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齐梦童
探秘TARATA中的建筑力学
最近,我们在户外操场投放了动物积木,孩子们拿到了阴凉地的小桌子上玩,并向前延伸。正巧经过了孩子们丛林探险区域。于是,孩子们纷纷表示:“可以把小动物也送到丛林探险里玩一玩啊。”于是孩子们TARATA的探险之旅就开始了!
01
我的小猫
爬上树啦!
丛林探险有很多树木,星星将TARATA积木带有卡槽的地方与树枝、树干进行连接。
星星开心地说道:“看,小猫咪上树了!”
暖暖发现树木过高,单凭自身无法触及。于是,她借助梯子、椅子等辅助工具向上攀爬,进行 TARATA 悬挂搭建。此外,她还会根据实际需求,挑选了轮胎、平衡木等材料,进一步拓展向上搭建的结构,以更顺利地完成悬挂搭建。
有的“动物朋友们”并没卡槽
不好勾着吊,怎么办呢?
于是,孩子们找到了在户外投放的毛根、绳子。孩子们利用了毛根、绳子拴住并进行绑系。
.
O
T
O
H
P
✧
✦
✦
教师思考
TARATA与自然物、日常生活相结合,让游戏更加富有情境性,充满了游戏兴趣。孩子们在开展游戏活动,充分结合资源,自选材料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提高了游戏能力。
并且逐步理解重心与支点的关系,幼儿发现树木上凸起的部位,把它作为支撑积木的点。将小猫肚子卡住。其他积木的重心也尽可能接近支点保持垂直,还能借助树干,保持稳定结构,让动物爬楼时不易倾倒。
02
园筒
搭搭乐
孩子们围聚在滚筒旁开启搭建探索,很快发现滚筒边沿与积木能够稳固卡合的特性,利用这个优势,挑战冒险搭高游戏。孩子们不仅尝试向上垒高,让游戏的刺激性持续升级,而且他们还难掩兴奋地激动地跳起来,每一次挑战成功都会带给孩子更多的惊喜。他们始终坚信:“倒了也没关系,继续搭!”
孩子们发现TARATA可以横向延伸搭建,米乐也开始探索,他尝试使用了很多积木,在长达五分钟的视频记录里,承担固定作用的“奇异鸟” 积木掉落达十余次,这还不算其它积木的掉落次数。米乐一直在循环重复着捡起——搭建——再掉落——再搭建的过程,其中他成功了两次,每次都高兴的跳了起来。从他专注投入的状态中,我看到在他身上的耐心和专注性。
在表征记录中,他表示:今天我来到动物积木,搭了动物桥。开始,我搭的直的,过了一会,我搭了横着的,之后我一直在搭,我搭的特别好,我一直尝试很多动物积木,过了一会,终于搭出来了,我们明天想搭一个更长的动物桥。
教师思考
在这过程中,孩子们潜移默化的感受TARATA积木力的奇妙作用。米乐在垒高积木的接触面形状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薯片形状相似。它在力学中叫做马鞍面。不仅能承受拉扯,也能承受挤压,在压力、拉力间形成巧妙的平衡。同时我也看到了不一样的孩子们,他们不仅有专注力、耐力,坚韧毅力的学习品质,也散发出不怕失败,永不言弃的精神光芒。
03
升级版
动物桥
01
悬空小桥
一旁的昊昊也发现了高处的吊桶,孩子们把动物积木放到滚筒上面,还转了转吊桶。他开心地说:“转得好快啊,这是动物铃铛!”
在收区时,孩子们被牢牢悬挂在空中的积木深深吸引。
这也是是古代中国建筑中常用的连接方式——榫卯结构,它利用木料之间的相互咬合来传递力,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性。
02
升级版动物桥
对这个搭建方法感兴趣的还有天哥和佳蔓,天哥选择一个吊桶往右搭建,佳蔓也选择了一个吊桶向中间延伸。他们试图想将各自搭建的TARATA连接到一起,共同制作“升级版动物桥”。
教师思考
游戏过程中,幼儿筛选积木,他们多次使用企鹅。企鹅的两侧手臂的弧线与拱形结构相似。拱形结构有自重分散的作用,能把重量分散在每一个结构上,而不是集中某个区域。它可以承受更大负载,并保持稳定,这与中国建筑史重要建筑——赵州桥的原理是一样的。
佳蔓:我们把积木搭在铃铛地方,搭了很长,不过有一块特别沉,一搭都塌了。
天哥:黑色的TARATA太薄了,有一次倒了,我就重新搭,搭的特别好。
佳淇:我们想把吊桶上的积木连接起来,但吊桶总是旋转,不好连接。
教师思考
在搭建游戏中,孩子们始终保持积极动手动脑思考。通过表征,他们在反复尝试中不断调整策略并习得经验。然而,搭建过程中遇到难点——中间部位的连接问题,因结构悬空或受力不均,导致积木难以稳定咬合。我通过思维共享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创造性解决方法。
吊桶之间的积木如何进行连接?
03
不会“塌”的桥
接下来,孩子们尝试再次搭建动物桥,在和客人老师搭建的过程中,又一次失败了。
我也请孩子们观察视频,进行自主推测和分析。孩子们分享道:
教师思考
在孩子们商讨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分析关注的共同点:力的平衡。孩子们在搭建的过程中,逐步考虑搭建的重力与支撑力,通过数量与重量,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的性。
04
小桥终于成功了
接下来,孩子们经过持续的尝试探索与同伴间的共同合作、经验共享,这次终于成功了。我也采访孩子们对于这次搭建成功的体会:
佳淇:高手总会有失误的时候, 不要放弃。
天哥:我们可以一直搭建,坚持下来,总会有一天会成功的。
佳蔓:看来想要成功,还需要多动脑筋呢。
教师思考
在动物桥搭建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动物积木间的相互作用力,感知重力、摩擦力与支撑力的关系及统一性。孩子们通过持续调整积木的位置与方向,促使力的最大化,从而稳定结构。
孩子们对这次成功也有了新的感悟。在动手实践、亲身体验与直接感知中,他们总结出成功的秘诀:不放弃+努力尝试+动脑筋。我想,这份在探索中沉淀的经验与信念,会成为孩子们成长中格外珍贵的收获。
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