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中欧班列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正铸就着全球贸易的“战略支点”。它犹如一条便捷的贸易通道,跨越山川大海,将福州与世界紧密相连。满载着各类商品的班列,犹如流动的财富,在欧亚大陆上疾驰。通过这一通道,福州的优质产品走向世界,而世界各地的特色商品也涌入福州。它不仅提升了福州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更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福州中欧班列,以其高效、稳定的运行,成为全球贸易往来的重要支撑,引领着新时代的贸易潮流,铸就了不可替代的“战略支点”。
从“海丝”到“陆丝”,3年承运超10亿元货物
福州中欧班列铸就全球贸易“战略支点”
22日,伴随着悠长的汽笛声,一列装载45个集装箱的中欧班列从福州铁路物流中心江阴港营业室缓缓驶出,奔赴万里之外的欧洲大陆,这也标志着福州中欧班列已开行三周年。
自2022年7月15日首趟中欧班列(福州)从江阴港站鸣笛启程以来,已累计开行61趟班列、超10亿元货值、200余种货物品类,更以“海铁联运”创新模式,将“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无缝衔接,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参与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战略支点”。
打通国际物流快捷通道
2025年3月,一列满载着50个40英尺集装箱、货值超1500万元中亚棉纱的中欧班列(福州)首趟中亚回程专列抵达福州江阴港站,标志着福州首次实现中亚回程货物运输。这一突破,使“中亚原料—中国制造—欧洲市场”的产业链闭环成为现实。
“此次开通的中亚(塔什干—福州)班列突破了中亚内陆物流瓶颈,标志着福建成功打通了与中亚国家双向往来、互联互通的国际物流快捷通道。”福州海关所属榕城海关驻福清办事处物流监控科科长汤斌说。
丝路海运是以福建港口为起点,连接东亚与欧洲、非洲等地区的海上运输通道。它与福州中欧班列相互补充,形成了海陆双向、开放协同的物流格局。福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依托江阴港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港区位优势,积极探索海铁联运模式,拓展了“班列+海铁联运”“班列+冷链”“班列+贸易”等新业务新模式,将“海丝”与“陆丝”紧密连接起来,实现了陆海运输的无缝衔接。
创新引领全球物流规则
“以前东南亚货物到欧洲,要经历海运、转运、铁路三次报关,耗时45天,单证成本超2000美元。”福州国际班列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扬明展示了一份“多式联运电子提单”,“现在凭这份‘数字单据’,客户可在福州完成海运、铁路、公路全程运输申报,时间压缩至20天,成本降低60%。”
这一创新源于两大制度突破:福州海关推行“铁路进出境快速通关模式”,实现“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配合“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改革,整体运营时间缩短1.5天;牵头制定《中欧班列海铁联运操作规范》,与欧盟“单一窗口”系统对接,实现数据跨境互认,单票货物通关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40分钟。此外,福州市出台《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行动方案》,从场站智能化改造、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到跨境金融服务给予全方位支持。
2025年4月,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全球供应链重构报告》中,福州中欧班列“海铁联运创新案例”被列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最佳实践”。
下一步,福州中欧班列将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局,依托“海铁联运”创新模式,推动“海丝”与“陆丝”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深度融合,形成海陆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记者 李晖 刘珺 王光慧 通讯员 周敏 黄凌杰)
上一篇:罗源公路中心雨夜排涝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