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门码头,杭州水上客运的心脏地带,曾是“一觉困醒到苏州”的夜航船起点,如今,伴随着跨市新航线的开通,再度唤醒江南水乡的脉动。
昨天上午,“泛舟浙里”品牌发布暨京杭大运河杭湖游线推广活动正式启动。“馥桂汉宫号”游船在武林门码头鸣笛启航,开启试航之旅。这一路,游船经过京杭大运河和东宗线等航道,串联起杭州、湖州新市及南浔三地。
一线三地
从码头到景区步行10分钟以内
据介绍,杭湖游线全程近90公里,途经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经停新市古镇,最终到达南浔古镇。
“去年9月航运浙江工作启动后,我们就开始谋划这条线路了。”杭州市公路与港航管理服务中心航运处处长俞凌枫告诉记者,杭州有较为成熟的水路旅游资源,尤其是依托京杭运河的苏杭线、杭湖线,有深厚的人文历史记忆,在市场上也有一定的群众期待度。
从谋划到推出,历经近一年时间,核心难点是解决中途上下客码头问题。“我们做过市场调研,一般坐船超过4小时,游客就会觉得有点乏味了。”俞凌枫说,杭湖游线从杭州出发抵达南浔,全程需要6小时左右,中间必然要设上岸点,让水岸旅游交融起来,丰富游客体验。
游线选择的中途上岸点在新市,位于德清县东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有着浓郁的民俗文化和商贸文化。为配合游线开通方便游客,新市专门建设了游客码头,从设计到建造再到竣工验收投用,仅花了不到半年的时间。此外,南浔丝绸码头也进行了同步改造建设。
从新市码头上岸,大家会发现这条游线的设计巧妙之处——远远望见一片具有江南风情的古民居,临河而建、傍桥而市,步行5分钟,就走进了新市古镇。“区别于之前交通功能,杭湖游线侧重游客体验,因此无缝连接景区。”俞凌枫介绍,从新市、南浔码头步行至核心景区,都在10分钟以内,“回程交通也很便捷。”
5月运营
远期计划延伸至乌镇甚至苏州
游船晃晃悠悠,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一路北上。60余岁的金之江作为此次试航的特邀嘉宾,看着两岸熟悉又陌生的风景,感慨万千。
“新市大桥的模样,一点都没变。”从1980年起,金之江就投身于杭州航运事业,直到2023年退休,作为苏杭线的老船长,对航线路径、老故事如数家珍,“原先客船过了南浔到练市,就向东北方向往苏州去,差不多12个小时,所以好多人喜欢在船上睡一觉。”
如今,运河航道升级了,船体更大也更舒适了,两岸除了芦苇荡,不少河段还营造了别致的景色。“在船上只是睡一觉肯定是舍不得了。”金之江笑着说,“聊天、喝茶、看景,休闲游最合适。”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航线由杭州市商旅集团(市运河集团)旗下两家公司运营,为日间航班。在试航结束后,市商旅集团(市运河集团)将根据游客需求和市民进行航线营运调整,推出常态航班、定制航班两种模式,预计5月正式运营,届时将发布具体航班信息。
未来更可期。据介绍,在杭湖游线运营成熟后,将根据需求和市场反响,再开通杭州到嘉兴乌镇的航班,而在将来,杭州到苏州、无锡的客运航线或许也将再度启航。“把大区域的旅游热点串联起来,这就是‘航运浙江’的发展方向。”俞凌枫说。
专家把脉
联动11地市打造“泛舟浙里”品牌
试航,是为这条航线正式运营先做吆喝,也是让游客、专家先行体验把脉。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副教授杨欣是老杭州人,从小生活在西湖边涌金门附近,“西湖大道、浣纱路原先都是河道。我是在河边长大的,一直期待着水路复兴。”
为此,早在杭湖游线建设阶段,杨欣就给出三个建议:一是水岸交融,航线中途要有很多供游客上下的小码头,凸显旅游价值;二是与供应链联动,船票与岸上商家联动推出福利优惠;三是鼓励年轻人来拍摄体验,做新媒体产品。“目前来看,三个建议都有不同程度的落地,后面还需要更多的策划和经营。”他说。
这种“水上微度假”,且带动沿线文旅消费升级的精品旅游航线模式,也得到了更多认可。活动现场,全省水路交旅融合品牌“泛舟浙里”面向社会正式发布,涵盖省内13条超人气精品游线的“泛舟浙里”必游榜(2025年)同步推出。游线串联起浙江文化、城市与自然景观,涵盖了“都市漫行”“特色文化”“浪漫海岛”“沉浸式演绎”等类型,为游客提供水上旅游多元选择。
日前,浙江省政府出台《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要打造“泛舟浙里”特色品牌,创新推广水上游线产品。《浙江省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了要创新推广“泛舟浙里”水上旅游产品等交文旅体融合发展的要求。交通、文旅等部门积极行动,以“航运浙江”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水路交旅融合建设。
接下去,浙江11地市将联动打造“泛舟浙里”品牌,计划通过“四带十链百珠”空间布局,串联全省水上旅游资源,形成“水上观光+文化体验+体育运动+消费联动”的多元业态。预计2025年将实现水路客运量5600万人次,其中“泛舟浙里”必游榜航线客运量增幅超10%,这将有力推进“航运浙江”建设。
来源:杭州新闻
编辑:沈晓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