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笛长鸣,千帆竞发,犁开万顷碧波——日前,南海伏季休渔期结束,广东沿海迎来开渔日。当天,3万艘渔船从湛江、广州、茂名、阳江等沿海渔港集中出海,驶向深蓝。
南海开渔节,既承载着渔民丰收的期盼,也展现着广东这一海洋大省“蓝色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
在广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依托5G网络、物联网等技术,在智慧渔业、海上风电、滨海旅游等多个领域提供信息化支撑,助力广东海洋经济迈向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阶段。
打造“天罗地网”,赋能海洋产业新发展
发展海洋经济离不开强有力的海上通信网络建设。汕尾是广东沿海经济带重要城市,坐拥2.39万平方千米蔚蓝海域、455.2千米绵延海岸线,“海洋强市”的发展战略对这片海域网络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沿海体验优、近海信号稳、远海呼得着”为建设目标,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已在汕尾海岸沿线建成逾70座优质海域基站。“我们创新采用4/5G多频段立体组网方案,实现中近海域良好覆盖并拓展至远海海域,通过创新应用透镜天线、船载信号放大器等,成功将海域信号覆盖最远延伸至约75公里。”中国移动广东公司网络建设人员说。
网络建设团队前往海岛搭建通信基站。广东移动供图。
这张不断织密的海域网络,如同无形的纽带将人们联结,也让海洋产业走向信息化、智慧化,成为助农丰收的“新渔网”。在茂名近海,出海的渔民们刚结束捕捞作业,直接在渔船上就能开启高清直播!借助移动5G网络高速率、低时延、广覆盖的特性,渔民可以实时将最新鲜的渔获展示给屏幕前的观众:刚出水的鱼虾活蹦乱跳,壮阔的海上作业场景一览无余。渔民们从单纯的捕捞者,华丽转身为连接大海与市场的“带货主播”,向观众介绍捕捞过程、展示海产品质,与粉丝互动答疑、现场接单,一气呵成。
渔民海上捕捞即采即播。广东移动供图。
在5G网络的高速传播之下,滨海旅游发展如火如荼。世界各地的游客通过网络了解广东优美的海岛风光,在体验“跳岛游”时畅享高速5G网络随时分享旅程体验,又将广东独特的滨海风光传播至五湖四海。
智慧海防上线,海洋治理迈向精准化
岛民和游客的欢声笑语回荡在海岛之间,数字力量也化作一张“守护之网”,守护着这片蔚蓝疆域的安全与秩序。
在深圳,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创新打造全国首个5G-A海洋执法感知项目,为深圳海事局构建“700M+4.9G”融合专网,实现对近海通信基站的优化升级。依托这一高效、稳定的专网,深圳海事局可全面应用5G智能执法记录仪、5G AI监控设备、5G+北斗精准定位等智能化终端,显著提升海上执法响应效率与精准度,为海洋治理现代化筑牢数字基底。
创新打造全国首个5G-A海洋执法感知项目。广东移动供图。
绿色动能涌动,5G守护碧海银波
广东的“蓝色版图”还在不断扩展。
碧波万顷的海域上,一座座白色风车擎天而立,将海风转化为清洁电能,这里是广东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珠海桂山海上风电场。
利用丰富的风能资源,珠海桂山海上风电场在清洁能源开发上成果突出。但由于该风电场距岸20公里,95米高的钢制塔筒构成天然电磁屏障,传统通信方式难以穿透。日前,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为该风电场部署的5G专网全面建成,为风电场运维管理提供高效稳定的通信支撑。
网络建设人员在风机顶部平台测试5G网络。广东移动供图。
“我们多次研究项目方案,乘船往返要花费4个小时。在风电场平台上攀爬95米风机塔筒、挤进狭小空间调试设备,就着海风吃盒饭是我们的常态。”中国移动广东公司项目负责人回忆道。
如今,基于5G专网,该风电场运维人员可通过高清视频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结合数据分析提前预警潜在故障,减少现场巡检频次,提升巡检效率与精度。据测算,5G专网覆盖后,风电场设备故障处理效率有望大大提升,工作人员可通过远程专家会诊系统,快速解决技术难题,减少海上作业时间,提升风电场的安全性。
向海而生,因海而兴,广东海洋经济风帆正劲。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数智赋能海洋经济的新路径,以5G之笔,在奔腾的数字浪潮中绘制更加辽阔的“蓝色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