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两天,我在中山讲《视播时代·企业全域营销快速增长系统》的课程,我们也叫系统班,期间我讲到了今天企业营销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
有学员就问我,这种洞察是不是就是对用户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向他们提问呢?
我回答他,这确实是一种方式,但真正的洞察不是简单地观察数据是什么?也不只是听用户表达要什么?
而是要挖掘为什么?预见用户自己都可能没有意识到的深层需求。
所以,今天的单仁行,我们来回答两个核心问题。
今天的用户洞察是什么?
怎么去实现有效的用户洞察?
02
我们对今天的用户洞察总结四个相互关联的重点,它们每一个都可以给我们提供不同视角。
第一、定量洞察,也就是关注“是什么”和“有多少”。这种洞察就涉及到机构数据和统计报告,比如像我们经常会去研究百度指数、麦肯锡、brand、亚马逊、巨量引擎这些专业机构的统计。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专业网站的流量数据、咨询机构的统计数字,以及特定行业的销售数据。这些数据就是描述消费者的表面信息和整体行为表现。
第二、定性洞察,也就是关注“为什么”。这种洞察就是叙事性的,主要是去理解用户的感知、观点和体验,分析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方面是企业对于用户的回访和交流,关注个体的感受,分析他们为什么选择我们或者放弃我们?他们有什么样的需求?
另一方面就是针对某一类特定客户或者是特定应用场景进行分析,既可以代入客户的视角去体验产品服务的过程,也可以根据第一类定量洞察的报告再去做深度分析。
第三,行为洞察,也就是关注客户“做了什么”。这种洞察就是来源于企业自身对客户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了,它既包括企业网站浏览记录、社交媒体互动、购买周期、购买数量、应用场景以及实际的沟通。所以,这些数据的来源渠道很多,根据我们自己对单仁牛商学员的统计,按照重要性来排序的话,分别是线下参观拜访、电话沟通、邮件沟通以及线上沟通。
也就是这四个场景依次体现了客户与企业的实际互动情况,方便我们去梳理产品卖点以及应用场景的变化。但如果按照频率来排序的话,分别是线上沟通、电话沟通、邮件沟通以及线下参观拜访,特别是线上沟通占到了绝大多数,也就是今天的客户通常会从线上开始留下自己的行为。
第四、态度洞察,关注用户“说了什么”。这种洞察就是了解用户的态度、观点和偏好,这里的重点是关注他们所说的话,而不是他们做的事,特别是今天短视频直播平台上的用户自己生成的内容和评论,这就是用户在一种自然、放松环境下的真实表达。
这四个就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立体的用户画像,相对来说,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画像去进行产品的定位和营销策略的规划。
03
当然,讲到这里,其实大家可能会有一个感觉,这是不是有点要求太高了。
确实,如果是依赖于传统的用户洞察方法,搞什么调查问卷、面对面访谈、电话回访,那可能很难实现有效的用户洞察。
因为这些方法要么就是成本高昂,要么就是周期漫长,甚至本身就在一个预设的框架内引导用户的回答。
所以,更重要的问题在于,我们怎么去实现有效的用户洞察?
第一、借助于AI。在上周凤凰网举办的人工智能大会,我受邀作为演讲嘉宾,就讲到了这一部分概念。
AI的出现,不仅是分析能力的自动化,还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能够提出的问题类型。传统分析受限于数据和成本,企业可能只能问:“我们的销售额提升了多少?降低了多少?原因大概是哪些”,然后把经验教训留在下一次的触达中。但AI能够处理海量的数据,我们就可以提出更复杂、更细致的问题,我们可以问:“在过去30天内联系的客户中,有哪些客户流失了?让他们流失的因素是什么?触达和流失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联?”
这样的数据积累地越多,AI就能从单次的分析,到逐步创建一个持续的反馈循环。
比如说AI预测某个客户群体有流失风险,然后制定一个个性化的挽留方案,然后根据互动的结果,分析客户对挽留方案的反应,从而更新预测模型,提高下一次预测和干预的准确性。
这就意味着AI在持续不断地学习和优化,它的价值就不只是一次性的洞察,而是在于效率和效能的持续提升。
像我们了解到的,欧莱雅就有一个“Trend Spotter”项目,利用AI来分析来自超过3500个包括社交媒体、博客、论坛、CRM、短视频的海量数据,提前发现和预测美妆的趋势。
同时,欧莱雅还跟微软合作,利用OpenAI的技术构建了内部AI智能体,进一步加速AI洞察用户的进程,营销人员就可以直接进行提问,比如说哪个平台、哪个地区或者是哪个年龄段的用户在使用什么样的美妆?评价如何?
AI就从欧莱雅收集的各种数据档案中进行总结,这就极大地缩短了企业从发现趋势到响应趋势的时间。
这也是一个典型的人机结合模式,AI负责从海量数据中洞察用户,企业的营销人员就负责去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解读AI答案背后的商业价值,再马上转化为具体的营销活动,或者是产品创新。
我们现在也逐步给文思子牙进行训练和功能完善,帮助企业搭建一个完整、专属的数据库。
企业输入关键词、产品卖点、业务特征、应用场景以及个性化数据之后,就可以不断跟AI进行对话,让AI深入了解企业,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去实现用户的洞察。
04
当然,除了AI之外,还有什么可以实现有效的用户洞察呢?
那就是短视频直播。
大家都知道,单仁牛商一直在强调,在今天的视播时代,短视频直播不仅仅是一个营销渠道,更是一个品牌进行市场定位、深度展示、产品创新以及转变盈利模式的重要机会。
同时,它还是一个绝佳的洞察用户的窗口,因为短视频平台绝大部分内容都是用户生成内容(UGC)。
对企业来说,这就是我们去了解用户需求,观察产品反馈的实时发布会。
在具体的洞察层面,我们建议从四个方面去入手。
1、对话题标签的追踪和分析。
今天短视频平台的绝大部分内容都会有一个话题标签(类似于#去分类),包括我们的合集名称,这其实就是我们在搜索当中的关键词。去追踪跟品牌、产品、业务特征相关的标签,相对来说,就能锁定精准用户以及同行。那我们就可以从相关标签的视频和评论中,看到用户表达的情绪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2、对用户评论的分析。在我们自己的视频包括类似品类的评论区里,通过对用户评论的挖掘,我们可以看到用户对于产品功能、设计、价格的评价,包括发现新的功能需求,或者是了解用户在使用产品的场景遇到的痛点。
3、对关键意见领袖(KOL)的追踪。今天平台本身就有创作者中心以及分销店铺,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跟我们品类相关,具有影响力的KOL。一方面跟这些KOL合作,我们可以去放大品牌的触达面积,增加第三方的背书。
另一方面,就是从这些KOL获得更专业、更具代表性的反馈,因为相对于一般用户来说,KOL接触过更多的竞品,对产品的体验也更加丰富和专业。
4、对用户询盘的复盘。像单仁牛商有很多制造业学员,它们从事的定制化业务和大宗交易往往很难直接在平台进行转化,都是留资反复沟通交流,完成咨询确定。
那我们的企业就要定期去分析用户询盘,观察有哪些新用户被吸引进来?他们提出了什么样的新场景、新需求?跟我们目前的核心业务有多大的关联度?
我们能不能跟现有产品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当然,我们也要去分析,实现的成本是多少?业务是否具备连续性?潜在的市场空间有多大?这就是借助于用户询盘的复盘,去进行品类的升级和扩展,甚至是服务新的目标对象。
我们特别希望每一家企业,都能在今天的视播时代以及AI时代,不光是触达到用户,更能洞察用户的深层需求,找到他们的痛点,用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去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持续增长。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上一篇:小小“土特产”如何走向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