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产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近年来,甘肃省漳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唱响“天下贵清·康养漳县”旅游品牌,大力实施“文旅活县”战略,按照“保护开发两山一井一河,推动经济翻番升位提质”的发展思路,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文化旅游资源,不断加大旅游产业及旅游业态培育力度,深入实施生态优势转化升级等攻坚行动,奏响文旅融合发展“新乐章”。
近年来,漳县坚持生态优势转化升级,全面丰富旅游业态,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随着一大批文旅项目的落地实施,漳县正在实现从旅游基础设施薄弱到旅游业态丰富,从来了无处可住到玩得不想走的转变。据悉,近年来,漳县先后实施贵清山游客服务中心、遮阳山西溪度假休闲服务中心、漳县贵清山4A旅游景区八龙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重点文旅项目22个,总投资13.1亿元。
漳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文化旅游资源,不断加大旅游产业及旅游业态培育力度,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先后成功举办了2024年定西市长城之源山地自行车赛(漳县贵清山·侯家村站)、2024年中国攀岩自然岩壁系列赛(定西漳县站)、金钟石崖寺花儿会等活动,以节会赛事带动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同时,漳县积极探索推进“旅游+”发展融合模式,开发户外游、康养游、研学游、体验游等旅游新业态,成为周边“短途游”重要选择地和打卡地,旅游人数明显增长。2024年接待游客270.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花费14.8亿元,分别增长53.9%、108.7%。
近年来,漳县深入推进“生态立县”战略和“绿满陇中”行动,统筹抓好管绿、护绿、增绿、用绿“四篇文章”,严把整地、种苗、栽植、浇水、验收、管护“六道关口”,力争实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建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秀美山川。
截至2024年底,全县林地面积132.4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0.77%;森林面积59.3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8.28%;草地面积65.47万亩,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78.33%。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漳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加快推进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和省级中药材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中药材、沙棘和菌菜产业。据悉,2024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2.8万亩,总产量48.5万吨,产值11.74亿元其中菌菜产业是促进增收、乡村振兴和经济转型的主导产业。至今全县有9个食用菌基地,占地866亩,年生产能力1213万棒,总产值18.7亿元,正向标准化和高端化发展。建成标准化菌菜产业生产基地11个8万亩,初步形成了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高原夏菜生产的区域布局。
漳县立足独特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实现路径,大力发展食用菌、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漳县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之路,实现农业快速增效、农民稳步增收,真正让特色产业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托起群众的“致富梦”。
近日,“冰雪奇缘·运动之约”遮阳山第二届冰雪嘉年华在遮阳山西溪拉开序幕,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齐聚一堂,共赴一场冬季文旅盛宴。
随着冰雪旅游、冰雪运动持续升温,冬季来遮阳山打卡的游客不断增多,周边的农家乐也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暖锅子、柴火鸡等特色菜品深受游客喜爱,店主们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在这个冬季大显身手。“冰雪引客”带热乡村旅游经济,填补了冬季空窗期,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据了解,大草滩镇新联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遮阳山4A级景区“名片”优势,坚持“全域景区化、村庄景观化”,科学合理规划建设富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小品、民宿客栈、自驾游营地和家庭农场,探索文旅融合、乡村旅游、亦农亦旅为主的全域旅游,走出了一条以乡村旅游带动群众致富的新路子。
大草滩镇新联村的发展变化,是漳县农旅融合、乡村振兴大步前进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14个省级示范村、15个市级示范村、36个县级示范村建设,累计建成农家乐418户,全国乡村旅游扶贫模范村1个、国家地质文化村1个、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3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
漳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实施“强基础、强产业、强供给、强品牌、强人才”工程,围绕“全域全季、惠民富民”,不断开创文旅融合发展新局面,全力打造了陇上生态旅游康养名县。持续升温的乡村旅游让广大村民鼓起了“钱袋子”,乡村旅游正成为漳县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途径。
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予以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