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8日,一场史诗级的民族文化狂欢席卷全城,“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不仅在国内社交媒体持续霸榜,更火速“出圈”海外——从Twitter热搜到TikTok刷屏,从美联社专题报道到海外网友自发转发,这场巡游正以最炫民族风征服全球目光!
热度1105.8万
抖音全国热榜第四!
热度1119.1万
同城榜第一!
话题#贵州民族大巡游
截至目前已经有超1亿的播放量
2.3公里的中华路-遵义路化身巨型舞台,各族儿女盛装登场,直接把街头变成“最炫民族风”Live现场!从清晨北京路的银饰叮咚、侗歌天籁,到午后万人合唱《歌唱祖国》的震撼声浪,150分钟全程高能——苗绣跃动成彩色波浪,布依族歌舞自带BGM,无人机镜头下的巡游队伍宛如流动的“非遗元宇宙”。
更让贵贵自豪的是,这场民族文化盛宴不仅霸屏国内热搜,更火出海外!各国网友通过TikTok、YouTube等平台直击盛况,#GuizhouCulture话题迅速蹿红,外国网友纷纷惊叹:“原来中国还有这样神奇的地方!”“这比迪士尼游行更震撼!”
美联社、环球邮报等国际媒体争相报道,将贵州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传向全球。从苗绣的精致纹样到侗族大歌的天籁之音,这些“最贵州”的文化符号正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新窗口。
5月2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官方账号在海外社交平台发布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视频,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鲜活的文化符号正在成为国际社会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新名片。正如一位海外网友的留言:“This is the China we want to see—vibrant, confident, and full of vitality(这才是我们想看到的中国——多彩、自信、充满生命力)!”
作为国家级对外传播主渠道,中国外文局旗舰外宣平台Discover China(探索中国)在其拥有超1200万粉丝的Facebook账号(国内文旅类账号第一)对活动进行了重点报道,并联动YouTube、Instagram、TikTok等海外社交平台形成传播矩阵,实现总触达量突破300万人次。这种依托权威外宣体系的矩阵式传播,显著增强了中国故事在国际舆论场的传播声量和影响力。
与此同时,“2025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在海外传播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据监测数据显示,活动相关报道已被谷歌、必应、雅虎三大国际搜索引擎广泛收录,搜索量超200万次,获得539家海外主流媒体报道,累计触达全球受众2.5亿人次。
海外媒体关注
美联社
↓↓↓
环球邮报
↓↓↓
benzinga
↓↓↓
barchart
↓↓↓
NCN
↓↓↓
newsnetmedia
↓↓↓
XPR
↓↓↓
theeveningleader
↓↓↓
mymotherlode
↓↓↓
myeaglecountry
↓↓↓
HTV10
↓↓↓
chroniclejournal
↓↓↓
新加坡的网友
这不仅是一场传统与技术交融的庆典,更是文化自信的展演。
菲律宾用户
我无法准确区分这些民族,但我能感受到他们之间的和谐与尊重。
@hongkongteatime
Along the 2.3km route, a vibrant tapestry of colorful Guizhou came to life.(沿着2.3公里的路线,一幅充满活力的多彩贵州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
@IFENG__official
Guizhou Ethnic Unity Grand Parade is here! Looking at the charm of the collision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culture and modernity.(在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性之间的碰撞魅力。)
美国网友
第一次看到用这么开放和欢乐的方式诠释民族融合的活动,很美好。
当美联社将镜头对准巡游队伍中各族群众发自内心的笑容,当Discover China用“extraordinary event ” 形容这场文化盛宴,这场破圈的海外传播完美诠释:真正的文化魅力无需翻译,56个民族的灿烂笑容比彩虹更耀眼,而贵州正在用最生动的方式诠释了中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格局。
从各国媒体的深度报道到海外网友的自发转发,从专业人士的理性解读到社交平台的情感共鸣,贵州用最生动的文化实践向世界证明:真正的文化自信,就藏在每一个真诚的笑容里,在每一次自然的歌舞中,在传统与现代的水乳交融间。
这场巡游让贵州从“地理名词”蜕变为“文化符号”,让中国故事从“被讲述”升级为“共情传播”,更让世界看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征程上,文化的力量可以如此温暖而有力。
此刻,地球某个角落,或许正有人因为这场巡游第一次搜索“GuiZhou”;某个社交平台上,或许正诞生着新的文化对话。这就是文明交流最动人的模样——没有强加的解释,只有自然的吸引;没有刻意的宣传,只有真心的共鸣。
贵州的风,终将吹向更远的地方。而它所到之处,留下的不仅是惊鸿一瞥的惊艳,更是“各美其美,天下大同”的永恒期盼。
撰稿、编辑/刘娅
责编/杨青青 审核/虎俞均 终审/邱曦 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