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从“诗与远方”到“世界级品牌”的跨越
创始人
2025-05-16 11:19:33
0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倪晓颖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青海的重大任务。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正确处理好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坚持守正创新,以改革的思路谋划推动工作、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困难问题,以创建青海湖示范区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破题之举,在加强顶层设计、丰富产品供给、促进文旅融合、提升旅游品质、激发消费潜力、构建品牌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狠下功夫,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全面提升青海生态旅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上取得显著成绩,推动青海文旅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4年,《青海积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优秀案例。群众乐享“诗与远方”的同时,高原大地正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首选文化旅游体验地。今年1月至4月,全省接待游客1350万人次,同比增长22.7%,旅游总花费114亿元,同比增长21%。

生态优先,

筑牢绿色发展根基

青海被誉为地球第三极,72万平方公里土地堪称地质博物馆,从昆仑山脉万年冰川到察尔汗盐湖的天空之镜,海拔4500米的垂直落差造就了全球90%的高寒生态系统类型。柴达木盆地俄博梁雅丹群的每道沟壑都镌刻着1.45亿年前白垩纪的湖相沉积;阿尼玛卿冰川的冰裂隙中,封存着第四纪冰期的气候密码;在可可西里钻取的冰芯,解译出百万年大气成分变化图谱……这些“大地密码”正在转化为青海的生态旅游“密钥”。

立足新发展阶段,文化和旅游资源都极为丰厚的青海如何提高文旅产业发展质量与效益?外界充满新期待。而青海也力求文旅产业继续强劲升级,走向更远的诗与远方。

青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重点打造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清清黄河等世界级生态旅游资源品牌,创建茶卡盐湖、湟中卡阳花海等一批A级旅游景区,构建旅游市州、旅游县区、特色旅游乡镇、重点生态旅游乡村四级生态旅游目的地体系。

顶层设计发力、行动紧锣密鼓、前景豁然开朗……紧盯目标,青海迈出文旅高质量发展矫健步伐,同时也取得一定成效。“五一”假期,全省接待游客344.37万人次,同比增长10.2%,旅游总花费14.6亿元,同比增长9%。

绿水青山是青海的家底,更是青海持之以恒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底气所在。青海始终把保护好青海的绿水青山放在首位,全力推进美丽青海建设,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夯实基础。

在全力推动青海湖国家公园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创建过程中,优先科学制定保护措施和发展政策,不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和特许经营路径,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构建国家公园和示范区相得益彰的生态旅游发展格局,推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保障协调统一。

多管齐下,

提升核心吸引力

青海之美,美在生态。这里千山堆绣,百川织锦。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为青海高质量发展赋予的历史使命、擘画的宏伟蓝图。

青海省政府、文化和旅游部成立部省共建领导小组,联合印发《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2022年8月,召开部省共建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对各项重点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2023年,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二十一次会议,专题研究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创建中的难点堵点,进一步捋顺发展体制机制问题。

立足省情实际,召开第一届青海省旅游发展大会,将实施国际化标准景区建设工程作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路径和抓手,启动国际化标准景区建设工程课题研究,印发《关于加快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指南》《生态旅游解说服务质量规范》两项地方标准,组建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规划编制专家委员会,制定《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1+N+X”规划体系》,启动《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南试验区建设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

持续推进青海湖示范区创建,投入13.13亿元,实施景区提档升级、“一环”沿线建设、生态停车场扩容等项目,停车位达9877个,旅游厕所56座。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安排省级文旅产业专项引导资金9000万元,实施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VR沉浸式体验等10个重点项目,建成一体化指挥调度平台。并对照5A级景区标准,指导完善311项服务规范。

青海还优化推出多条生态文化旅游带,实施“山宗水源·大美青海”文化旅游品牌提升行动,打造高原湖泊、盐湖风光、草原花海等生态旅游打卡地,开发高原康养、生态研学、自然教育等特色旅游线路和产品,这些高品质生态景区共同构成青海旅游的核心吸引力。

融合发展,

释放文旅新活力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丰富产品供给是关键要素之一。青海聚焦“农体文旅商”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青洽会、环湖赛、青超联赛等聚合效应,实现与农畜产品、生态教育、高原康养等互融共促,制定印发《青海省“农体文旅商”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推动旅游资源向多元化、品质化升级。

开行百列旅游列车,首发班次包括“大美青海·幸福西藏”旅游专列和“夏都西宁·魅力海西·秘境茫崖”银发旅游专列,串联青海湖、祁连山、三江源、茶卡盐湖等核心景区,通过“一线多游”模式,让游客沉浸式感受青藏高原的壮美风光与多元文化。

政企联动,激发文旅消费新动力。启动2025年“山宗水源 惠游青海”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发放涵盖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文创非遗等领域文旅消费券545.82万元,直接拉动消费2000.7万元,间接带动消费1.4亿元。“五一”假期,茶卡盐湖景区推出全天候沉浸式演艺和“盐工技能大比拼”非遗体验等,吸引游客8.07万人次。青海湖景区新增沙滩摩托车、驼队骑行项目,联动高校打造“青海湖文创IP体验馆”,累计吸引游客7.87万人次。新华联童梦乐园吸引游客6.6万人次,同比增长96.77%,创开园以来新高。

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行业协同、属地保障”为原则,引导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丰富夜间文旅产品供给,提升夜间消费场景品质。举办夜间光影秀、夜间演艺、夜间美食市集等主题活动,并推出消费满减、积分兑换、抽奖等优惠措施,增强夜间文旅消费活力。西宁市城北区豹街、特色小镇亮相5月4日央视《新闻直播间》。“雪豹之都第一街·豹街”更是登上央视《新闻联播》,让全国观众领略到高原古城的独特魅力。

紧盯目标,青海文旅高质量发展迈出了矫健步伐,同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青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创建青海湖示范区为切入点,围绕构建“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加快推动西宁市国际生态旅游中心城市建设,打造环青海湖生态旅游精品环线,依托全省生态旅游资源,优化推出多条生态文化旅游带,加速形成“一芯引领、一环示范、多带串联”的生态旅游发展格局。

编辑:韩丽萍;

相关内容

原创 ...
掼蛋那可是智力和策略的较量呢。在牌桌上,炸弹用得好不好常常能决定胜...
2025-08-19 00:34:37
原创 ...
1975年1月,蒋介石在临终之际,邀请伟人访问宝岛,想要完成多年来...
2025-08-19 00:33:44
原创 ...
高句(gōu)丽(lí)是存在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中国古代...
2025-08-19 00:33:29
原创 ...
在夺位的巨大风浪中,忽必烈凭借强大的武力成功击败了阿里不哥和联军,...
2025-08-19 00:33:27
原创 ...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出于国共合作抗战的需要,中央同意将南方八...
2025-08-19 00:33:19
原创 ...
前言 他们,曾是一个泥腿子、一个莽夫和一个毛头小子。 然而,就是...
2025-08-19 00:33:13
原创 ...
战国时代,绵延两百五十余年,群雄并起,齐、楚、燕、韩、赵、魏、秦,...
2025-08-19 00:32:52
原创 ...
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元朝末年的政治家与军事家脱脱。他后人称为元朝...
2025-08-19 00:32:44

热门资讯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收官,西... 8月16日, 为期30天的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 用酒花与欢笑画上醉美句点。 从第一桶醇香啤酒的开启...
“爽爽贵阳·世界风味嘉年华”暨... 8月16日,作为商务部2025服务消费季系列活动之一,2025“爽爽贵阳·世界风味嘉年华”暨“爽爽贵...
拉萨羊卓雍措的蓝,比思念还漫 羊卓雍措的蓝,是那种看一眼就能让人忘记呼吸的颜色。它不像大海的蓝那样汹涌澎湃,也不像天空的蓝那样遥不...
44天超150万人次!哈尔滨国... 记者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获悉,自7月5日开幕以来,第二十三届哈尔滨国际啤酒节便以多元狂欢魅力,持续吸引...
原创 于... 临近暑假尾声,阳光依旧灿烂,然而在这喧嚣的季节里,明星于晓光与妻子秋瓷炫却决定带着一双儿女,寻求片刻...
骑行滇西的月光 如何让这场旅行... 去年深秋,在大理租电动车环洱海的那个傍晚,我遇到了正在整理相机的林姐。她的镜头里,既没有网红S弯的人...
焕新、突围、探路 | 主题公园... 游客在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体验民俗活动 欢乐谷集团供图 自7月5日开园以来,位于广东广州白云区的星纪世...
香港海洋公园举办“大熊猫龙凤胎... 香港海洋公园于8月15日举办“大熊猫龙凤胎盛大生日派对”,庆祝加加和得得的一岁生日。活动庆典还邀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