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童书妈妈三川玲
本文共4600字,阅读约需10分钟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永不失联系
如果,孩子问你,“我喜欢考古,喜欢写诗,喜欢研究恐龙,喜欢寻找外星人……”,那么,你该如何作答?
01
一个普通家庭的女孩子,不要学冷门的考古!
功利的专业指导,真的得利了吗?
还记得否?
四年前,有一位钟姓女同学,以高考676分的高分从湖南耒阳考入北京大学,在选取专业时,高分的小钟没有选择北大那些看起来更光鲜亮丽的专业,而是出于热爱报考了考古专业。
于是,网上一片哗然。
功利者都在嘲讽这位女孩儿,言辞之间,这么普通家境的女孩儿,学什么不好,非要学这么冷门的考古,将来,怎么就业?怎么留在大城市?怎么对得起十年寒窗?为什么,不去读一个地产相关行业,看看房地产行业,多么如火如荼?为什么,不去选一个金融行业,看看投资市场,多么日进斗金?
是的。我讲述四年前的这一幕的时候,就是带有很强的“偏向性”的。
我觉得,那些给小钟出主意的人,惋惜的人,简直太把自己当做“预言家”了,太把自己当做“实惠家”了。好像,听了他们的劝解,钟姑娘以后就会飞黄腾达了。
我就旗帜鲜明地支持小钟。因为,我知道,未来的世界,我们都无法预测,但是,我们唯一确定的是,做自己热爱的事业,一定比为了多赚钱而勉强自己去选专业,更接近成就和幸福。
结果呢?
四年过去了,我们再来看看,小钟同学,有没有找到工作,去了哪里工作?
我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北大官微也专门为小钟发了一篇文章,祝福她本科毕业后成功考取敦煌研究院,即将奔赴敦煌、奔赴自己的热爱 。
这并非偶然。小钟一直都在按自己的热爱,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她曾在微博里提及自己选择考古的原因:“我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物,受到樊锦诗先生的影响,所以报考了考古专业。”
虽说北大考古在考古学界也是妥妥的“扛把子”,但考了那么高的分居然选了个这么“冷门”的专业,还是让很多人为小钟感到“遗憾”,更有一些人对她的选择非常不理解。
小钟姑娘不理这些。在北大的四年里,她在课堂上吸收知识,还跟随老师奔赴田野,开展考古野外考察。
现在,小钟从北大考古学专业本科毕业,追随自己内心深处对考古、对敦煌的热爱,报考了敦煌研究院石窟考古岗位,她的敦煌梦即将成真。
我不知道,当初劝小钟的人,现在是怎么想的——或许,他们已经完全不关心小钟了,“她都选考古系了,就不在我们所关心的领域了”。
那么,到底是这些更现实的人是对的,还是,钟同学是对的呢?
或许,当几十年后,钟同学成为她的偶像樊锦诗一样的人物,这些人也还是在嘲讽她,“一辈子呆在荒漠里,有啥好的?”
我们不去评价每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选择。但是,如果,孩子问你,“我喜欢考古,喜欢写诗,喜欢研究恐龙,喜欢寻找外星人……”
那么,你该如何作答?
02
选专业怎么算对,怎么算错?
只看挣不挣钱,反而挣不到钱!
其实围绕小钟的各种声音,从她4年前选择了考古这个专业,到现在选择去敦煌,就一直没消停过。大把的网友为小钟操碎了心,不少人认为她“选错了”,不论是当初选了冷门小众的考古专业,还是现在选择去偏远落后的敦煌工作,都选错了。
要问为什么“选错了”,他们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干考古“不挣钱”呐!
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也很值得探讨的话题——怎么是对?什么叫错?
一个人喜欢某一个专业,毕业之后,因为选的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就做了相关的工作——这不是人世间最正常的事情吗?!为什么,一个人学了考古,做了考古,就有人说她错了呢?
一个人喜欢烹饪,就报了一个职业学校学厨师,毕业后出来炒菜、当厨师。另一个人喜欢物理,就考了物理系,毕业后可能当物理老师,也可能去当物理方面的科研人员。会有人问他们说:“你选对了吗?”大概率不会。
可为什么会这样问小钟呢?我觉得很奇怪。选专业对错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有人立刻会说:她考分高啊,报考古就不对,她明明可以报考更容易……挣钱的工作。
所以啊,那些说小钟报错了专业的人,其实并不真正关心她是不是适合学考古、是不是真心喜欢学考古,他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这个专业毕业后能不能找到一个容易赚钱且赚钱多的工作——这就是那些觉得小钟选错了的人,判断选专业对错的唯一标准。
那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回到4年前,小钟有重新选专业的机会,你会建议她选什么?选四年前还炙手可热的金融、建筑、科技、法律?当时这些热门专业找到高薪的工作还比较容易,但是现在呢?
前几天我遇到商学院的一个同学,他是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的,毕业已经20多年了,他的同学大多数都是建筑专业相关的,他告诉我,这一两年来建筑行业里失业的比率非常高。
因为建筑行业在过去一二十年里发展迅猛,大量优秀的人才被吸引到这个行业里来,除了本身学建筑的,还有很多其他专业的人才。不过因为行业发展低谷,大量人才都离开了,其中不乏他在清华的师兄师弟、很多名校建筑系毕业的高级人才,有一些人在行业里已经工作了数十年,在不少知名企业里工作过,但失业后依然很难找到工作。
这位仍然在一个知名房企担任高管的同学的话,连同小钟引发的热议,让我很有感触。
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工作的时候,把自己依托于某个学校、某个行业、某个企业,用一个好的文凭买到了一张船票。可是这条船会驶向哪儿,其实个人在这里面的作用是很小的。
船会不会拐弯?会不会走到一半就沉了?有谁能够保证船会沿着正确的航向一直航行下去、永远不沉,而且船上的所有人都能得到好处,都有利益?
没有人!
所以,现在让我们再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时间回到2020年,小钟同学考了一个高分,她喜欢考古,她应该报考什么专业?
唯一的正确答案就是:她热爱的!
这条标准,才是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小钟都会走下去的道路。
这世界上,没有哪条路一路坦途,如果每到一个岔口,都选择一条容易走的路,那么,这个人,永远都不会走到自己的目的地。
03
什么是冷门?什么是热门?
找到自己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你就永远热门!
小钟选考古、去敦煌之所以引发不同观点的交锋,除了考古被普遍认为“不容易赚钱”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考古“太冷门”。
那我又想问:冷门还是热门,这是谁规定的,怎么规定的?
报考的人数少、工作的单位少,就是冷门?或者去查数据,就业的人数多、需求量大、行业规模大,就是热门?
大家知道“冷门”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一般一个比赛里面,如果弱的球队战胜了强的球队,我们就叫“冷门”,“爆冷”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选专业、行业不是比赛。
一个社会的组成结构里,有些行业就是大,有些行业可能就是一个小行业。
而对每一个个人来说,你在这个行业里存在,不论它是一个能容纳5万人、10万人还是100万人的行业,你在其中都是一个个体。
假如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冷门”的行业,全世界就只有5个人在从事这一行,连第6个替代的人都没有。而你刚好是这5个人里的一个,你也刚好很喜欢这个行业,你反而是100%不可替代的。
个人无论在多大的一个行业,只要找到了自己不可替代的或者你自己独特的价值,无论行业大小,都可以很好地存在。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痴迷”于所谓的大行业、热门行业。就好像刚刚说的建筑行业,一个企业几万人、十几万人。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些行业有很多工作机会,可是你找到你合适的那个位置,不可替代的价值了吗?
也许在那些大行业、大企业,更难找到。
你去应聘一个超大的企业,10万人,你得在这个10万人的企业里先找到那个2万人的分公司,再找到一个地区的区域公司,可能有1000人,再到一个部门,可能有100人,最后到一个10个人的项目组。
是的,最后,决定要不要你,你自己有没有价值的,就是十几个人的团队而已。
你在一个十几万的大公司工作十年,大概率,你和公司总裁,连一个照面都很难打上,一句话都说不上。是吧?
所以我认为,没有什么冷门不冷门,小众不小众。
考古这个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需求没那么大的行业,而真正热爱考古的人,可能也真的没有那么多。但是,你一旦成为考古行业里面的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反而更容易有成就感,在这个行业里可以干一辈子。
小钟姑娘作为一个平凡家庭的孩子,那么早地找到了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真正能够让她有所成就的事业。
我真的特别羡慕她。
04
找到内心真爱,实现自我价值
这条路,比名校文凭管用多得多!
聊了那么多,我还想和大家分享几个故事。
我最近在看甲骨文方面的书,大家知道甲骨文研究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了,现在出土的甲骨文,总数大概有四五千。你知道这100多年,总共研究了多少字?只有一千多!
所以假如你现在加入甲骨文行业,这个行业还能再干四五百年,也不会消亡。只要你喜欢!
我还和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聊过。大家知道在故宫博物院里,有多少在库房里等待修复和研究的文物吗?甚至有很多抢救性的研究,非常迫切地等待着专业人才争分夺秒地做。非常缺人啊!所以,真正热爱这一行的人,可能干几辈子都干不完。
最后再讲一个学甲骨文专业的女孩的故事。这个姑娘和小钟一样,选择了冷门的甲骨文专业。甚至,连她的导师都有点儿为她发愁,毕业之后去哪里就业呢?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觉得她可以去博物馆,做一些甲骨文的研究,或者做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工作。后来她发现,其实甲骨文也没有想象得那么小众,很多中国人对甲骨文都很有兴趣,可能是好奇,或者是文化方面的需求。
她也会遇到很多人问问题,比如说,为什么甲骨文的“田”是这样的?为什么上、下在甲骨文里是同一个字?“上”为什么一个短横、一长横,“下”为什么是一长横加一个点?上下放在一起怎么念?等等。太多这样很有趣的问题了。
这个女孩就觉得她去做知识传播的价值,大于她做研究的价值。于是,她就专门给大众讲解甲骨文的常识和很有趣的地方,自己成为了一个知名的up主,结果非常受欢迎。如果有学术和专业上的问题,她就发给导师,请导师把关。她的导师非常鼓励她,他说你把看起来一个冷门的、小众的领域,和大众的需求连接在一起,做这个工作非常有价值。
回过头来,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如何去看待所谓冷门和热门?
其实我们没有办法完全预测4年、10年、20年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和变化,行业变化、政策变化、国际和国内形势、科学技术的发展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请不要再说冷门还是热门。在AI时代,任何一个热门,都有可能瞬间变成冷门,甚至,直接消失。
其次,在我们的一生里,最终真正的保障,永远是个人的自我价值。喜欢考古也好、甲骨文也好,去博物馆也好、去文化机构也好,当up主也好……谁都不能剥夺我用自我价值实现自我的路径。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实现自我价值,让自己过得既有尊严、又有自由,并能获得成就和回报。
无论你来自哪所学校、什么学历,只要是有着真正不可替代的自我价值的人,都能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我们要坚信:
自己内心最热爱的
就是上天给予你
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理由
就像鸟儿有翅膀
鱼儿可以在水里游泳
我们每个人
都有属于自己的无可替代的生命种子
你需要的
就是唤醒它,呵护它,让它长大
一个人最终,靠的不是热门专业
不是名校文凭,不是证书职称
而是靠自己独特的
不可替代的“生命独特性”
在忠于热爱的道路上
不断磨砺出来的
谁也拿不走的能力,来安身立命
白滔滔 / 作者
林郁 / 图片编辑
上一篇:来呼和浩特大黑河郊野公园看花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