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在政策预期与兑现压力下趋于谨慎,整体活跃度有所下降,深海科技顶住压力持续爆发!也算是近期比较有辨识度的题材了,连续写了2篇海洋经济的思考,今天就不写了,反而旅游酒店有所异动,值得深思!
一、核心驱动
1、广东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及,提升城市旅游能级,支持广州、深圳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一批知名旅游城市,完善城市旅游线路,加强旅游休闲街区建设等。
2、其他地方政策支持:除了广东省的政策外,其他地方政府也可能会出台类似的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包括旅游补贴、酒店折扣、交通优惠等。这些政策能够降低游客的出行成本,提高他们的出行意愿,从而推动旅游酒店行业的发展。
3、国务院《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扩大文体旅游消费,支持景区延长营业时间、拓展服务项目,促进二次消费。
4、清明小长假(4 月 4 日至 6 日)火车票开售以来,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短途游、周边游需求显著增长,去哪儿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三成,入出境航线预订量同比增长约 24%,消费活力持续释放。
二、行业复苏与消费升级趋势
1、市场规模恢复与增长
2024 年国内旅游人次达 56.15 亿,同比增长 14.8%,恢复至 2019 年的 93%;旅游收入 5.75 万亿元,同比增长 17.1%,消费韧性显著。
2025 年春节假期旅游人次同比增长 5.9%,客单价提升至 1351 元,高端酒店 RevPAR(单客房收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三亚、成都等热门旅游城市高端酒店收入增幅显著。
2、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扩大服务消费,文旅部推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鼓励景区延长营业时间、优化消费环境。
地方政府加速文旅投资,如广东省计划 2027 年实现旅游总收入 1.3 万亿元,北京、上海等城市放宽入境政策,推动国际游客深度体验游。
3、供需结构优化
酒店行业供给增速放缓,2025 年新增客房以中高端为主,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成为投资热点。
民航客运量预计达 7.3 亿人次,国际航线恢复加速,出入境游双向回暖,2024 年外国人入境人次同比上升 82.9%。
4、消费升级的四大趋势
情绪价值驱动:疗愈型旅行(温泉、冥想)、沉浸式文化体验(汉服打卡、古礼祭扫)、特色活动(演唱会、体育赛事)成为主流。
反向旅游与微度假:三四线城市及小众目的地热度上升,本地 “短途游 + 主题体验” 模式普及,携程数据显示 2024 年本地游订单占比超 40%。
高端市场扩张:首旅、华住等头部企业整合高端品牌(如诺金、安麓),2024 年高端酒店 RevPAR 较 2019 年增长超 20%。
普惠性升级:中高星级酒店向非一线城市下沉,机票、酒店性价比提升,银发族、研学群体消费力增强(如银发游人均消费高于大盘 30%)。
银发经济:50 岁以上游客占国内旅游人次 37.8%,邮轮、康养度假需求旺盛,2024 年银发游市场规模达 1.4 万亿元,预计 2028 年增至 2.7 万亿元。
三、小长假来袭
1、历年清明
2、对比
旅游消费增长:2024年清明假期旅游消费较2019年同期有显著增长,出游人次和消费金额分别增长11.5%和12.7%,显示出旅游市场的强劲复苏。2025年则在2024年的基础上继续升级,非一线城市高星级酒店预订占比提升,沉浸式体验项目预订热度大幅上涨。
文化消费与体验经济:2025年清明假期,文化消费与体验经济成为亮点,传统节日风俗的仪式感与现代文旅消费相结合,如穿汉服打卡博物馆、古礼祭扫等,为文化类消费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
休闲与疗愈消费:2025年“躺平式旅行”受到青睐,温泉/SPA类酒店预订热度上涨,城市居民对本地民宿的预订热度增长近三成,反映出人们对休闲娱乐和身心放松的需求增加。
参与感消费:2025年游客从“被动观景”向“主动共创”的消费转向,国内体育赛事、音乐演出相关旅游搜索热度激增,热门研学产品提前售罄,显示出参与感消费的兴起。
综合来看,2025年清明小长假的到来,有望推动消费板块在旅游、文化、休闲等多个领域迎来新的增长点,消费升级与消费创新将成为主要驱动力!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政策引导下,不少市民以及企业通过灵活调休将3天假期延长至5-7天,带动周边游、长线游及本地文化消费显著增长。这种拼假模式将节假日消费从“脉冲式”转向“波段式”,缓解景区拥堵的同时,拉长了消费周期。
四、受益公司
1、旅游景区与目的地运营
张家界、长白山、曲江文旅:跨省拼假游及小众目的地热度,2024 年清明期间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近 50%,中高星级酒店预订占比提升。
丽江股份:2023 年净利润同比增长 5971.91%,2024 年春节数据高增,景区新项目(如沉浸式演艺)落地或进一步拉动消费。
大连圣亚:区域龙头景区,清明期间客流高增,叠加新业态布局(海洋科普、亲子互动),短期受益消费复苏,长期受益沉浸式体验趋势。
2、酒店与餐饮
锦江酒店、首旅酒店:2023 年净利润分别达 10 亿元、8 亿元,2024 年清明期间中高端酒店预订量增长显著,非一线城市需求释放。
同庆楼:餐饮 + 文旅融合模式(如 “苏州十大碗” 美食节)带动消费,2024 年清明期间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超 85%。
3、免税与零售
中国中免:2024 年清明期间免税消费回暖,一季度净利润 23.08 亿元,同比增长 0.33%,跨境游恢复及市内免税店布局或成增量。
岭南控股:依托广交会及文旅资源,2024 年清明期间酒店入住率提升,商旅消费复苏叠加预制菜业务增长。
4、在线旅游平台
携程集团 - S、同程旅行:2024 年清明期间机票、酒店预订量提前启动,同比增长超 1.4 倍,拼假游推动长线订单增长。
5、新兴业态
中青旅、祥源文旅:景区剧本杀、非遗体验等新业态布局,2024 年清明期间相关消费增长近 1 倍。
6、疗愈经济
天目湖、君亭酒店:温泉度假、城市民宿需求激增,2024 年清明期间温泉酒店预订量增长 23%。
2025 年清明假期消费将延续 “政策驱动 + 升级需求 + 技术创新” 的三重逻辑,呈现跨省拼假游、沉浸式体验、非一线城市消费、疗愈经济四大爆发点。企业需把握 “弹性休假 + 品质体验” 的核心需求,通过数字化赋能与场景创新实现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