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敦煌,阳关玉门关不仅是戈壁大漠的璀璨地标集群,更是千年丝路的文明缩影,承载着厚重的边塞军事文化、丝路商贸文化和考古文化底蕴。坚守“以旅塑文、以文彰旅”初心,持续深化“文化+旅游”模式创新,深度整合两关核心资源,不断释放文旅融合发展的综合效应,让这两座千年雄关在新时代共同焕发新生。
旅游+研学,融出丝路新课堂
依托世界文化遗产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核心价值,旅游区打造“丝路文化探秘”“戍边历史体验”“非遗技艺传承”三大核心研学线路,涵盖通关文牒、边塞诗词诵读、烽火传递等30余项特色体验项目,建成阳关玉门关丝路文化研学中心,深挖遗址考古科研价值、梳理历史脉络。整合莫高窟、阳关玉门关等文旅资源,深化与研学机构、高校的战略协同,创新“看古迹、听历史、感底蕴、践真知”沉浸式模式,推动丝路文化传承与研学体验深度融合,据统计,截至目前,两大遗址区共接待省内外学员突破2.5万人次,成为敦煌研学游中极具影响力的核心板块。
旅游+设施,融出边塞新体验
阳关玉门关聚焦游客实际需求,全面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扩容改造停车场,划分大小车区、优化游览动线,新增停车位1000余个、充电桩4个;购置移动卫生间4个,改造旅游厕所,完善厕位配比,增设第三卫生间、无障碍设施及智能管理系统,获评6个一类和6个二类卫生间;升级母婴室、医务室等场所,配齐婴儿床、急救药箱、轮椅、拐杖等便民设施;新增独立急救室、配备专业急救床、监护仪等应急设备;新增污水处理、空气能冷暖设备,提升环境品质。新建户外劳动者驿站,配套空调、饮水及充电设施;整治旅游区出入卡口,更换内部标识标牌500余块,安装艺术字、防撞警示柱,优化通行安全与环境协调性,全方位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提升游客游览体验。
旅游+服务,融出大漠新口碑
旅游区紧紧锚定“零投诉、零延误、零事故”的“三零”服务标准,以“旅游+服务”深度融合为抓手,全面提升服务品质。特邀敦煌学专家、金牌讲解员开展系统培训40场次,实现工作人员全覆盖,重点强化服务礼仪、应急处理与历史文化素养。新增日语、韩语等外语讲解员,满足多样化服务需求;修订完善28项岗位职责及考核标准,通过“老带新”帮扶、讲解员评星定级等机制,构建“培训—考核—激励—上岗”闭环管理,激活队伍活力。增设20个志愿服务岗,推行“主动迎上前”的笑脸服务。根据旅游区气温状况,实时为游客提供适宜免费茶饮,通过反馈二维码与定期满意度调查动态优化,游客满意度高达96%,铸就大漠文旅服务新口碑。
聚焦文旅融合,共谋繁荣发展,阳关玉门关旅游区上下正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责任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集中力量推动阳关玉门旅游区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奋力绘就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