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人民艺术家”王蒙来到哈尔滨,受邀出席当天下午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时代之歌”王蒙作品朗诵会》。
12时51分,身着浅色格子夹克衫、灰色西裤,近90岁高龄的王蒙精神矍铄,一下高铁就热情地跟前来接站的工作人员打招呼。“现在的高铁不得了,从北京朝阳站到哈尔滨西站四个多小时不到五个小时,沈阳一站、长春一站停两站就到了。”王蒙说。在看到哈西站人来人往的客流量时,王蒙忍不住感叹,“这一阵子哈尔滨旅游发展相当好,吸引人多,对城市发展是有促进的。”
改革开放之后,王蒙多次来过哈尔滨,见过春夏秋冬哈尔滨各个季节的美景。“在文化部工作的时候,我曾受哈尔滨师范大学的邀请来参加一个国际红学研讨会,记得当时哈师大有一批喜欢谈《红楼梦》的人。”值得一提的是,王蒙的弟弟、弟妹都是哈工大毕业的,“我知道有一个秋林公司很有名,我在那买过格瓦斯、大列巴、黑鱼子、红鱼子还有三文鱼。”
在坐车前往住宿地马迭尔宾馆的路上,王蒙说,“马迭尔是一位俄罗斯的犹太人建造的,我每次来哈尔滨都到马迭尔吃饭,这次干脆直接住这儿了。”在车辆行驶至哈站北广场的伊维尔教堂时,王蒙问道:“这个是什么类型的建筑?”随行工作人员随即解答到是折中主义建筑。“索菲亚教堂非常有名,在全世界就有三座索菲亚大教堂,在伊斯坦布尔、大诺夫哥罗德再就是哈尔滨,这三个我都去过。”王蒙说。
1963年至1978年,王蒙在新疆伊犁伊宁市和伊宁县下属巴彦岱镇巴彦岱公社二大队生活工作。29岁到新疆,45岁回到北京,在新疆生活了16年的王蒙现在每年都会回新疆待上个八九天,“新疆和哈尔滨的气候是很相似的,绝对温度哈尔滨比乌鲁木齐要冷,哈尔滨气温像阿勒泰。”王蒙说,哈尔滨名气很大,四季分明,“哈尔滨这个季节是最好的,9月份进入秋季了就开始凉了。”
王蒙的文学成就享誉海内外,是当代中国文学的传奇人物。1953年,19岁的王蒙开始创作人生中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由此踏上了文学之路。其创作的长篇小说《这边风景》荣获了第九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85岁的王蒙获颁 “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从1953年至今,70多年来王蒙的文学创作活动始终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他始终敏锐捕捉和把握时代的脉搏,自觉担当人民文学的使命。至今作品累计已达两千余万字,贯穿了70多年来当代中国历史,见证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已近鲐背之年的王蒙,仍保持着“学无涯、思无涯、其乐亦无涯”的青春心境,以青春的激情和青春的笔调,书写着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丰富历程、无边风景。此次《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时代之歌”王蒙作品朗诵会》由哈尔滨市文联主办,哈尔滨广播电视台、哈尔滨日报社、哈尔滨马迭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哈尔滨市教育局、哈尔滨市作协、哈尔滨文学创作院、哈尔滨市少年宫、黑龙江领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哈尔滨市双城区诗问艺术培训学校、哈尔滨市朗诵协会协办,通过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的方式,让全国的文学爱好者们共同感受文字的韵律与深邃的内涵。
来源:哈尔滨日报
记者:于秋莹/文 刘玉玺/摄
责任编辑:孙婷
审核:董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