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在山水 ——山马琐记]
☐何银华
在粤西旅游界,山马是有点名气的。徐闻大汉三墩,遂溪孔子文化城,雷州半岛众多的旅游景区景点,都曾留下他开拓的足迹,浸润着他奋斗的汗水。我早就想动笔写写山马了,在我的心目中,他甚至有些传奇色彩。
情在山水,愁在故乡。山马是阳春县马水镇人。他非常热爱自己的故乡,自豪描绘:家住青山下,村前千亩平畴,再远点就是漠阳江。家乡山水美景常常令他陶醉不己,以至后来外岀求学工作,每次回家都要在故乡怀抱爬山涉水寻幽探胜。高中毕业时,他还把同学带上一座山顶举办毕业诗会,在大山面前集体留影。
山马早就立志为家乡山水代言,著书立说。1984年和1991年岀版的两本著作--《阳春山水》,便是山马献给家乡的礼物。这两本旅游读物,详尽介绍了阳春的奇山秀水、风情掌故和民间趣闻。前者由花城岀版社岀版,后者属修订本由广东高等教育岀版社岀版,先后印行8万册。王力、关山月两位大师分别为该书题写书名,非同凡响。由此,阳春县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名声远播,旅游业日渐兴旺,逐年走上新台阶,进而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记者是山马的职业,凭着职业便利,他可以游走天地山水间采风。回顾《阳春山水》的采写过程,其中有不少探险的镜头哦。从1979年起,他每次返乡探亲,总是沉迷钻岩洞,爬高山,闯峡谷,入森林,漂溪涧,进村寨,几年间足迹遍及大半个阳春。其间钻过十几个岩洞,探明好几处瀑布和温泉。白天调查,夜间整理笔记。在探索凌霄岩时,住在洞口临时搭建的小屋,早上拿火把电筒入洞,下午岀来,曾几次跌下深坑,所幸有惊无险。在探三窿的三个岩洞时,叫村民砍野蕉扎排漂入深洞,蛇鼠拦路,把它们驱走继续前行。在探白水漂布瀑布时,带上干粮,钻林3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蹲坐瀑布下吃点干粮又原路折返,好不容易才走岀莽莽丛林……
山马爱读徐霞客,热爱大自然。多年来,他寄情山水,研究山水,书写山水,甚至连居室客厅也变成了浓缩景区,有拱桥流水,有树林修竹,座座假山点缀着闲花野草,那藤蔓缭绕的金银花在防盗网上编织着图案。自喻植物王国,阳光挡在阳台之外。 阳台上种有山稔,果熟时惹来小鸟啄食。来访的朋友面对室内这般景致,无比惊艳,赞不绝口。
山马的山水情缘令他慧眼识景,自有山水观。他认为古人的天人合一论,是唯物的,辩证的。天下万物皆有灵性。所以他参与旅游开发,总是遵循顺应自然、美化自然、还原自然的原则。在粤西这块红土地上,他发现不少旅游资源,并协助当地政府策划打造了不少景区景点。有目共睹,除了他老家的阳春山水,除了半岛南端有丝绸之路痕迹的大汉三墩,除了遂溪县孔圣山孔子文化城,还有诸如湖光岩的开发与保护,硇洲岛海石滩、雷州鹰峰岭、邦塘古村、廉江椎子林、麻章樟木林、徐闻曲界"菠萝的海"的发掘与利用等等,他都悉心跟踪参与。40多年来,他一直关注粤西尤其雷州半岛旅游资源的开掘开发,并作了大量的调查和勘探,写了不少有关报道,见诸省地港多家报刊。他还于1989年领衔主编了《湛江旅游》《湛江城镇》等导游读本,为湛江旅游业鸣锣开道,摇旗吶喊。
旅游注定与山马结下不解之缘。寄情山水,孔子文化城堪称山马大手笔。这是一项传承历史文化的大工程,选址遂溪县城西南一块荒地,占地1460亩,耗资2·6亿元,2015年奠基,2017年竣工。县委县政府根据遂溪人民的心愿,决心构建一座以孔庙为中心的孔子文化旅游区。山马受邀承担了这项工程的规划和建设。重托在肩,他不敢怠慢,始终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致力于这项规模非凡的工程。他和他的团队先后5次深入荒地调查,草拟规划和建设方案。多次往返山东曲阜等地,完善各项工程的大枝细末。最后决定分两部分策划,一部分营造山水之美,一部分把相关人文景观融入山水里,从而做到山水人文的和谐统一,尽善尽美。从奠基到竣工,800多个日日夜夜,山马带领数百名员工和施工人员,风雨无阻,艰苦奋战。那段日子,他总是早岀晚归,忙得连老母亲病危也无暇顾及。
一山一水一石一草一木总关情。孔子文化城内的山水林石大多是山马亲自参与精选采集的。人文景观建筑风格,坚持仿古但不泥古,在仿中创新,融入现代气息。终于,一座融孔、古、石、水、绿五种文化元素的孔圣山孔子文化城,呈现在人们面前。进入景区,宛如进入儒家文化的海洋。所谓孔,即孔子思想,建筑、文字、绘画无不体现论语的道德;古,一切人文景观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历代尊孔学孔的史实;石,利用火山地貌,塑造火山生态形象;水,构筑河湖,山环水绕,形成一方水景;绿,植树造林,绿荫蔽日,鸟语花香……有人评说,如果说前三个元素体现了文化城的古博、恢弘和厚重,后两个元素则流露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闲情逸致,让人感受纯净无尘的清韵和静美。如今,这座标志性的景区己成了遂溪人民的骄傲,吸引着四方游客。景区内有一条300多米长通往孔庙的朝圣大道,这条通道是用石块铺设的,显得凹凸不平。走在这条道上,你肯定会领悟设计者的用心:朝圣之路,行人必须俯首谨慎前行,以示对先贤的敬畏和尊崇之情。
山马己成为旅游方面的专门家。我揣摩归纳他旅游情怀,其核心应该是一个"趣"字,他一辈子都在"寻趣"。在山水大自然面前,他寻求特、奇、险、美,这些都反映在他的旅游理念中,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他博览世界旅游动态,研究旅游趋势,拓展旅游思路,总以他的理念审视客观事物,从而作出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甚至引发争议的规划。我与山马结交多年,这点我颇为了解。我和他是华师校友。1976年他毕业分配到湛江报社,我也同年从军垦调入报社。我们同在采通部,同在化州记者站,后又一起同在文艺部,他执编《趣园》,我执编《百花》。"寻趣"是山马的办刊宗旨,《趣园》版专登本土的地方掌故和奇闻轶事,加之他是任上的市民协主席,手头上积累大量的民间故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版面还常常开辟专栏玩猜谜或对联逗趣。有一次,他拟了一个回文上联"路过客路客过路",征求下联。客路是雷州一个地名。启事刊岀,响应热烈,应征踊跃。其中有一应联写道"水浸马水马浸水",哗,我禁不住拍案叫绝,他也瞪着诧异的眼睛,连声称奇,"难道应征者知道我山马是阳春马水人?有意调侃我?"逗得大家都哈哈大笑。
我佩服山马独特的思维,思想活跃,点子多多。他日常工作是记者编辑还任多年广告科长。他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寄情山水投身旅游只是他的业余所为。如今,年逾古稀的山马仍活跃在旅游领域,发挥余热,尤其在乡村振兴热潮中,受邀作各种规划和策划,忙得不亦乐乎。
山马,是他俗名、雅称,他的真实姓名叫岑元冯。山马是取本名首尾部首缩写的,也可视为他的笔名,其实也吻合他的形象个性,他确实似一匹独空的天马。
[何银华 中国当代作家 现任湛江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著有《在雷州这片土地》《笔踪集》《旅踪》《何银华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