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城里,每一步都踏着古人的足迹,每一眼都欣赏着如画的景致。早安姑苏之“地名文化遗产”系列,带你探寻古老地名背后的故事,品味姑苏城的诗意。
干将路,这条全长约7.5公里,穿越古城段为3.5公里的道路, 很多人都非常熟悉。而“干”“将”二字都是多音字,干将路是读作gàn jiàng lù,还是gàn jiāng lù,是gān jiāng lù,还是gān jiàng lù呢?
坊间流传,干将路的得名与春秋末期吴国铸剑师干将和莫邪在此铸剑相关。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从几种旧志的记载来看,如今的干将路,是由“交让”二字音变成“甘浆”,后由“甘浆”改为“干将”,再附会与春秋时期铸剑名匠干将有关。因此,干将(gān jiāng)得名的干将路自然应读作gān jiāng lù啦。
1982年,苏州古城进行改造,将干将坊、松鹤板场、濂溪坊、新学前、狮子口合成干将路。1992年,这条路又被拓宽、改筑、延伸,成为了一条横贯古城东西的主干道。工程竣工后,以乐桥立交桥为界,桥东为干将东路,向东至东环路,与苏州大道西相接;桥西为干将西路,至西环路。
干将路风格独特,采用的是苏州古城中传统的“两路夹一河”格局。路中间的干将河东起相门外城河,西接渡子桥至外城河,长3.1公里。干将路拓宽扩建时,重建、改建或就近移建了许多桥梁,因此如今干将河上,仍能见到许多古桥的模样。在绿化带中,部分古建筑,如亭子、牌楼等得以被保留,成为中轴上古韵十足的风景线。
干将路的两头,连着高新区与工业园区,串起了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与小桥流水环绕的江南人家,让粉墙黛瓦与摩登现代在这里交融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