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之旅 故土情深
张 穗 强
平远县河头镇田心村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偏远山区,历史上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一直是贫困地区。我虽然在广州土生土长,中年旅居香港,但一直没忘记那里是自己家乡,因为父亲张益华出生在那里。父亲自小酷爱读书,品学兼优,各科考试名列前茅,194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广州的省立法商学院会计系,毕业后一直在大学从事教学研究,直至离世。父亲生前是暨南大学会计学教授,著名会计学家、教育学家,数十年治学兴教,著书立说,桃李芬芳。
父亲虽然功成名就,但从未忘记家乡平远,一直心系故土,乡情浓厚,长期体恤故土族人,推动家乡兴教脱贫。受父亲影响,我对家乡平远自小满怀思念。1986年我在中山大学任教时,利用一次社会调查机会选择了平远县,并回到家乡河头镇田心村。
1986年首次回乡
在祖屋前的农田留影
首次回乡与亲叔叔张汉华一家合影。
2013年应平远县政府邀请,我率香港作家代表团参加平远县第九届慈橙文化节活动,受到县委/县政府热情接待。参加慈橙节期间,我和太太再次回到故土河头镇田心村,探望张氏族人乡亲,并探访以亲妹妹张雪芬烈士命名的“河头雪芬中心小学”。
香港作家参加平远县
慈橙节相思谷景区启动礼
参加平远县慈橙节五指石景区启动礼。
香港作家向平远县图书馆赠送文学作品。
向平远县政府致送书法作品。
与时任平远县委书记曾尚忠对话访谈。
夫妻回到河头镇田心村探望张氏亲属。
与张氏亲属在田心村新建祖屋前合影。
时任平远县委常委兼宣传部长
肖桂华(左3)及县镇领导陪同
香港作家探访雪芬中心小学。
香港作家向雪芬中心小学赠送文学作品。
夫妻向雪芬中心小学致送纪念品和慰问金。
与张氏亲属参观雪芬烈士纪念馆。
2024年6月16日,广东省平远县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洪水,导致38人死亡,2人失踪,八个乡镇严重受灾,消息传来震惊海内外。旅居各地的平远乡亲发起募捐,筹款赈灾,支持家乡。6月25日,我以个人名义向河头镇政府捐款一万元。
河头镇政府发出捐款收据。
河头镇政府发出感谢信。
2024年7月初,我应世界华人文化研究会副主席兼港澳分会会长、旅港平远县河头籍企业家张生红女士邀请,参加她率领的赈灾捐助考察团展开平远之行。在参与平远赈灾捐助工作的同时,我再次回到故土河头镇田心村探望父老乡亲,并探访河头雪芬中心小学,了解到家乡方方面面最新情况。河头镇张氏亲属张秀英、张栋、张小健、姚丽芳获悉后,提前为我们一行在县城大柘订好酒店,并作必要准备。
为支援平远县的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世界华人文化研究会紧急筹款人民币30万元捐助,受到平远县委、县政府、县委统战部、县侨联高度评价。
考察团一行向平远县政府捐赠30万元。
期间,为实地考察平远县乡镇受灾情况,落实赈灾措施,考察团一行先后考察平远县东石、泗水、差干、河头四个重灾镇,与当地干部、村民座谈交流,落实切实可行的赈灾方式。
考察团一行来到平远县重灾区泗水镇。
来到两名村干部救灾牺牲的差干镇符坑村。
考察团一行与当地干部在灾情现场讨论赈灾。
期间,世界华人文化研究会考察团一行来到平远县重灾区之一的河头镇,考察了河头养老院、河头雪芬中心小学。
张生红会长向养老院每位孤寡老人派送慰问金。
考察团与河头养老院的孤寡老人和工作人员合影。
接着,考察团一行来到以小妹妹张雪芬烈士命名的河头雪芬中心小学,慰问该校受灾学生。
与河头镇政府、雪芬小学领导在校门口合影。
经事前与雪芬中心小学吴小健校长充分沟通,获悉该校15位象牙村的学生因家庭、村庄受灾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为此我与张生红会长商定,从世界华人文化研究会捐款中拨出15000元,援助雪芬中心小学这15位象牙村受灾学生。我另外捐出5000元援助该校其他受灾同学。
向雪芬小学校长吴小健(左2)、副校长刘云凤(右2)捐款。
作为革命烈士命名的学校和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直以来,雪芬中心小学的学生弘扬烈士精神,培育革命情操,经常在烈士纪念馆举行各项有意义活动,成为平远县青少年教育典范。
雪芬中心小学的同学经常举行各类纪念活动。
在各方大力支持下,校内的“雪芬烈士纪念馆”近年进行大整修,增添不少资料,面貌焕然一新。考察团一行在校长吴小健、副校长刘云凤陪同下参观了纪念馆,大家为烈士精神所动,为英雄学校自豪。
我作为烈士大哥向考察团介绍张雪芬的英勇事迹。
与张生红会长在烈士塑像前合影
得悉考察团一行探访雪芬中心小学,受捐助的15位河头镇象牙村受灾学生早早来到纪念馆迎候我们,感谢对他们灾后复学的支持。
15位象牙村受灾学生与考察团一行合影。
考察雪芬小学期间,我曾以张雪芬烈士大哥、旅港河头籍乡亲的名义致函有关领导,希望各方大力扶持这所县政府命名的河头籍烈士学校。当晚,平远县委常委兼统战部长林忠云会同统战部、侨联、教育局领导邀我和张生红会长饭聚,研究落实对河头雪芬中心小学的支持,让我深受感动。
考察平远期间,我在张氏亲属张小健堂弟陪同下,抽空回到家乡田心村探访。故土重返,今非昔比,村内面貌已经焕然一新。
堂弟张小健(右)提前来酒店与我落实回乡安排。
与张氏亲属到访田心村的宗族祠堂。
入乡随俗在祠堂燃香拜祭祖先。
来到祖屋前的鱼塘边合影。
探访张氏亲属长辈兴华叔夫妇,向他们致送慰问金和礼品。
当晚,我在河头镇附近一座农家山庄安排晚餐,款待田心村各位张氏亲属。
与田心村各位张氏亲属欢聚一堂。
在平远县、河头镇政府大力支持下,田心村新建了一座三层高的村委会大楼。河头镇政府领导陪同我到村委会新大楼参观。田心村的村委会拥有这样优越的办公、会议条件,让我感到惊讶。
田心村新建的三层村委会办公大楼。
与河头镇、田心村干部在村委会大楼前合影。
听取村委会干部介绍田心村情况。
村委会二楼的宽敞明亮会议室。
村委会三楼的会议大厅。
村委会大楼的公共法律服务室。
回访田心村期间,镇/村干部陪同我参观了村内的“河头中心幼儿园”,它如今是一家由平远县教育局管理的县属公立幼儿园。该园现有10名教职员,入托幼儿来自河头镇及附近乡镇合共50多人,是一家设施完善,管理规范,颇具规模的公立幼儿园。
幼儿园教师具有完备的学历/资格素质。
幼儿园有完备的办学宗旨和管理规范。
幼儿园有公开透明的收费标准。
今日“河头中心幼儿园”的前身是田心村“雪芬小学”,它有一段难忘岁月经历。
1976年6月12日,在广州一次意外特大火灾中,小妹妹张雪芬奋不顾身抢救国家财产,英勇牺牲,年仅20岁,国家民政部授予她革命烈士称号。消息传到家乡平远县,为表彰英雄乡亲,弘扬烈士精神,激励家乡人民,平远县政府决定,把河头镇田心村小学改名为“雪芬小学”,并拨款进行扩建。
时任广州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正副教授的父亲、母亲获悉后决定,把国家每月发给两老的累积烈属抚恤金,连同他们多年的储蓄一并捐出,支持田心村雪芬小学的扩校建设。
田心村雪芬小学1994年破土动工,1995年竣工落成。这一年的新学年首日,平远县政府在小学内隆重举行新校落成暨开学典礼。父亲张益华、母亲李连招、弟弟张穗健应邀回乡参加雪芬小学的落成典礼。
当年的田心村“雪芬小学”全貌。
当年县镇领导和父母出席“雪芬小学”落成典礼。
父亲张益华教授在落成典礼上致辞。
父亲/母亲/弟弟在雪芬小学合影。
2004年,经平远县政府批准,田心村“雪芬小学”与河头镇中心小学合并,改名“河头雪芬中心小学”,并在原址扩大重建。母亲获悉后再次发动全家集资捐款,全力支持“河头雪芬中心小学”扩建,并为该校题写新校名。
母亲李莲招题写的“雪芬中心小学”新校名。
田心村“雪芬小学”并入“河头雪芬中心小学”后,经平远县教育局批准,村里原有校舍改建成今日的“河头中心幼儿园”。
田心村大路旁的平远县“河头中心幼儿园”牌坊。
“河头中心幼儿园”新大门。
饶玉娇园长陪同探访“河头中心幼儿园”。
“河头中心幼儿园”内的幼儿睡床。
参观幼儿园内的雪芬烈士资料室。
听取饶玉娇园长介绍“河头中心幼儿园”情况。
向幼儿园捐助1000元。
与镇村干部及园长在幼儿园门口合影。
作者简介
作者张穗强,香港资深传媒人、资深专栏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华知青作家学会副主席、香港书评家协会会长、香港文学促进协会副理事长、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副理事长、香港历史文化出版社社长。
上一篇:297家,免预约!
下一篇:变“锈”为“秀” 老工厂“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