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城墙述说广州古城的故事,“寻迹羊城”第五期展览开幕
创始人
2025-05-01 06:03:08
0

4月30日,“寻迹羊城2024——广州古城考古新发现”展览在南汉二陵博物馆正式开展,展览持续至10月12日。

2024年,广州考古人辗转于都市和乡野间,完成考古项目463宗,调查面积52224.11万平方米,勘探面积223.66万平方米,发掘面积14920平方米,清理古墓葬1034座,出土文物3514件/套......

在这份“年度成绩单”中,小马站-流水井遗址、高岗遗址等最新的考古发现,为广州古城拼图提供了关键碎片。

此次展览结合精选的174件/套文物,以“城墙”作为讲述城市发展的主要线索,带领观众开启一场广州古城变迁的探索之行。

从东汉到唐代修修补补,广州城西界始终未变

在古代,城墙是一座城市的“盔甲”,守护着城内的君王、百姓、财富与文明,城墙的每一次修筑、坍塌、变迁,都在默默讲述城池的兴衰演进。

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小马站-流水井古城遗址现场负责人饶晨介绍,考古人员在小马站-流水井遗址发现了东汉、东晋、南朝和唐代的城墙遗存,是当时广州城的西城墙,标识着广州城的西界,“在七百年的时间跨度里,岭南先民在同一个位置陆陆续续修补层叠起了厚度约4米的古城墙。”

这一现象让考古人员可以在同一段城墙上较为清晰地看到不同时期的城墙修筑特点:汉代城墙绝大多数为夯土墙,东晋城墙在东汉城墙上加筑而成,由墙芯、内包砖、外包砖、散水组成,这是考古发现的我国较早使用砖砌城墙的实例。南朝城墙则与东晋城墙的修筑方法相同。

在展厅现场,策展人王斯宇向记者指出了一块特别的城砖,可以看到砖上刻有“元十一年”的字样。

王斯宇解释:“这指的是东晋泰元十一年,也就是386年,那时距离东汉末年修筑城墙已有近170年。经历长时间的岁月侵蚀,城墙亟待修缮。这种刻有‘元十一年’的城砖我们在多处城墙遗址中均有发现,可以推测应该是当年为了修缮城墙专门烧造的一批城砖。”

此外,东晋城墙包砖中还出现了唐代补砌的砖块,说明城墙自东汉建成以后,历经东晋、南朝的修缮、加建,一直沿用至唐晚期,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广州城西界始终未变。

宋朝修城热情高涨,形成三城并立格局

关于修城,展厅内展示了大量记录宋朝修城的文献记载。《宋会要辑稿·方域》记载,端、康、韶、南雄等十一州以及南海、番禺、增城十八县,都曾为广州城烧过城砖。

据王斯宇介绍,南北两宋时期,广州城经历了大大小小十几次扩建和修缮,有史以来最为频密。展厅内观众可以看到刻有“广州修城砖”“增城”等字样的铭文砖,这等高涨的修城热情,令不少观众惊叹。

而从城墙反映出宋代广州城最为与众不同的是,城市形态有了突破性改变。

宋朝不仅在前朝基础上重修子城,还增筑了东城和西城,突破了以往方方正正、内外城嵌套的规制,形成了西城、子城、东城三城横向并立的新格局。

此外,宋朝不仅通过增筑城墙让城市规制发生巨大变化,还在城市布局、水利兴修等方面呈现出向商业区延伸的特点。

透过宋代城墙的发展变迁,观众可以从中看到“王城”向“商城”转变的历史趋势。

明初三城合一,城墙退场后原地化身市井街巷

曾经矗立在小马站-流水井遗址的城墙已然退场,那么新的城墙又在哪里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在展览最后找到了答案。

原来在明初时期,朱亮祖等人拆除了宋代三城之间的城墙,将三城合并为一,并将广州城北界拓展至越秀山,形成了“六脉皆通海,青山入半城”的山水格局。

原城墙所在的位置则逐渐变成了热闹的生活区,展厅内所陈列的明清时期各类生活器物,生动再现了城墙退场后的市井图景。

青花麒麟望月纹盘,描绘麒麟抬头望月,周身环绕祥云,寓意着吉祥太平以及市井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据饶晨介绍,小马站-流水井遗址距离衙署、贡院不远,因此这一带形成了全国罕见的书院群,为赶考学子提供住所。考古人员在遗址中部还揭露了一段南北走向的古道,古道两侧分布着房屋墙基。

可以想象当年的广州城居民在此临街生活的图景,这里承载着明清市井生活和书院文化的双重记忆。

【访谈】

推动考古成果从“象牙塔”走向公众

羊城晚报:“寻迹羊城”展览系列如今已经成功举办至第五期,作为连续五年策划这个展览系列的策展人,这次展览和往期相比有何突破和特点?

王斯宇:“寻迹羊城”系列原创性考古新发现展从2021年创办至今,如今也是广州考古成果展示的品牌项目。

其实我们也一直在思考,2024年完成463宗考古项目,出土文物有三千五百多件,如何在这三百平左右的展厅内,在最多展出百余件文物的情况下尽可能讲好文物故事,讲好广州的历史脉络。

从2023年的展览开始,我们便在尝试通过不同主题叙事来把文物和考古发现串联起来。2023年的展览是以广州20宗考古发掘项目的新发现新成果为核心,凝练为“两个流域的聚落”与“两个世界的徘徊”两大主题。

这次展览在主题上则是聚焦“城”的演进发展,从考古发现的城墙遗址出发,着眼城内、城外,分“一直是这座城”“城墙开始改变”“城墙北拓与退场”三部分,来呈现广州城的发展变迁。

我们希望未来能够继续通过这样的展览梳理,集齐一块块广州城的拼图并讲好它们的故事,指引公众一步步走进并了解一个无限接近完整的广州城。

羊城晚报:除了主题叙事和精心挑选的展陈文物外,这次展览还有哪些创新亮点?

王斯宇:这次展览的创新亮点一个是体现在开放式的观展探索体验。展览设置了多个入口和“南越修苑”“宋代修城”“清代修史”任务卡,引导观众观展探索,鼓励观众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在物件信息、互动与体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观点。

另一个创新亮点是多元化的数字互动,我们在展览的合适情境中融入了“瓦当的自述”音频剧场、“寻找失踪的探险家”蕃坊主题游戏以及“千年城垣众生谈”,让观众能够基于AI技术与赵佗、步骘、刘龑、程师孟展开跨时空的对话。

其中,蕃坊游戏、与数字人对话等互动项目,都是由广州美术学院师生创作,是馆校合作的成果体现。

羊城晚报:在策展思路上您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未来的“寻迹羊城”展览有什么初步规划?

王斯宇: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AI的问世也带给我们很多震撼。因此开展馆校合作融合青年力量,以及在展厅中融入数字互动设计是此次展览呼应“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的探索性尝试。

“寻迹羊城”展览不仅是年度考古成果的呈现,我们还希望在此基础上能够通过叙事创新、互动与科技来打造多元化的观展体验,真正推动推动考古成果从“象牙塔”走向公众。

未来的“寻迹羊城”展览可能除了主题性叙事以外,还考虑尝试以某一位历史人物为线索来展开。

文、图| 记者 何文涛

相关内容

日本东京暴雨 火车站变“水...
近日,日本东京遭遇暴雨侵袭,其火车站瞬间变身为“水帘洞”。暴雨如注...
2025-07-11 12:38:33
原创 ...
马其顿是地处于古希腊边陲的一个地区。公元前6世纪左右,马其顿完成了...
2025-07-11 12:33:51
原创 ...
《——【·前言·】——》 唐初,李世民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果敢的决策...
2025-07-11 12:33:24
原创 ...
谈及长平之战,赵国屡战屡败,让人不禁思考,到底是国力不济还是朝堂之...
2025-07-11 12:33:18
探秘南越王赵佗墓穴,苦心钻...
岭南地区的考古证实,西汉时期的南越国虽然割据岭南,自成一脉,但也遵...
2025-07-11 12:33:17
原创 ...
在作为商朝鼎盛阶段的武丁时期以后,相继为王的是祖庚和祖甲兄弟两人。...
2025-07-11 12:33:10
原创 ...
勾践的王后雅鱼,在越国攻破吴国的时候选择自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的...
2025-07-11 12:33:06
原创 ...
天龙八部的历史时期大概是北宋哲宗时期,公元1100年左右,此时北宋...
2025-07-11 12:32:55
原创 ...
秦国,是周国分封在西北边陲的一个小诸侯国;但当时的秦国非常弱小,在...
2025-07-11 12:32:53

热门资讯

暑假去北京双飞五日游跟团价格,... 暑假,是旅游的黄金时期,而北京,这座古老与现代交融的城市,无疑是众多游客的热门之选。北京,作为中国的...
闪耀东盟华商盛会共绘七彩云南新... 闪耀东盟华商盛会 共绘七彩云南新篇|正大集团受邀参加第21届东盟华商会 6月12日至17日,由中国...
第十届“畅享民歌”活动启动仪式... 7月11日,第十届“畅享民歌”活动启动仪式,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内隆重举行。本届“畅享民歌”活动以“同一...
与闺蜜的新疆十日奇幻之旅:穿越... 与闺蜜的新疆十日奇幻之旅:穿越沙漠与草原的梦幻之行 一直以来,新疆都是我和闺蜜心心念念的旅行目的地。...
大兴安岭“偃松小镇”避暑研学游... 当阳光穿透大兴安岭偃松林海,一场跨越两千公里的生态之约在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呼源镇拉开帷幕。近日,由江...
新疆8天7晚旅游攻略:7-8月... 新疆8天7晚旅游攻略:7-8月美食美景一网打尽 7、8月的新疆,阳光灿烂,气候宜人,是一年中最适合旅...
景中有“警”,五台山公安织密景... 本报讯 随着夏季旅游高峰期的到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公安分局做实“警务+服务”,多措并举织密“安全网”...
“三峡凉都”土家风情旅游文化节... 7月10日晚,2025年重庆“三峡凉都”(奉节)土家风情旅游文化节在兴隆镇巴楚驿城开幕。据悉,本届活...
首尔大学韩国语3 学生用书 新... 首尔大学韩国语3 学生用书 新版) 主 编: 韩国首尔大学语言教育院 ISBN: 97875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