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办公益诉讼案件22件
襄阳检察倾力守护“万里茶道”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寿江 通讯员 魏秋晨 李一通
“今年3月以来,襄阳市县两级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在护航‘万里茶道’襄阳段专项行动中,已摸排发现线索32条,立办公益诉讼案件22件。”7月30日,襄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俊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说。
悠悠茶道万里长,中至襄阳船换马。在“万里茶道”襄阳段这个水陆转运的关键节点,襄阳检察机关以开展专项行动为牵引,充分发挥市县两级检察院一体化办案优势,系统推动“万里茶道”襄阳段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同步护航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擦亮千年古城亮丽名片
“这里曾是清中晚期江西客商堆放货物的地方,也是江西经商办事人员常住和临时下榻的场所。”小江西会馆的负责人对前来查看的检察官说。小江西会馆、抚州会馆位于襄阳樊城区汉江北岸的陈老巷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曾经最繁华的码头之一,见证了“万里茶道”襄阳段的兴衰。
针对会馆保护问题,襄阳市、樊城区两级检察院积极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立办相关案件,推动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尽责,助力陈老巷保护提升与更新改造项目顺利进行。如今,小江西会馆已成功转型为襄阳传统漆器博物馆,抚州会馆则即将成为“万里茶道博物馆”。
襄阳市县两级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护航“万里茶道”襄阳段专项行动,聚焦相关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代茶产业等四大领域保护工作,通过召开磋商会议、制发检察建议、提起公益诉讼等,促进相关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为擦亮千年古城亮丽名片发挥检察公益诉讼独特作用。
襄阳市樊城区某镇是因商运航道而生的乡镇,在该镇老街历史文化街,现存40余处历史建筑。此前,当地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部分历史建筑中堆放着大量杂物,部分建筑缺乏维护、濒临坍塌。该院依法开展监督,对相关行政单位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以“诉”的确认来增强法律监督的刚性。
在保康县店垭镇,茶马文化已融入地域特色,传唱下来的茶马号子成了承载历史文化记忆的精神符号。然而,时过境迁,从荆楚遗响的“沮水呜音”到田间劳作的“薅草锣鼓”,再到即兴短歌“保康渔鼓”,这些入选国家级、省市级非遗名录的“活态遗产”正面临传承断代之困。保康县检察院通过走访调查,在充分倾听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的呼声和诉求后,向主管单位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当地加大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
护航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万里茶道”成古道,绵绵茶香犹不绝。
专项行动中,南漳、谷城等地检察机关通过制发磋商函、检察建议等,助力规范现代茶产业经营秩序,助推茶产业转型升级,让小小叶片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叶子”。
南漳是“襄阳高香茶”的重要产区之一,拥有多个知名茶叶品牌。该县检察官在履职中发现,多家茶叶经营者存在标识不规范、从业人员健康证过期等问题,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南漳县检察院及时向相关行政单位发出磋商函。相关行政单位迅速行动,制定茶叶食品安全隐患专项整治方案,对全县茶企开展风险约谈,并组织专项培训,向茶企宣传解读政策法规、风险管控要点及食品安全标准等,推动规范当地茶产业经营秩序。
谷城作为“中国名茶之乡”和产茶大县,其茶产业承载着厚重的文化积淀。
谷城县检察院联合市场监管部门,邀请茶企代表,开展“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高质量发展”主题宣讲活动,聚焦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指导企业规范商标使用,让浓郁的茶香在法治护航下历久弥新。
襄阳市检察院在谷城县堰河村建立襄阳检察机关党建共建联系点,谷城县检察院依托该联系点创新开启“党建+绿色检察”工作模式。谷城县检察院在后续履职中发现,部分生态茶园建设缺乏科学的管护方法,尤其在农业投入品、病虫害防控、茶叶采摘和加工生产环节,质量标准不一,可能导致茶产品存在安全隐患。谷城县检察院随即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相关行政机关立即行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全面改善加工环境,持续推进品牌创建,推动茶旅融合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