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西端 ,有一颗明珠闪耀千年,那就是敦煌。大漠苍苍,绵延无际;驼铃声阵阵,不绝于耳。悠扬清脆的驼铃声穿越千年,声声入耳,呼唤出一场映照古今的浪漫。时光荏苒,千年前的驼铃声传到了兰州大学,流淌在迷彩服间。
千年梦回之登高
图片来源于莫高窟第217窟
莫高窟第217窟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层层山峦间,一侍从牵一马,戴笠帽的佛陀波利坐在马上,又有一随从骑马跟随。三人行色匆匆,跋山涉水。佛陀波利重返五台山,是为了拜访文殊菩萨,问经寻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其心之虔诚,跨越千年,仍熠熠生辉。
军训第七天,全体军训新生上山拉练。出发时,大家整装待发,昂首挺胸。路途中,大家脚步坚毅,步履不停。到达后,大家放声欢歌,言笑晏晏。百里,是少年征服的坎坷;千仞,是少年攀登的高度。向上有更大的天地,向下是俯瞰的山河。少年脸上流下的汗水,记载着荣光。
千年梦回之行军
图片来源于莫高窟第156窟
且听,“蹬蹬蹬蹬蹬”万马奔腾,战鼓擂,金钲鸣,旌旗扬,这是大唐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时的宏伟画面。金盔驰往,展赫赫军威。甲光破晓,示大唐繁荣。战士气宇轩昂,奔赴沙场。“我采顶雷,蹈石如泥。右得士力,左得靴迥”。他们一身热血洒向大地,一颗赤心为国效忠。古战场的悲鸣,虽千年,犹使人挥泪如注。
且看,绿茵场上,行行列列,迷彩丛生。军训新生身姿挺拔,站如松;行动迅捷,行如风;严格要求,坐如钟。军装着身,尽显青春热血,他们可媲美骄阳,比肩星汉。军号铮亮如铁,如雄鹰展翅,豪情万丈;踏步铿锵,似蛟龙探海,壮志凌云。
千年梦回之百戏
图片来源于莫高窟第445窟北壁
君可见,青庐帷帐,屏风环绕,宾客对饮,见证着佳偶天成。男拜女揖,告示天地,喜结连理,结为夫妻。画中,一女子红袖香动,翩然起舞,玉足点地“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女子旁又有五人乐队,一人吹箫、一人演奏拍板、一人击钹、一人拍掌击节,另一人垂手站立。五人齐奏,歌舞升平。箫声悠扬,余音袅袅;钹声玉振,铿锵有力;击节顿挫,动人心魄。推杯换盏间,笑语盈扬,宾主尽欢。
君亦见,夜幕降临,声声蝉鸣将白日的肃穆和夜晚的松弛分割。军训生围坐在一起,卸下一身疲累,放声歌唱,载歌载舞。青春与激情碰撞出展示自我的火花。明月伴着星火,赞颂着少年的无畏。年少本就轻狂,正当时,不予负流年。
千年梦回之用膳
图片来源于莫高窟第108窟东壁
酒香悠悠,醉人心扉,醇香了岁月。李太白曾在《金陵酒肆留别》中展现出唐朝酒庄的风貌:“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在敦煌莫高窟第108窟东壁就有一幅描绘酒肆宴会的壁画:一酒肆内,屏风围绕,长桌当立,食置案上,酒盈肉足,食客对坐,大快朵颐,旁有酒筵歌舞,雅俗共赏,共襄盛宴。
饭香馥郁,沁人心脾,温柔了生活。一句“解散”,军训生们如离弦之箭,纷纷奔向食堂,在心仪的窗口前依次排队,随后,大家端着热腾腾的饭菜在长桌旁落座,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入口是满口的芬芳,回味是饱腹的幸福。
千年梦回之交关
图片来源于莫高窟第302窟
古时,敦煌是丝绸之路的咽喉。它东接中原,西邻新疆,自汉武帝时期以来,就一直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和军事重镇。各类交通工具在东来西往的商贸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马车、牛车、羊车、鹿车、驼车等。在敦煌莫高窟第302窟中,我们可以看见这样一幅图画:一由单驼驾驮的双辕双轮栈车缓缓行驶在栈道上,一人端坐其中,驾辕的骆驼高抬右前蹄,左后蹄蹬地,奋力登上小桥。“塞沙茫茫出关道, 骆驼夜吼黄云老。征鸿一声起长空, 风吹草低山月小。”这一刻,驼铃声起,回荡在大漠戈壁间,千年不息。
而今,兰大校内,车铃阵阵,如戛玉敲冰,清脆悦耳。自行车轻便,电动车快捷,一抹蓝色出现在校园的角角落落。从骆驼到机械,从人工到电子,从私有到共享,代表的不仅是古今的共鸣,还是文明的跨越。
大美敦煌,“军”在兰大。飞天鼓乐,满屏风动,莫高窟是一处遗落尘世的仙境,她有朝霞初升的热情,有深秋湖水的深邃,有少女脸颊的柔情,她轻轻地低喃,留下了令人痴迷的神话。千年后,兰大的嘹亮军号铿锵有力地回应着她,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制作|张景茹
图片 | 钟宇皓 谭婷月
邓欣雨 叶芷汀
校对|王浩恺 周健 李彤
审核|丁家雪 焦扬 薛莲
主编|朱佳君
向下滑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