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祕境健行:台中猎人步道怎么玩?可遇山羌与山猪?
最近想国旅吗?台中梨山的泰雅族文化宝藏:环山猎人步道。环山猎人步道位在海拔1600公尺的山林中,是泰雅族猎人的狩猎古径。沿途可见丰富的动植物生态,不仅采用自然建材和永续工法建造,更保留泰雅族狩猎的文化和自然环境,在探索自然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泰雅族的狩猎传统与智慧,是自然爱好者与文化探索者的理想选择。现在也开放给一般民众可以用观光旅游方式体验。祕境如何游览?一文完整开箱。
「这条小路是山羌走的地方,对面悬崖会比较多山羊,那比较宽的路就是山猪和水鹿,」猎人一边讲解动物栖息处,一边示范狩猎陷阱如何制作。这是在台中的环山猎人步道。导览的猎人是环山部落主席黄诚志,已高龄70多岁的他,讲起泰雅族狩猎,声音宏亮,双眼满是光芒。
泰雅狩猎古径,大、小环线两条永续步道
穿过吊桥,就是环山猎人步道的起点。李加祈摄
穿过吊桥,就是环山猎人步道的起点。李加祈摄
蓊郁山林,配上潺潺流水声,这个河谷是台中大甲溪和司界兰溪汇流之处,也是早期攀登雪山的唯一入口。环山部落主要由泰雅族组成,是台中梨山地区规模最大的泰雅部落。
穿过吊桥,就是环山猎人步道的起点。环山猎人步道分为大、小环线,大环线全长1.3公里,沿途为陵线,难度较高。小环线全长1.2公里,步道为休闲级,一般民众也能尝试,步行时长约60分钟。
环山猎人不到周边水源充沛,植被繁茂。黄诚志提到,日治时期,环山地区曾被称为「西佑」,意指水路纵横,孕育出多样的动植物生态。步道沿途可能遇见山羌、山猪等野生动物,也能在溪流中见到苦花鱼等淡水鱼类。
放弃水泥,以原木、石块建造
为了尽可能保留原始猎径样貌,工程大部分采用原木、绳索等可再利用的钢构材料,也以原地采集的石块叠砌而成。李加祈摄
为了尽可能保留原始猎径样貌,工程大部分采用原木、绳索等可再利用的钢构材料,也以原地采集的石块叠砌而成。李加祈摄
这条步道是以前泰雅族猎人的狩猎古径,由于路径较小,需要绳索辅助,因此,一开始由黄诚志和泰雅族猎人带领部落年轻人,一边走踏,一边开垦出好走的路线,再由台中市政府工程团队进行修复与拓宽,使一般游客也能安全行走。
为了尽可能保留原始猎径样貌,工程大部分采用原木、绳索等可再利用的钢构材料,也以原地采集的石块叠砌而成。如今,步道保留了原有的生态风貌,并增设了适度的导览设施,让访客在亲近山林的同时,能够更深入理解这条道路背后的文化意涵。
环山猎人步道是休闲等级,「比较亲民,一般民众都可以来。」李加祈摄
环山猎人步道是休闲等级,「比较亲民,一般民众都可以来。」李加祈摄
由于自然建材、永续工法以及文化意涵,环山猎人步道于2023年建造完工后,才开放一年多,便斩获三大奖,包含「台中市政府公共工程奖」、「行政院公共工程金质奖」以及「中华民国景观学会杰出奖及年度大奖」。
台中市观光旅游局长陈美秀表示,在山林环绕间还有溪水声,「是一种难得的五感体验」,另外,与高山百岳相比,猎人步道是休闲等级,「比较亲民,一般民众都可以来。」陈美秀补充。她期待,猎人步道使得更多民众有机会透过步道,亲身接触泰雅族的生活智慧,体验猎人如何与大自然共存,进而产生对泰雅原住民文化的兴趣与尊重。
文化永续,传承给部落年轻人
猎人在示范陷阱制作。李加祈摄
猎人在示范陷阱制作。李加祈摄
不只让观光游客得以亲近山林,体验泰雅猎人生活,环山猎人步道更见证泰雅族人长久以来与山林的深厚连结,甚至成为部落猎人培训下一代的天然教室。
黄诚志回忆,过去每当年轻人达到一定年纪,长者便会带领他们踏上这条小径,学习如何在山林中追踪猎物、辨识动植物、寻找水源,甚至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天候变化。
这种口耳相传的学习方式,不仅是泰雅族狩猎文化的重要传承,更展现了原住民在长期与自然共处过程中,所累积的生态知识与环境适应能力。对泰雅族而言,狩猎并非单纯的捕捉行为,而是一种遵循自然法则的生存之道,讲求尊重大地与生命,谨守「不猎过多、不猎未成熟猎物」的原则。因此,在环山步道内,设有:净化祈福之地、猎人射箭竞技场、猎人阶梯教室等文化自然景点,延续传统泰雅狩猎的文化精神。
环山猎人步道不仅是一条山径,更是泰雅族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象征。它承载着原住民世代相传的智慧,也展现了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的可能性。现在,这条步道已转型为亲民的文化旅游路线,让更多民众能走入山林,感受泰雅族猎人的精神,并在探索中学习如何与环境永续并存。
猎寮是猎人捕猎后分享猎物的地方。李加祈摄
猎寮是猎人捕猎后分享猎物的地方。
[ 自游邦 ] 自在悠游,乐购台湾
提供台湾优品,美食购物、分享旅游攻略、旅途风光和趣闻。
免责声明: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