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暴雨、超高温来袭!极端天气如何搅动金融“风云”?|财知道
创始人
2025-08-04 21:03:43
0

千金难买财知道。

这两年,天气到底有多离谱?

暴雨圈住京津冀、热浪烤验江浙沪;甚至东北都出现了持续35℃以上的高温,气温甚至超过同期的三亚;更别说我所在的广州,暴雨、高温随机切换。

放眼全球,6月以来,欧洲、北美洲迎来极端高温天气。而南美洲部分地区,却遭遇了罕见寒潮!

整个地球,好像按下了“极端天气启动键”。

你可能觉得:这不是气象台该操心的事吗?

非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极端天气,怎么就成了金融圈的“搅局者”?又有哪些脑洞大开的“气候金融工具”,能帮我们顶住这场风雨?

极端天气和金融有什么关系?

咱们先回答一个问题:天气越来越“作”,为啥金融圈要跟着头疼?

你可能说:这不最多是穿件雨衣、带把伞的事情,跟金融有啥关系?

但你换个角度想想——

台风一来,工厂屋顶被掀了、仓库进水、产线停工;

暴雨一泼,农田泡汤、菜价飞涨、物流卡壳;

高温干旱,电网吃紧、粮食减产,连用水都成了问题……

这些事儿听着像天灾,实际上对金融系统,是“多米诺骨牌”式的连环打击。

你比方说,工厂停工?可能导致它的银行贷款要展期。

仓库泡水?保险公司可能得赔钱了。

粮食蔬菜价格飞涨?可能通胀的压力就上来了……

一句话,天气一“暴走”,金融圈就得重新算账!

为什么?因为金融的本质,是管理风险。

而现在,极端天气成了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之一——不光“影响生活”,还“冲击资产”。

所以你会发现,最近几年,金融机构全都在问一个问题:

怎么跟天气“掰手腕”?怎么提前“买个安稳”?

那具体怎么掰头?我们接着说。

老天一变脸 风险定价要重来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最直接、最现实的威胁,就是来自极端天气的“物理风险”。

听起来很学术,其实很简单:就是天气变化本身带来的“硬冲击”。

比如说:

一场台风,把一个沿海工厂直接吹垮了;

一场暴雨,把农民种的庄稼全泡烂了;

持续高温,电网拉闸、物流停摆……

这些事儿,不光让老百姓糟心,更直接影响企业运营是否顺利、资产价值是否稳定。

所以物理风险一来,最直接受影响的就是保险公司、银行和投资机构。

你想啊,保险公司得赔钱,赔多了可能自身都扛不住;银行贷款给工厂、农民,一场洪水全毁了,这贷款收得回来吗?

如果说“物理风险”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暴击,那“转型风险”就是一道慢慢逼近的经济大考。

这道题,写在各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里,印在政策文件、绿色法规、排放指标上,正在悄悄改变金融游戏的底层逻辑。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开始发力绿色低碳转型。鼓励新能源、限制碳排放、升级产业结构……一个都不落!

听起来很环保,但对传统行业来说,那叫一个压力山大!

比如:

钢铁、水泥、煤电、化工,这些“高碳大户”,以前是融资大户,现在呢?贷款难了,利率也高了;

反过来看,做电车的、建风电的,金融机构就“宠”得不行:贷款利率低,项目还容易拿到各种绿色补贴。

这就是转型风险的核心——

谁跟不上“绿色低碳”的节奏,谁就可能变成被金融“边缘化”的对象。

不仅如此,还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还可能显著抑制金融企业的发展。

所以,对金融机构来说,新的考题也来了:

你投的钱,是不是还压在那些“明天不被政策看好”的行业?

你支持的企业,是加分项,还是拖后腿?

现在,银行正在重建授信模型,保险公司将气候风险加入到保费里,投资机构更是忙着调仓,把钱从“高碳老将”转向“绿色新星”。

说白了,金融圈正在上演一场“绿色投票”——

谁低碳,谁吃香;谁高碳,谁受限。

一边是政策压力,一边是市场偏好,谁都不想下错注。

天气太离谱 金融如何“叠BUFF”?

这些年,各种奇思妙想的“气候金融产品”接连登场,给金融工具叠上了气候和绿色的双重BUFF。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天气指数保险”。

这个保险,它赔钱不靠你报案、不看照片、不请人来定损,而是直接盯着天气数据。

比如,气温超过某个阈值?保险自动赔!雨量爆表?也赔!

特别适合农业这种“靠天吃饭”的行业,省事、及时、透明,谁用谁说好。

在我们国家,天气指数保险已经逐步推广开来。还有机构预测,今年中国天气指数保险市场的规模将突破150亿元。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产品,叫“天气期货”,听起来就高级对吧?

比如你是一家卖雪糕的公司,最怕夏天不热。那你可以提前买一个“高温期货”的空头仓位。

要是天真的凉了,雪糕卖不出去,但你在期货市场上反而能赚一笔,把损失对冲掉——主打一个稳!

还有种很实用的贷款产品,叫“碳挂钩贷款”,可以理解成“环保版信用分”。

企业如果环保做得好、碳排放少,贷款利率就低;

反之,如果排碳太多,那就要多交点利息,算是对污染成本的一种提醒和约束。

当然,类似的还有更多——

国内外已经出现了各种天气衍生品、巨灾债券、碳汇保险、绿色债券等各种金融创新产品。而且它们已经成为企业和金融机构对冲气候风险的“秘密武器”。

打不过就加入?“上保险+绿投资”应对气候风险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问:

这些高大上的金融工具,跟我们普通人有啥关系?我们怎么避险、怎么参与呢?

你别说,还真有不少办法!

第一,保护好自己,先给家庭和出行上个“保险buff”。

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咱们首先得把家和车照顾好。

比如现在不少地方推出了普惠型家庭财产险,像深圳的“惠家保”,几十块钱就能保暴雨、台风、高空坠物,万一房屋受损,能拿到理赔。

车险也别忘了更新,现在有专门覆盖涉水、自然灾害的保障。尤其南方的小伙伴,每年雨季来临前一定记得“加购”,关键时候不掉链子!

第二,理财避坑,别把钱全投进“靠天吃饭”的行业。

像农业这种受天气影响特别大的行业,不是说不能投,但记得分散配置,别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一场极端天气,可能就把你这一篮子收益全掀了。

第三,是参与绿色投资,实现“边赚钱边环保”。

比如,现在一些基金和理财产品也开始引入“ESG评分”“气候风险因子”,帮你筛选抗气候冲击能力强的企业或项目。不过也别全信“绿色”标签,要看看它投的钱是不是真的流向了绿色项目,是不是在真减碳、真可持续。

所以,别再以为天气只是个“生活问题”了,它早就是影响金融市场、投资策略、家庭安全的“大问题”。

关注气候风险、掌握一些金融工具,能让你在越来越“作”的天气里,多一点底气,也多一点主动。

南方+记者 唐柳雯

【作者】 唐柳雯

289财经热点

相关内容

云南沙溪古镇旅游路线六日游...
作为驴友,想报团玩转云南沙溪古镇六日游,是不是总在纠结:报哪种团能...
2025-09-27 13:09:26
原创 ...
数年前的一个冬日,广州的赵先生经老友引荐,驱车前往城郊乡下的一处老...
2025-09-27 13:09:23
原创 ...
秦始皇曾说过:“朕的战争只打了十年,他们说朕残暴,七国之间的战争打...
2025-09-27 13:09:07
原创 ...
1949年9月下旬,蒋介石在广州梅花村的旧宅收到了李宗仁的宴请。这...
2025-09-27 13:08:39
原创 ...
“历史就像一位蒙着面纱的美人,总有些角落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这句...
2025-09-27 13:08:32
内蒙古兴安盟:巴彦查干山万...
9月26日,义勒力特镇巴彦查干山秋色 9月26日,义勒力特镇巴彦...
2025-09-27 13:08:30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末代皇帝溥仪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三岁登基...
2025-09-27 13:07:33
原创 ...
在新中国177位开国中将中,何德全的名字或许不如徐立清、王必成那样...
2025-09-27 13:07:21
原创 ...
1949年,南京解放的消息传来,南京的人民涌上街头,欢呼庆祝胜利的...
2025-09-27 13:07:14

热门资讯

原创 颜... 纽约法明代尔贝斯佩奇黑球场见证了一场意料之外的"名场面"——26岁的布鲁克林·贝克汉姆在莱德杯名人高...
满城“中国红”福州国庆氛围感拉...   国庆节临近,福州街头换上节日盛装,满城尽是“中国红”。
原创 仅... 阿根廷政府推出的农产品出口免税政策在短短三天内就达到了70亿美元的销售目标,这一结果远超预期。9月2...
小李子:我是梅西的忠实粉丝,他... 在一档节目中,主持人提问“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之前去看迈阿密国际比赛,是不是喜欢足球。“小李...
甘肃陇西5.6级地震已致8人受... 总台记者从陇西县最新获悉:截至今天11时30分,甘肃省陇西县地震已致17个乡镇3505间房屋受损(生...
原创 中... 改写后的文本: 2025年9月,加勒比海蔚蓝的海面上波涛汹涌。在委内瑞拉阳光炙烤的沙滩上,一队队士兵...
全球最大室内滑雪场开业前夕陷 ... 距离 9 月 29 日正式开业还有不到十天,号称 “全球最大室内滑雪场” 的深圳前海华发冰雪世界,尚...
民营经济刑事司法保护如何完善?... 9月25日下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上海金融法制研究会、上海市民营经济研究会共同举办的“《民...
原创 狄... 公元1057年春,陈州官邸内,一位面色惨白的武将正盯着窗外阴雨发呆。突然,仆人端来一碗药,他却浑身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