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中俄关系的历史,晚清的李鸿章是个绕不开的人物。
李鸿章 1823 年出生在安徽合肥,家里条件不错,是书香门第。1847 年他考中进士,进了翰林院,那时候也算是年轻有为。1901 年他在北京去世,活了 78 岁。他这辈子,在清朝末年当大官,政治、军事、外交啥都管,那时候清朝已经快散架了,他肩上的担子可不轻。
这人评价挺复杂,既是推动现代化的功臣,又因为签了太多不平等条约被骂得狗血淋头。
后来太平天国起义闹起来,李鸿章回老家拉了支队伍,自己练兵,1853 年就开始带兵打仗了。1862 年,他拉起了淮军,用的都是西洋枪炮,纪律管得特别严,在曾国藩手下打得风生水起。1864 年打下南京,太平天国彻底完了,李鸿章直接升成两江总督,这下名声可就大了。
打完仗之后,他搞起了自强运动,喊着 “师夷长技以制夷”,意思就是学外国人的本事来对付他们。1870 年他当上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管着外交和军事。他在天津建了机器局造枪炮,在上海弄了江南制造总局造军火和船,还搞了招商局发展航运,想靠发展工业救国家。
他还送学生去欧美学技术,买军舰建北洋水师。可惜这些努力没能挡住清朝衰败,1894 年甲午战争一打,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朝的短板一下子全暴露出来了。
1895 年,甲午战败,没办法,李鸿章只好去日本签《马关条约》。这条约一签,台湾、澎湖和辽东半岛都割给了日本,还得赔 2 亿两白银。他回来之后,全国上下没少骂他。那时候为了挡着日本扩张,他把希望放在了俄罗斯身上。
1896 年,李鸿章去莫斯科参加沙皇加冕典礼,跟俄国签了《中俄密约》,想跟俄国联手对付日本。条约里说俄国能在中国东北修铁路,还能驻军。可结果呢?俄国根本没帮中国,反而趁机占了更多地盘。
1900 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俄国跟着八国联军打进北京,连东北也被他们占了。1901 年,李鸿章又签了《辛丑条约》,这次要赔 4.5 亿两白银,清朝彻底成了列强的提款机。他签完这条约没多久就病死了。这辈子干的事,有好有坏,既有推动现代化的贡献,也有外交上的失误,挨了不少骂。
中俄关系史上,有三次想结盟都失败了,每次都让中国付出了沉重代价。这些教训告诉我们,俄罗斯关键时候靠不住,盟约有时候就是张废纸。
1894 年甲午战争中国输了,清朝把辽东半岛割给了日本。这时候俄国拉着德国和法国出面,逼着日本把辽东还回来,清朝花了 3000 万两白银才赎回来。表面上看,俄国像是帮了忙,其实它早就盯着东北这块地方了。
1896 年,李鸿章跟俄国签的《中俄密约》,说好一起防备日本,可条约里写着俄国能在东北修铁路,还能派兵保护,甚至拿了治外法权。1900 年义和团运动一闹,俄国立马翻脸不认人,加入八国联军打进北京,还顺手占了东北。战后又逼着清朝签《奉天条约》,割走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 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加上乌苏里江以东 40 多万平方公里,总共 150 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这么没了。这次教训让中国明白,俄国嘴里说的结盟,其实就是想来占便宜。
1945 年,二战快结束的时候,苏联对日宣战,打垮了日本关东军,解放了东北。国民政府还以为找到救星了,可苏联没那么简单。谈判的时候,苏联提出要外蒙古独立,还要旅顺口的驻军权和中长铁路的管理权。
1945 年 8 月 14 日,国民政府没办法,签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承诺不干涉中国内政并且撤军。可苏联根本没遵守约定,部队没全撤走,还暗地里支持中共。外蒙古独立让中国丢了 160 万平方公里土地,东北的那些特权也让中国的主权受了损。这次结盟,表面上是帮忙,实际上中国在胜利后还吃了大亏。
1949 年新中国成立,那时候又缺钱又缺技术,特别需要外援。1950 年 2 月 14 日,中苏签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说好要在军事、经济、技术上合作。1950 年代,苏联帮中国建了 156 个工业项目,中国的工业基础就是那时候打下的,那时候两国关系一度好得很。
但 1953 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后,情况就变了。1958 年,苏联想在中国建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这明显是想控制中国海域,中国直接就拒绝了。1960 年,苏联撤走了所有专家,导致工厂停摆,很多项目都烂尾了。1969 年,珍宝岛还打了起来,中苏边境差点就开战了。1979 年,条约到期,中国没再续签,这个联盟彻底散了。这次教训也说明,盟友靠不住,说翻脸就翻脸。
李鸿章死后,清朝没撑多久就完了。直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中国才慢慢崛起成世界强国。1991 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了大部分家产,但国力比以前差远了,不过还是全球有影响力的玩家。
那三次结盟失败的教训,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外交思路。结盟风险太大,主权不能丢,所以中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
现在中俄关系挺近的,能源、贸易、军事演习这些方面都有合作。2021 年,两国把《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续了约,继续加深经济合作。但要说结盟?那是不可能的。两国都看重独立,不想被盟约绑住,卷进对方的麻烦里。
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美国带着盟友制裁俄罗斯,俄罗斯好几次想拉中国结盟,可中国没答应。外交部一直说要保持中立,推动和平对话,不给军事支持。这种做法既保住了跟俄罗斯的合作,也没跟西方撕破脸,挺灵活的。
中俄现在是合作关系,不是盟友关系。这种模式能让两国在面对西方压力时互相搭把手,又不至于被对方拖下水。以后中俄应该还会继续合作,但不结盟这条底线,能让两国更安全。
中俄关系的历史告诉我们,结盟不是啥好主意,反而容易把自己坑了。合作可以,但不能随便结盟,这都是历史给的经验教训。现在全球局势这么乱,怎么在合作和独立之间找到平衡,确实是件值得好好琢磨的事。
上一篇:北京国安重新集结 备战京沪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