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巫峡口景区。谭德魁/摄
大面山上耕耘的农人。谭德魁/摄
巴人河情郎峰。谭德魁/摄
这两年“奔县游”成为新趋势,一批县级宝藏小城出现游客爆发式增长。而巴东县以特有的“仙气”与“烟火气”吸引着八方来客。巴东县由10个镇、2个乡组成,其静谧、绿色的天然景观得到国家大力保护,三峡蓄水、移民搬迁等大规模建设又带动了县城现代化建设,如果你喜欢摄影、探秘、徒步、养生,巴东县这个旅游胜地是个好去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何蒙
如果你问,云是如何产生的?湖北省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巴东县的壮美青山会告诉你:我生的。
这并不是夸张。多年前我从鄂西巴东县城徒步去巴人河,一路上听着同行的人讲山间奇景与神话传说,也学着当地人捡几根树枝作为柴火放在指定地点,算作敬“山神”(等柴火聚多了就会被路过的村民收走),一转弯我忽然发现山石旁有个小洞口,碗口大小,洞口的植物比周围丰富茂密,一股乳白色的仙气从里面飘出来,袅袅上升汇聚成云。成片的云随风变幻,一朵朵飘移到山间。同行的人让我把手伸到洞口深处试探一下:果然比外面温暖湿润。
这是我一窥“秘境巴东”的一个小场景。
这两年“奔县游”成为新趋势,一批县级宝藏小城出现游客爆发式增长。而巴东县以特有的“仙气”与“烟火气”吸引着八方来客。
巴东县城,“天空之城”
“十一”假期,乘高铁进入神农架地界,车窗外的景色就变了,山体壁立高耸、绿植丰茂。当看到连绵洁白的云彩绕山飘逸时,离巴东站就不远了。
巴东高铁站,敞亮的站台玻璃门直接把巴东旅游“明信片”摆在眼前:青山巍峨重重无尽,白云横在山中间,衬托得青山更青、白云更白。
换乘汽车进巴东县城,如果没有隧道走山路要一个半小时,现在穿隧道只要十几分钟。巴东隧道全长超万米,其中机械化配套施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当青山白云的景色正夺取目光,突然一切黑了下来,定睛一看,原来是进入隧道了,一排排壁灯星阵排列,疾驶的车流中,车灯在黑暗中划出道道亮线。
我们是在大山的心腹中穿行啊!
巴东县,县境狭长,长江和清江自西向东将其横截为三段,北有大巴山余脉盘踞,中有巫山山脉延伸,南有武陵山余脉峙立,组成峡谷幽深、地势崎岖的喀斯特地貌。巴东县域平均海拔高1089.3米。而海拔1000米左右是人类宜居之地。
出隧道后一个下坡就进入巴东县城。城内热闹熙攘,商铺林立。沿县城主路开几分钟就看到滔滔长江,长长的货船缓缓在江面行驶,时而传来汽笛声,在大山间久久回荡。
站在江边回望来时路,已经被阶梯排列的楼群淹没。巴东县城的楼群是典型的山城样貌,一排更比一排高,好像在舞台上大合唱,每一栋楼房都露出自己的“脸”,“大家”排好队站在山上,与江上往来的轮船互相检阅。
巴东县城分为江南、江北两部分,由巴东长江大桥连接。老巴东县城如今已在滔滔长江之下,在巫峡口景区《飞越巴东》裸眼7D影院能沉浸式一探老城的样貌,穿越感十足。
如果从长江江面看上去,巴东县城的确如网友形容——这是一座“天空之城”,高高伫立在巍峨的大面山上,城中居民的烟火气与汹涌的白云萦绕其间,缔造出特色鲜明而又安静舒爽的楚地小城。
登“灵芝仙台”,体“仙气飘飘”
“除却巫山不是云”,巴东的山层峦叠嶂,一眼望不到边,其中就有巫山的余脉。其云之美,难以用言语形容。
我在巴东境内巴人河岸边向山上看,半山云雾缭绕中“镶嵌”着茶店镇东南峡村,当时是初秋,漫山遍野满是丰茂的植物,红绿黄棕粉,枝叶花朵竞相争艳,远看有点儿毛茸茸的感觉,好像群山穿着“美拉德”色系的毛衣,白云和农家炊烟就是飘逸的白纱巾、浅灰纱巾。
上到农家屋内,喝着著名的恩施玉露茶,清甜在口中,云雾在堂前,堂屋大门正对着青山。当地人指点我看向山对面,远远的,有一座飞檐的古建筑,是一座道观,名为“八角观”。它的另一个名字是“八步观”,相传初建道观之时道家祖师只用八步就走了800米!
如今在巴东要想体验类似的神奇,那就要去网红玻璃观景平台“灵芝仙台”。这里从2018年开始兴建,如今已经建成设施完备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灵芝仙台”的工作人员介绍:最初热衷此地的是众多摄影爱好者。他们租农家院、支帐篷,为的是拍摄亦仙亦幻的云、满山的红叶、长江第一个直角转弯、山间人家……
“灵芝仙台”修建在大面山仙峰观,其海拔1630.30米,超越三峡最高峰瞿塘峰130米,堪称三峡第一峰。
同样湿润多云的天气里,“灵芝仙台”的云雾更大。刚到景点,能见度不足两米。只见一只巨大的“灵芝蘑菇”在云中伫立。它是钢网架结构,整体玻璃附面,观光电梯在“灵芝蘑菇”内部。
欲登“灵芝仙台”,先到“巫峡口”牌楼,此处是巫峡口景区的拍照打卡胜地——巫峡云巅。
云雾缭绕中的巫峡口牌楼,分明是我想象中的仙地“南天门”!此时感觉自己应该穿上一袭古装长衫,长袖飘飘才更搭配。也因白云正行至此,同行伙伴转眼找不到了。人在云中行,大家互相喊着过玻璃栈道。
据悉,因为天气缘故,“灵芝仙台”当天很多旅游团取消了行程——他们担心云雾茫茫啥也看不见。我真替他们惋惜:人在云海中与“南天门”合影,多么有趣!当你下山,站在长江边仰望,可以自豪地说:“刚才我就在那朵云里!”
在“灵芝蘑菇”观光梯里,我们听着关于灵芝与宋朝名相寇准的传说(寇准中进士后在巴东县任县令,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踱步在灵芝仙台拍摄云中身影,云雾渐渐飘移开,仅相隔10余分钟一切就清晰可见,而且分辨率极高。
此刻望向1000余米下方的巫峡口,江面骤然狭窄,直角转弯,号称“长江第一拐”,滚滚向东,江面时而反射刺目的亮光,两岸浓厚的墨绿植物已经星点露出秋季的金黄与深红。
据介绍,此地亦是1980年发行的第四套伍圆人民币背景图案所在地,是巴楚文化的交汇地,自古就是诗词歌赋奔腾的河床,郦道元、李白、杜甫、陆游等百余诗词家都曾在此留下千古绝唱,咏叹巫峡山水。
俯瞰巫峡巴东段,全长22公里,朝夕风景各异,四季美景不同,核心景观群包括巫峡云巅、望城坡、巫峡天街、“灵芝仙台”、望江亭、链子溪等。
如果想动态观赏,景区建有观光缆车,是长江边上罕见的“空中走廊”,以800米的落差阅读“一条江、一道峡、一座城”。
夜幕下的土家“烟火气”
夜幕降临,长江两岸青山如黛,与深沉夜幕融为一体,新老县城万家灯火遥相呼应。巴东长江大桥上的彩灯亮了起来,不时变幻灯光秀。
此时也是江边炊火最旺的时刻。沿江的土家风味饭店灯火通明,在温暖的木质房屋和红灯笼映衬下,每个人的脸上都透着喜气。
巴东县隶属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人口占多数,土家菜肴是主要风味,腊肉猪蹄火锅、小土豆、懒豆腐等是特色菜。我爱吃的还有阴豆豉炒腊五花肉、腊肉核桃碎馅的包面(类似饺子、馄饨)、炒菌子、烤红薯粉羹、包谷饭……所有这些美食都蕴藏着一股烟熏木质香气,在舌尖绽放出特殊而丰富的美味。
晚饭后,在巴东博物馆,我们如同穿越般体验大型情景剧《千年巴东一夜回》——一场移步换景的行浸演出,观众与演员在一起,直接进入千年来巴东的特色生活场景。
一进博物馆就来到“古巴东市集”,纸伞、折扇、香包、拨浪鼓……大家正纷纷采购民俗小物件,木制吊脚楼的二楼灯光亮起,古装说书人拍响醒木:“各位看官……”随着说书人的开场白,古装衙役进入市集巡街,员外、百姓、小贩就在游客身边穿梭、吆喝,好不热闹。
第一幕是寇准断案,游客们跟随“寇准大人”及被押解“嫌犯”一路小跑,从发生冲突的市集转到县衙大堂,有的游客坐在县衙大堂两侧的条凳上,更多人和当年百姓看审案一样挤在大堂门口。
审案结束,远处土家吊脚楼里幺妹出嫁唱起《哭嫁》歌,新娘与父母告别,游客随着背嫁妆的送亲队伍“翻山越岭”来到新郎家,在司仪主持下为一对新人“升号”:将写有百年好合等祝福语的牌匾一步一句祝福,直到挂在大门上,一对“新人”抛洒喜糖回礼。
进入高潮的是篝火晚会,从游客中选出参加婚礼的“大姑爹”“大姨爹”去喝“摔碗酒”,一口喝下一碗土家包谷酒,然后把酒碗摔碎,摔不碎就再来一碗。
此时人们热情高涨,笑声掌声此起彼伏。最后,全体游客随着土家幺妹跳起摆手舞,看似简单的动作,跳起来却千姿百态,引人发笑,人们在欢笑中放飞了自我。
当尽兴的游人走出博物馆,月亮已高悬空中,浩瀚的长江在青山陪衬中波光粼粼。数千年来,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带走多少巴东的故事,大山无言,静静地守着这一方天地的秘密……
去巴东探秘,探什么?
自然奇观。巴东系楚蜀鸿沟界点,地控三峡之险,自古就有“川鄂咽喉、鄂西门户”之称,拥有壮丽的峡谷、溶洞、溪流等自然景观,如神农溪、巫峡口、无源洞等。
文化传承。相传在三皇时代,巴东属蚕丛、鱼凫以及杜宇统治之地。炎帝时代,巴东属戎州,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更名巴东县。三里城,位于巴东县水布垭镇境内,是巴人发源地、传说中巴人首领廪君出生地、巴文化发祥地。
生物多样性。巴东气温呈立体分布,无霜期173~311天,夏可避暑,冬可避寒,拥有众多稀有的生物种类,如金丝猴、珙桐等。
临别巴东时,当地人热情地邀约我们冬季再来游玩:巴东有滑雪场还有室外温泉。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山上看到生成白云的小洞口,那是不是意味着地热资源也很丰富?
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游客该怎么去更好地了解呢?
巴东县妇联工作人员给我发了一段沿渡河镇解锁当地旅游资源的小视频。仅仅是一个镇,就有国家级5A景区神农溪、夫妻神树、鱼泉瀑布、国家级金丝猴自然保护区、小神农架野茶区、骄顶寨苹果采摘园6个项目,游客可以得到包含历史、文化、拍照、祈福、品鉴等多种体验。
巴东县由10个镇、2个乡组成,其静谧、绿色的天然景观得到国家大力保护,三峡蓄水、移民搬迁等大规模建设又带动了县城现代化建设,如果你喜欢摄影、探秘、徒步、养生,巴东县这个旅游胜地,是个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