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市庙会中的游乐设施。图/央视财经视频截图
据央视财经报道,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游乐场所的特种设备,展开了暗访、规范和整顿,发现市场上仍有部分不法商家,私自定制购买属于特种设备的飞椅、海盗船等大型游乐设施,在人流密集的集市、展会上流窜经营。有的移动式大型游乐设施,既不进行备案,也不定期对设备进行检验检测,安全隐患极大。
这些游乐设施人们并不陌生,可谓随处可见。对儿童来说也很有吸引力——飞到空中、运行较快,这些都很刺激。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设备的制造、运营等都有着严格的标准。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游乐设施如果最大运行高度和速度均明显超过2米和2米每秒,即属于特种设备。而特种设备应当办理使用登记,并将登记证书置于显著位置。
但从报道看,不少商家正是在这个环节玩起了小心思。很多在集市、庙会上经营的海盗船、飞椅等大型游乐设施,根本就没有在主管部门登记,更谈不上办理其他手续,至于配备安全员、定期维护云云,也是付诸阙如。
这个过程中,经营商家、庙会等活动的组织者和生产方,都成同一利益链条上的参与者。本该审核资质的组织者,因为可以从中赚取高额分成,不仅对缺少登记证件等视而不见,甚至会让商家套用正规海盗船设施的合法手续。
生产方也同样如此。一些厂家按照“低于2米每秒”的标准为设备出具合格证,从而避开特种设备的要求;但其速度、高度都可以随意调节,之后再由商家自行“把握”。一些厂家甚至连营业执照都没有,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在自家院子里进行游乐设施的生产和售卖,这样的设施哪来的安全可言。
而在现实中,相应的悲剧确实也不时出现。2025年3月,在河南南阳市镇平县玉神路北段东侧瓦罐庙会上,就发生了一起飞椅游乐设备倾倒事故,造成1死1伤;2023年1月,河南郸城县一庙会上,游乐设施旋转秋千突然失控,绳索绞成麻花,致多人撞击受伤。
仔细想想,之所以这个问题在集市、庙会这类场合较为突出,和这些场合流动性强、管理松散的特点密不可分。相比于固定经营的场所,巡查、处理的流程都相对固定。但这些流动“摊点”,往往短时间内就会到处流动,增加取证困难,还可能涉及跨区域执法问题,从而留下一定的盲点。
对此,5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部署开展移动式大型游乐设施专项整治行动,要求各地在行动中进一步加强设备摸排、强化源头治理、加大执法力度。这些措施很有必要,对于移动式经营,需要从顶层聚力,对违规问题进行深入盘查。
与此同时,如何完善常态化监管,也当提上议事日程。比如,市场监管部门和属地部门加强联动,在相关活动报备时即对“是否有游乐设施”等情况进行摸排,并展开巡查。
再如,虽然设备流动,但生产厂家是固定的,监管部门不妨从源头发力,通过对厂家的检查,梳理这些设备流向;同时,对不少经营者提到的各种手续“只要钱到位,一切都好说”的现象,也应引起重视,彻查这其中有无失职渎职或程序漏洞的问题。
儿童游乐设施不能如此儿戏。如果让这些风险系数高的设备进入市场,稍有不慎,“游乐”就会滑向“悲剧”。其间的距离,可能就是一个螺丝的松动,一块焊接点的生锈。因此,各方都需要进一步提升责任意识,完善管理办法,强化监督网格,让每一个游乐设施都能做到万无一失、安全可靠。
撰稿 / 柳早(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