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我市召开数字重庆建设推进会,会上南岸区、市应急管理局、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等部分市级部门、企业及镇街作交流发言,一起来看看他们带来的数字重庆应用场景。
接入3600多个感知设备推动“南山治堵”
南山作为“重庆名片”,上山主干道龙黄路时常拥堵,但从今年5月以来,大家发现,龙黄路没有以前那么堵了。
原来,这是南岸区上线“南山缓堵保畅”应用场景——通过接入无线射频识别等3600多个各类感知设备,实现无线电波、视频监控等实时获取交通信息,让管理部门可以在后方平台确立车流参数和预警数值。
“借助这些感知设备和平台预警,让我们实时掌握上南山的路段哪些时间堵、哪些地方堵,以此对信号灯控制、交通组织等方案进行优化。”南岸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区针对南山路段设置3级处置预案。
车辆流量在每小时500辆以内,启动三级处置预案,派执勤警力前往处置;车辆流量在每小时500-1000辆,启动二级处置预案,不仅增派警力,还安排城管部门等协同处置;当车辆流量在每小时2000辆以上,启动一级处置预案,实施跨部门多部门联动处置,让“南山缓堵保畅”应用场景把被动疏堵转为主动防堵、治堵。
“数字应急”提升“防减救”能力
“报告,此次洪峰将于1小时后到达磁器口。”
“辖区内受洪水威胁的街道已成立疏散安置专班,有序开展群众转移准备。”
……
前不久,在市防汛指挥部,工作人员通过数字应急平台“一键响应”功能,生成本轮洪水应对专项应急方案,并通过短信和机器人语音等,向相关人员发送工作提醒。
这个平台“一键响应”功能,正是市应急管理局“数字应急”建设成果之一,通过数字化提升了“防减救”实战能力。
市应急管理局负责人介绍,“数字应急”汇集了“统、防、救”3类目标,主要面向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通过汇聚多元感知数据,运用风险普查成果,建设数字分析模型,实现风险管控、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应急处置和灾后恢复全流程一体化、闭环化、可视化。
▲7月2日,位于磁器口的沙坪坝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工作人员正在介绍数字防汛应用系统运行情况。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据了解,到2025年,我市将实现应急感知体系全面覆盖、数字化能力组件全面完善、基础监测设备全面铺设,业务应用生态体系全面成形,基本实现应急管理“一屏观全域、一网联全市、一脑统全局”,市域安全“可感、可视、可统、可防、可救”。
“智慧铁海联运”实现物流通道智治
日前,重庆理文造纸公司一批进口纸浆从广西入境,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至重庆果园港中转后,最终运抵永川。这是西部陆海新通道进口货物采用“多次中转”功能,实现的海铁联运。
“过去进口原料每到一地,都需要办理转关手续。现在从入境地口岸就能一次性办理好全程转关手续,全程节约了2天时间,很便捷!”重庆理文造纸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还在万州港实现应用出口货物“抵港直装”,在口岸通关审批事项方面,通过数字化实现全流程线上办、集中办,制单成本降低50%以上,耗时减少80%以上。
市口岸物流办负责人介绍,通过打造“智慧铁海联运”综合场景,我市正在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整体智治。接下来,他们将持续优化完善智慧铁海联运功能,强化应用推广,加快打造数字通道新场景,形成全面实战能力。
上一篇:七八月份穷游最佳的四个宝藏旅行地
下一篇:知名驴友贡嘎徒步失联超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