而且,美国70%的稀土和关键矿产来自中国。此外,美国大约16%的商品都依赖中国供应,若失去中国的供应,美国的生产和生活将面临严重的中断,短短五年内,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秩序都可能陷入瘫痪。
此外,中国还掌握着75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若中国抛售其中1000亿美元的美债,必定会引发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甚至可能导致美债市场的崩溃,从而波及美国的金融系统及经济发展。可以说,特朗普政府之所以推迟对中国的关税,正是因为担心中国采取这一“致命一击”。
美国试图通过印度替代中国,逐步推进“脱钩”计划。印度成为美国“替代中国”的重要目标,正是拜登政府为了打破中美经济关系而进行的布局。然而,面对这一局面,我们是否应该坐等美国完成其“替代中国”的计划,进而对中国采取更加严厉的制裁?或者,我们应当主动出击,趁着美国当前的弱点,采取有效的反击?
我已多次强调,中美之间的决战终究是不可避免的,而特朗普发动的全球关税战,正是为我们提供了打击美国的契机。尽管印度本身并不完全值得信赖,但眼下,它却成为了一个能够利用的战略伙伴。今天的印度,正遭受到美国关税的羞辱,这也是我们联合印度等多国对美国反击的绝佳机会。机不可失,一旦错过,恐怕再也难有如此有利的局面。只要我们与全球多国携手,冻结对美贸易,抛售美债,我们有可能真正打击美国的经济,终结其霸权。届时,全球将迎来更加和平稳定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