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时报》7月11日文章,原题:东京最需要 “银翼杀手” 风格的地方,恰恰缺失这种气质 从《迷失东京》到受日本美学启发的电影《银翼杀手》,东京在海外的形象长期以来都是摩天大楼直插云霄的模样。然而,这座首都城市的垂直建设其实是最近才有的事。1964年9月东京奥运会举行前夕,美国的天际线早已被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厦等有几十年历史的地标性建筑所占据。而当时东京最高的建筑是1936年建成的9层国会大厦。
直到上世纪60年代,日本都严格禁止建造高于31米的建筑。日本第一座摩天大楼——36层的霞关大厦,直到1968年才建成,如今依然矗立在那里。在战后东京努力塑造自身品牌形象的过程中,这座建筑曾被视为“未来之城”的象征。
150多年来,霞关和邻近的永田町一直是日本的政治中心。1868年明治维新恢复天皇统治后,由于这两个地区靠近皇宫,便被选定为政府建筑的所在地。在随后的几年里,许多前武士宅邸的旧址被重新开发,用于建造政府部门办公楼和供工作人员使用的建筑。
如果说霞关曾经是未来的象征,那么现在这个地区却给人一种停留在过去的感觉。许多政府部门的办公楼都是战后时期匆忙建起的单调低矮建筑,这些建筑优先考虑的是抵御自然灾害,而非美观。更糟糕的是,附近地区新建的一系列摩天大楼,都给这个地区投下了阴影。
不断变化的城市景观是这座首都最具吸引力的特点之一,不同地区之间的竞争意味着每个地方都必须不断提升自己。但对于霞关来说,这不仅仅是美观的问题。作为国家公务员的所在地,作为日本国家机器中至关重要的齿轮,这里需要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工作场所,以留住最优秀的人才。而这正是政府面临困难的地方。
东京的中央政府部门往往是个残酷的地方,工作时间长、薪水低,差旅费少得可怜,工作人员常常需要自掏腰包支付住宿费。近15%的30岁以下公务员考虑辞职,尽管通过考试很难,但过去10年内离职的人数已创下纪录。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公务员在很多情况下起草的法律有助于改善首都的生活质量,而他们自己却常常待在单调、光照不足的办公室里。
当他们看到那些选择进入私营部门的同学在时尚的玻璃幕墙大楼里工作时,他们有理由重新考虑自己的选择。然而,政府似乎不太可能斥资数十亿美元对霞关进行大规模改造。选民们往往讨厌把钱花在公务员身上,尤其是在大米等主食价格飙升的时候。
或许这一切都只是反映了权力不可避免地从中央政府向企业转移。日本应该避免出现只有私营部门才是人才归宿的局面。(作者杰罗伊德·雷迪,林悦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