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处理,王熙凤不是给出正确建议了吗?“且平心静气,暗暗访察,才得确实,纵然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这叫作‘胳膊折在袖内’。如今惟有趁着赌钱的因由革了许多人这空儿,把周瑞媳妇旺儿媳妇等四五个贴近不能走话的人,安插在园里,以查赌为由。再如今各处的丫头也太多了,保不住人大心大,生事作耗,等闹出事来,反悔之不及。如今若无故裁革,不但姑娘们委屈烦恼,就连太太和我也过不去。不如趁此机会,以后凡年纪大些的,或有些咬牙难缠的,拿个错儿撵出去,配了人。一则保得住没有别的事,二则也可省些用度。”
王熙凤的建议,是公私兼顾的。从她自己这一方面来说,她是荣国府的实际管理人,出现了绣春囊这样的东西,无论如何,她总是负有领导责任的。“纵然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做好舆情管控,不损自己的声名。从整个贾府来说,一个绣春囊,可能是一个丫鬟的不检点,但声张起来,就会损害整个大观园、全体女孩子们的名誉。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不声张,符合公私两方面的利益。
王熙凤也不是掩耳盗铃。和“平心静气,暗暗访察”相结合的,是“拿个错儿撵出去”。绣春囊这样的色情用品,当然只会是“年纪大些的”或“咬牙难缠的”的丫鬟所有。把这类的丫鬟打发出去,就会杜绝同类事件的发生——像傻大姐或者“极小”的小丫头,怎么会是绣春囊的源头主人?
王熙凤的建议,既保全了大观园、也就是贾府名誉,又杜绝了隐患,是当时情况下的最佳方案。效果如何呢?从上次平儿处理坠儿偷盗事件,就可以看出来。
坠儿偷了平儿的镯子,被人赃俱获抓了起来,平儿就安排“千万别告诉宝玉,只当没有这事,别和一个人提起”、“以后防着她些,别使唤她到别处去。等袭人回来,你们商议着,变个法子打发出去就完了”。虽然晴雯性急,没等袭人回来,就把坠儿撵了出去,到底也没公开偷盗的罪名,与怡红院名声无碍。而且人撵出去了,自然也不会再有下次。
这么好的办法,为什么王夫人不肯采纳?唉,这就是刘姥姥说的,王夫人是个“响快人”了——“这主意很是,不然一年也查不出来。”“暗暗访察”是需要时间的,还有可能“访不着”;王善保家的建议的当晚抄检,却是立竿见影、当场见效的。王夫人这样“响快”,哪有耐心慢慢等待?
性格只是表面因素,往根子上深究,还是“格局”的问题。如果王夫人这荣国府的当家人,真把荣府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她就不会想不到抄检行动会使丑闻曝光,损害女孩子们的清誉。不,她所看重的,只有宝玉一人:“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只要把“勾引”宝玉的“狐狸精”们撵走,其他姑娘小姐的名誉如何,她并不重视。
没有大格局的人,往往为了个人利益,而忽略集体利益。至于“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皮之不存,毛之焉附”的道理,她是不会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