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官网了解到,这个“五一”假期,广西以“广西旅游年”活动为契机,精心组织区内文旅企业、文博场馆开展200余项文旅优惠活动,并策划300余项重点文化体验活动。从滨海度假到非遗体验,从城市夜游到乡村研学,多元供给激活假日经济,广西文旅消费市场呈现供需两旺、多点突破的蓬勃景象。
传统文化焕发新魅力
5月2日,龙胜各族自治县举行龙脊古壮寨传统农事活动开耕节。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梁盘生 通讯员 韦吉阳 于琳钰 摄
深挖劳动文化内涵,推出系列沉浸式体验活动。桂林龙脊古壮寨创新演绎千年农耕文化,将开耕节与劳动主题结合,推出梯田捉凤鸡、民族歌舞展演等特色项目;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景区以疍家文化为基底,举办“潮玩无极限 乐动金海湾”劳动节活动,开展赶海耙螺比赛;德天跨国瀑布等景区对劳模实施免票政策。
多元业态焕新文旅
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爱在南宁脱单音乐会。广西云-广西画报记者 何亦思 摄
创新推出非遗、潮流体验等多元业态。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融合“音乐+社交+文旅”,打造“脱单音乐会”“街舞快闪”等沉浸式场景。据了解,“五一”假期,南宁市累计共接待游客602.15万人次,同比增长13.93%,实现旅游收入57.82亿元,同比增长15.16%。桂林歌圩会集聚米粉文化、油茶技艺等非遗项目,打造文旅盛会。崇左凭祥市依托区位优势,推出“崇左凭祥至越南谅山一日游”“崇左凭祥至越南河内下龙湾三日深度游”等跨境产品,实现“一日游两国”的便捷体验。广西民族博物馆推出“无尽的创造力——毕加索艺术展”、广西图书馆推出“钟灵毓秀 桂生于斯——典籍中的八桂文化展”等系列活动。
创新发展新业态
在桂林市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遇龙河景区的万景码头,众多游客乘坐竹筏夜游遇龙河。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梁盘生 通讯员 黄胜林 摄
发展“水上运动+”模式,构建亲水旅游消费新场景。河池市东兰县举办“激情五一·水上嘉年华”桨板运动赛,赛场上黔桂两省百余名桨板爱好者同台竞技,为游客打造主客共享的假日文旅新场景;防城港多个景区深受欢迎,涵盖海景观光、赶海体验、海鲜美食等多元业态;桂林漓江、遇龙河百舸争流,千余竹筏首尾相衔,宛若徐徐铺展的“水上长卷”,该壮观场景登上了短视频平台热搜,24小时播放量破1.2亿次。统计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桂林漓江景区游船和游览排筏共接待游客22.17万人次,同比增长43.76%。其中“磨盘山—阳朔”经典航线接待游客4.78万人次,同比增长19.33%,文旅融合引领消费升级成效显著。
夜间经济释放新动能
2025年“活力夜广西”嘉年华柳州主场活动启幕现场。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唐绍怡 摄
构建“夜演+夜游+夜宴”立体消费体系。2025年“活力夜广西”嘉年华活动,柳州、河池双会场嘉年华聚焦夜间文旅消费业态,发布系列促进夜经济惠民举措。崇左太平古城开展武侠主题夜游活动,客流量同比去年增长62%;东兰县举办铜鼓音乐会及铜鼓龙排花灯烟火晚会、都安县举办“高灵文娱·音你同行”三岛湾答谢音乐会、横州市举办“茉莉绽放”音乐会,以音乐赋能夜经济,吸引逾万名游客参与。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五一”假期,全区重点监测的30个商业街区、综合体,累计客流量同比增长23%、销售额同比增长18%。
科技赋能提升体验度
北海银滩景区U05类机器人导游与游客互动。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黄群惠 摄
AI技术嵌入文旅场景。桂林象山景区推出首台AI拉花咖啡机器人,遇龙河智能机器人“二郎神”实现安防巡检与互动表演双功能。北海银滩景区的U05类人型机器人导游,使科技体验区成新晋网红打卡点,“AI+文化+服务”成为景区“引流神器”。“五一”假期,北海市累计接待游客296.43万人次,同比增长22.98%;实现旅游收入27.47亿元,同比增长23.86%。
服务创新优化环境
惠民政策组合拳成效显著。广西持续落实“感恩广东”A级旅游景区免票政策。桂林、柳州、梧州、百色、来宾等市区、重点旅游县,免费开放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或市政公共停车场供市民游客使用。阳朔推出免费停车、免费接驳、志愿者在岗咨询等10项旅游服务;东兴边检站动态加开查验通道,旅客可乘跨境公交直达二桥夜市等“网红”打卡点;三江侗族自治县“五一”假期实行免公交、免门票、免停车费“三免”便民政策,为游客提供多项交通便利。飞猪、携程等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广西的租车订单量同比增长超80%,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0%。定制游订单量同比双位数增长,广西游客的出境线路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