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往,竿之所向。我去过很多水域垂钓,但念念不忘的是二道河子林场之行,那里的山水和风土人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宛如明镜的水面
二道河子林场位于美丽的莲花湖畔中游地段,距牡丹江市区 140多千米。这里山清水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森林覆盖率 85.7%,蘑菇、松籽、林蛙、木耳、山野菜等山产品应有尽有。
莲花湖的形成,为这里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渔业资源,有鲤鱼、鲫鱼、鳌花、胖头、大白鱼、嘎牙子、鲇鱼、红尾,种类繁多。每年 7月二道河漂流,人流如潮,成为这里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
我有一位忘年交大哥,今年 76岁高龄,精神矍铄,为人厚道,约钓友作伴在林场租房钓鱼,因酷爱钓鱼,人送绰号“李钓”。他冬天高山滑雪,夏天四处游钓。多次邀请我前往林场钓鱼,却因我工作无法脱身而未成行。
2001年 8月中旬,我约了宝才哥一同前往,才算不负李钓大哥的盛情之约。
从市区出发直奔二道河子林场。人在途中,人随景走,心随景动,伴随着车载音乐节奏,我们将城市里的喧闹、心中的烦恼抛到了脑后。因为这里修路,我们开车用了大约两个半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举目望去,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对开。白云生处,房屋鳞次栉比,林荫大道和木板甬道并向贯通,直抵湖边。湖畔停泊着游艇,偶有渔船在湖里穿行,发动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
李钓大哥为欢迎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席间我们有幸结识了以打鱼为生的杨老弟、专程为钓鱼和采蘑菇而来的清河大哥和大嫂,还有两位当地钓鱼“老江湖”——赵哥和薛哥。
钓友之间的交流没有寒暄客套,开门见山、直入钓鱼话题。他们从选钓点、打窝、用饵、鱼竿长度到鱼情预测及应对的招式悉数相告,让我受益匪浅。
大家推杯换盏,有说有笑,考虑到我们第二天还要起早钓鱼,大家余兴未尽却还是早早地结束了晚餐。
误入蛇窝
天刚蒙蒙亮,李钓大哥已经穿戴整齐在院子里等候我们了。
别看李钓大哥年纪大,划起桨来可一点儿也不含糊,大家一致认为这与他常年坚持锻炼和保持乐观心态密不可分。
很快,我们到达南岸。这里湖面波光粼粼,烟波浩渺,与村落相映生辉,美不胜收。
我们抓紧时间寻找钓位,却发现湖里树杈子很多,打不了海竿,于是我们各自选好钓点,开始用手竿作钓。
大约一个小时后,我的钓点就有动静了。“中!”话音刚落,一条大鲫鱼被我飞抄入护,银白色的野生鲫鱼真招人喜爱。
“来了!”“中!”我的喊叫声接连不断,半斤八两的大鲫鱼连连上钩,有时候还双飞,并且还钓上来三条二斤左右的鲤鱼。我的这番表现真把宝才哥看愣了,他擎着鱼竿到我这儿蹭钓。
说来也奇怪,他即使用上我的饵料浮漂也没有任何动作,两支浮漂都快并在一起了,鱼就是不咬他的钩。宝才大哥心里有些愤愤不平,埋怨鱼咬钩还挑人,嘀咕道:“鱼怎么变得这么势利,上钩也选年轻的!”
说心里话,与好朋友一起钓鱼,他们钓不到鱼,我的心情比他们还着急。我立马放下手中的鱼竿,帮他分析原因,并把我的窝料和饵料分给他,跟他一起另寻钓点、重新做窝、调整线组。
一顿忙活之后总算有了起色,宝才哥接二连三地开始上鱼了,他的脸上终于绽出了笑容,话也多了起来。见他高兴的样子,我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在野外钓鱼遇到鱼口不好的情况,我同样有胡思乱想的心理,比如归咎自己的线组太粗、竿子太长、钩子过大、饵料不对路等等。事后仔细琢磨,当时我之所以能有那么好的钓鱼状态。
是因为我做到了“三个巧”:
一个是巧选钓点。鱼口妙不妙,钓点很主要。在野外垂钓,“铧尖处”“湾子区”草丛旁”“水深交汇点”等都是选钓位好点。我的此次钓位选点恰好是草丛旁的水深交汇点,占据了先天的地利优势。
一个是巧用饵料。鱼获好不好,饵料必强调。我采用西部风酒米掺入少许商品饵打窝,保证了聚鱼、留鱼效果,然后采取上钩挂“老三样”商品饵、下钩挂蚯蚓作钓,收到了诱钓结合的效果。
再一个是巧施钓法。钓法灵不灵,钓技显神通。从始至终保持抛竿节奏和频率,间歇运用“逗钓”来增强鱼就饵欲望。或许这些就是我这次垂钓的点滴感悟。
我钓得正起劲儿,忽然发现水中有个又粗又长的东西紧贴着水面向我游来,速度很快,用“疾驰”来形容也不为过。我定睛一看,竟是一条蛇,有一米多长,身上带着花纹,嘴里吐着红红的信子,吓得我大叫起来,连蹦带跳躲得老远。
我们俩都辨认不出这是什么蛇,一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那蛇蠢蠢移动,爬到我堆放饵料和渔具的地方,眼看着就要钻进渔具包了。我特别担心它在那儿“做窝”不走,顿时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将一根木棍抄在了手里,但又不敢惊扰它,怕它反扑过来咬我。
蛇久久不肯离去,我死盯着它,生怕它留下不走。时间长了,发现它没有攻击人的意思,我们的胆子便大了起来,开始向它“喊话”、“示威”,并试着扔小石头驱赶它。
过了好长时间,这条蛇终于懒洋洋地移动了,游走速度越来越快,最后钻入了身后的乱石堆。我和宝才哥上前察看,发现竟有六条蛇蜷缩在那里,吓得我们赶紧跑开了。
误入了野蛇窝,我们心惊胆颤,再无心恋钓,赶紧联系李钓大哥接我们回去。后来才知道,那条身带黄花的蛇叫“乌虫”,又名“黄花松”,一般在要变天气的时候出来寻找食物,如果不招惹它,它是不会咬人的。(未完待续)
#互动话题
您有何野钓见闻
欢迎留言区一起来聊一聊
文/春水 图/李春奎
编辑/XU
设计/GG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