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在教育领域展现出显著的优势,其优质普高指标定向分配比高达 70%。这一比例意味着更多的普通初中学生有机会进入优质普通高中,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公平。它打破了传统的教育壁垒,让更多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高中教育资源。通过这一政策,大量原本可能因各种原因难以进入优质高中的学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他们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推动了福建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福建优质普高指标定向分配比达70%
29日,省政府向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作关于研究处理《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记者从中获悉,落实普通高中属地招生和定向生到校政策,2025年福建省各地优质普通高中指标定向分配比例达到70%。
推广小班化教学
为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针对2023年福建小学适龄人口已达峰、学位需求将逐年递减,初中学位需求将先增后减、并于2026年达峰的情况,福建省分地区、分学段渐进推广小班化教学;适当整合小、散、弱的乡村小规模学校,2024年全省乡村学校数较上一年减少132所;实施教育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投入116.52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303.2万平方米,增加学位36.3万多个;加快推进专门学校建设,已建成专门学校9所,在建3所,目前可提供专门学校学位970个,今年可实现所有设区市专门学校全覆盖。
“明确要求城区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及以上职称必须有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支)教经历,申报省级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必须有2所及以上学校工作经历,引导推动优秀校长教师向薄弱校、农村校流动,形成常态化交流轮岗的局面。”报告表示,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2024年以来全省共投入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专项资金6.51亿元,引导更多优秀教师扎根乡村学校长期从教。
严控学科类培训 规范非学科类培训
“落实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育人质量要求,全省50%左右的县建成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报告介绍。
巩固“双减”成果,坚持“校内提质”与“校外治理”两手抓。全省参与课后服务学生达421.4万人,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开展“2+3”及以上课后服务模式的学校占比达99.84%。严控学科类培训,规范非学科类培训,全省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至292家。
提升教师素养,引导教师回归主责主业。制定中小学社会事务进校园准入工作标准和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
坚决整治“掐尖招生”“跨区域招生”
“严格规范招生入学管理,坚决整治‘掐尖招生’‘跨区域招生’等违规行为。规范划片招生,鼓励单校划片与多校划片结合,推行‘长幼随学’改革,方便多孩家庭子女同校就读。”报告还介绍,保障全省90万名随迁子女平等就读,其中在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95.2%。各市县全部建成并运行教育入学“一件事”平台,全年办件31.35万件,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记者 李晖)
上一篇:如果牛市来了,还适合买宽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