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今年“五一”假期,湖北恩施的宣恩县突然火了。不是因为网红景点打卡,而是一位文旅局局长把自家卧室让给了素不相识的游客——这事儿怎么说呢,像极了小时候去亲戚家串门被硬塞红包的亲切感,但发生在陌生人之间,就显得格外珍贵。
“没想那么多,就是腾个床”
王菊芳,宣恩县文旅局局长,说起那天晚上的决定,语气轻松得像在聊天气:“家里正好有空房间,游客找不到住处,换谁都会这么做。”她甚至没和住客打照面——当天夜里还在开会协调景区人流,丈夫和女儿主动搬去了老房子,给四位宜昌游客腾出了主卧。
这种“临时房东”模式在宣恩并非个例。县文旅局工作人员郭俨锐把新房让给带孩子的家庭,文化馆杨艳刚则接待了两位大学生。你懂的,在节假日酒店价格飙涨的背景下,这种操作简直像游戏里的“隐藏彩蛋”。但更值得玩味的是王菊芳的另一个身份:她曾在应急管理局干了八年。“处理突发状况成了肌肉记忆,”她笑道,“只不过这次是把应急预案搬进了自己家。”
当65万游客涌入10万人的城
宣恩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景区就是整座县城。仙山贡水旅游区作为湖北唯一县城4A级景区,主打“城景融合”——古桥吊脚楼旁是奶茶店,土家族摆手舞的广场隔壁开着网红火锅。这种设定让游客量在假期前三日冲到65万人次,相当于县城常住人口的六倍多。
“我们早习惯了‘爆仓’。”王菊芳翻着数据报表。去年“五一”过后,县里就开始筹备应急预案:民族体育馆改造成临时住宿点,机关单位停车场开放,连夜市摊主都培训成了“旅游志愿者”。对了突然想起,他们甚至给公厕加装了行李寄存柜——这种细节控操作,活脱脱把县城变成了巨型民宿。
主客共享:旅游业的温柔革命
在丽江、三亚等老牌旅游地因商业化被诟病的当下,宣恩的“共享模式”或许提供了新思路。游客能走进局长家的客厅喝茶,本地人则把游客当成了“远房亲戚”。一位住过王菊芳家的游客在感谢信里写:“凌晨听到厨房有动静,发现奶奶在给我们蒸土家腊肉。”你看,这种体验哪家五星级酒店能复刻?
不过话说回来,温情不能替代系统建设。县里正在推进的酒店招商计划,目标三年内新增五千个床位。“既要保留人情味,也要专业度。”王菊芳提到个有趣现象:今年假期后,不少民宿老板主动报名服务培训,“他们发现,游客开始用‘宣恩标准’要求其他景区了。”
从应急到常态:小城的文旅野心
藏在武陵山脉里的宣恩,过去最出名的是贡茶和硒矿。现在它想成为“武陵山会客厅”——用王菊芳的话说,“我们要让游客觉得,这里像回外婆家一样自然。”
这种“外婆家经济学”正在显效。今年五一当地旅游收入同比涨了1.8倍,但更关键的是口碑转化。社交媒体上,#宣恩局长是我房东#话题下,有人晒出文旅局干部帮游客代驾的视频,还有民宿老板免费提供改签游客的午餐。怎么说呢,当一座城把“宠游客”变成集体行动,它的旅游基因就真的不一样了。
或许未来某天,人们提起宣恩不再只说屏山峡谷的透明小船,还会记得这里有过“局长让房”的传说。就像王菊芳说的:“旅游说到底,是人和人的相遇。”而一座愿意打开家门的城市,注定会让更多相遇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