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杨怡琴
通讯员 刘润
实习生 叶文涛
【编者按】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基层治理是不可或缺的基石。湖北省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门聚焦聚力“支点建设”,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持续用力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贡献力量。
2025年1月起,极目新闻联合湖北省委社会工作部推出系列报道《基层治理看湖北》,深入采访全省各市州的基层治理探索,挖掘治理故事,展现基层治理在支点建设中的独特价值和时代意义。今天我们走进系列报道第十二站:黄石。
黄石鸟瞰图
黄石,一座因矿而立、因工而兴的城市,三千年的矿冶文明铸就了其坚韧实干、协作奉献的精神底色。这份深植于历史的工业基因,如今为新时代的基层治理提供了深厚的滋养。
走进黄石的社区楼栋、乡间村落,昔日“干部干、群众看”的单向管理景象已悄然改变。一股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自治为基础,德治法治智治相结合的治理新风扑面而来。以“三方联动”机制凝聚合力,以“村规民约+积分制”激活内生动力,以社区协商汇集民智民力——这套既植根于工业传统又创新发展的治理体系,正推动着基层社会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深刻变革。
“三方联动”聚合力,民生难题巧化解
黄石市是省委社会工作部确定的“三方联动”试点之一。在省委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下,黄石市委社会工作部印发《关于深化“三方联动”机制 提升社区治理效能行动方案》和《“1+3+N”协同联动议事规则》,健全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着力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协同化水平。
架空层改造前后对比图
“以前这下面全是水,又黑又臭,还长满青苔,蚊虫特别多。”站在黄石市阳新县华城新都小区一处改造后的架空层前,居民胡家松边摇头边回忆道。如今,这里地面干燥整洁,四周新修的排水沟和防水层清晰可见,蚊虫已再无滋生的空间。这一转变,得益于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的建立与落实。
向阳社区成立于2023年7月,社区居委会主任李翠对初来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当时多个小区的业委会任期已满,物业合同也到期了,普遍存在墙皮脱落、车库渗水、架空层积水和杂物乱堆等问题。”其中最棘手的是华城新都的4个架空层,因产权不明,长期处于“三不管”状态,雨天严重积水,蚊虫滋生,居民反映强烈。面对难题,社区没有推诿,主动联合物业公司先行清淤抽水、铺设防水层、修建排水沟,同时积极厘清产权归属、明确管理责任。
社区召开“三方联动”会议
为系统化解决问题,社区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一道,通过定期召开楼栋会、星空夜话等方式,分类收集和研判居民诉求,明确问题属性和责任主体。合理且属于物业职责范围的问题,由业委会监督落实;涉及多方或需要资源投入的难题,则由社区统筹协调辖区单位、共建力量共同推进。
太阳城一期翰林院小区商铺地下有一个常年积水点,物业负责人张昭坦言:“之前多方协调过,但问题始终没彻底解决。”社区成立后,居委会牵头通过每月联席会议机制,将该积压难题正式提上议程。应急管理局、住建局等多个部门到现场协同勘查,最终确定解决方案:物业公司承担抽水电费,开发商负责维修和安装抽水设施,业委会全程监督施工质量,使这个积存2000多方污水的隐患点得到有效控制。
“以往协调,容易陷入费用分担的僵局。现在社区出面明晰各方责任,我们物业也更愿意承担这部分支出,毕竟事关业主安全。”张昭表示。
在翰林院小区,社区居委会通过对接政协委员、共建单位,促成16套健身器材捐赠和共享书屋建设。物业公司出资改造了篮球场和儿童游乐场,业委会则发动居民补栽苗木。尤为关键的是,在社区居委会推动下,物业合同专门增设条款,约定每年从服务费中划拨10万元用于合同外公益项目,建立起长效投入机制。
被部分居民占用种菜的绿化带
恢复后的绿化带
针对华城新都西门旁绿化带被居民占用种菜的问题,居委会组织楼栋长、业委会成员反复沟通,最终说服18户居民主动清理,并协调资源恢复了绿化。居委会还依托辖区企业支持,在太阳城七期打造“幸福食堂”和“零工驿站”,有效解决老人就餐和居民灵活就业需求;各小区也因地制宜开设暑期托管、亲子阅读等活动空间,积极回应“一老一小”民生关切。
随着一件件实事的落地,以往投诉集中的问题逐步减少,居民认同感和参与度持续提升。近两年来,社区居委会不断巩固“三方联动”机制,汇聚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和居民骨干等多方力量,融入社区治理全链条。在社区的“红色议事亭”,居民反映的问题被清晰记录,形成“居民讲、干部听、列清单、抓落实、看成效”的完整工作闭环。据统计,去年居委会通过“楼栋会”“星空夜话”等形式共收集意见360余条,绝大部分得到有效办理。
向阳社区用“居民做主、三方联动”的务实模式,让“家”的温暖真正延伸到社区每个角落。
“村规民约+积分制”激活力 ,规范行为树新风
黄石市通过智慧赋能,将纷繁复杂的事务纳入村规民约的重要内容和积分兑换目录,量化为清晰可见、触手可及的量化指标,把“公家事”巧妙转化为家家户户的“自家事”。
石任村全貌
走进大冶市金湖街道石任村,整洁的道路、分类的垃圾桶、几个刚结束暑托班的孩子在广场上玩耍……然而谁能想到,七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面貌:垃圾满天飞,邻里纠纷不断,村民对村务怨声载道。“当时连一根快倒的电线杆都没人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石永强回忆道。
2019年,石永强带领村“两委”着手制定村规民约。“村规民约就是村里的‘小宪法’。”他说。那两年,他不断走访,收集村民意见,把大家最关心、最有共识的内容形成条目式规约。但起初推行并不顺利,“很多人觉得只是纸上文章”。
石任村宣传栏以图解方式宣传村级事务平台的规则
转机发生在2022年,他们将村务搬上“村级服务平台”,并推出《村规民约积分制兑换细则》,把规约条款转化为可量化、可奖励的行为准则——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红白事简办、捐赠公益等都能赚取积分,并可兑换生活物品。
每家每户在“村级服务平台”上拥有家庭档案,村民可自主申报积分。例如参与河道清理或帮助老人,上传照片和事项,经村两委审核、公示8天无异议后,即可计入积分。1积分相当于0.5至0.8元,可在村里签约小卖部兑换商品。“做一次房前屋后清洁能拿20分,能换一瓶洗发水。”石永强笑着说。
积分制还连着“红黄黑榜”——卫生评比、好人好事上红榜,表现一般或不文明的上黄榜或黑榜,全村公开。以正向激励为主,虽暂不扣分,但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监督压力。“乡里乡亲,谁都不想垫底。”
更关键的是,他们按照村务公开的要求,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让各项村务全面透明化。财务开支、工程进度等实时公开,在外务工的年轻人扫码便知村里事。“大事小情都在阳光下,群众放心,我们也省心。”
石任村的村规民约
为杜绝高价彩礼等现象,他们又对村规民约进行了第二次修订,新增了“拒绝天价彩礼、红白事简办”等内容。“办酒不能超标准、抽烟不能攀比,配合的才给积分。”石永强说。村里基本都是同宗同姓,谁家办事大家都清楚,“监督根本不成问题”。
石任村通村大道,如今干净整洁,村民自发维护卫生
石任村作为垃圾分类试点村,村民已逐渐养成新习惯。“地这么干净,谁还好意思乱扔?不仅不能乱扔,还要分类投放。”自村里推出“村规民约+积分制”以来,实行“一日一记录、一日一审核、一月一公示、一季一兑换”。截至目前,累计381名村民参与,积分超1.8万分,已兑换9023分。
社区协商汇民力,“左邻右里”齐参与
黄石市委社会工作部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和我省实施意见,发展基层民主,畅通民主渠道,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以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为目标,拓宽协商范围和渠道,丰富协商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黄石市西塞山区陈家湾社区是一个典型的杂居型老旧社区,85%的房屋是七八十年代自建的私房,没有物业管理,漏水、危房、环境卫生等问题层出不穷,矛盾纠纷也多。常住居民7225人中,60岁以上老人超过2000人,独居老人有81人,是一个老龄化程度高、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的区域。陈家湾社区积极探索“左邻右里”社区协商工作法,构建起“社区--网格—楼栋”的多层次协商体系,获评“湖北省‘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称号,生动践行着“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的要求。
“代表9号见”现场
每月9日是固定的“代表见面日”,市人大代表、区人大代表会来到社区,和居民面对面沟通。平时,社区工作者要落实“岗在小区(网格)、重在服务、责在联心”的要求,通过每日走访,主动收集民情民意。居民家中有矛盾、有困难,小到路灯不亮、狗粪无人清理,大到房屋漏水、化粪池堵塞,都可以找社区工作者商量。
以前沿山上山路垃圾成堆
改造后沿山上山道路干净整洁
居民王春如今年74岁,是社区的老居民。她亲眼见证了社区一点一滴的变化。“以前晚上一片漆黑,现在路灯亮堂堂;以前污水横流,现在管网全部改造到位;以前为一点地界、一句口角就能吵起来,现在大家互相体谅,氛围和睦多了。”去年,有十栋楼房出现七个漏水点,居民之间互相推诿,迟迟修不好。后来社区居委会请来专业师傅现场查看,组织涉及的住户一起协商,最终每户出一点钱,一次性彻底解决了问题。“居民自己的事,自己商量着办”,成了大家认可的方式。
社区居委会主任陈小玲感慨:“社区虽没有行政权力、没有资金资源,但依靠的是居民的信任和参与。居民要的是被尊重、被倾听,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参与社区协商搭建舞台。”
今年以来,黄石市委社会工作部推动从社区楼栋的“三方联动”精准破题,到乡间田埂的“村规民约+积分制”激发活力,再到街巷深处的“左邻右里”社区协商,以一系列创新实践,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内涵。未来,黄石将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协同、智慧赋能,让城乡社区的每一处脉动都充盈着和谐有序、生机勃勃的治理活力。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