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白
呼伦贝尔草原,仍有浅浅的绿草铺展着,直至天边。当地人说,这世界真的是变暖了。
从车窗的右侧看去,远远的山上,一片金色闪光,那是阳光下树叶的颜色,山坡下或聚或散的羊,列成长长的队伍,缓慢移动。靠公路最近的,有两位牧羊人。
让司机停车,快步闯进草原、羊群的画境里。
两位牧羊人是一对五十来岁的夫妻,脸庞黝黑,两人穿上了黑与灰的羽绒服,妻子的绿色头巾,衬出脸上的红光。男人横坐在电瓶车座位上,女人拎了铁桶来回忙着,那只黑白相间的牧羊犬,抬头温和地看着我这个陌生人。
我走近,男人站了起来,憨厚地笑对着我。
我笑着和他搭话:“今年天暖和,草场还绿着,羊有的吃了。”
“草都割完了,今儿是最后一天,羊得赶回圈里了。”
“那么多羊,有多少头?都是你的吗?”
他和我聊开了,这群羊有一千多头,他是给羊主人打工的。主人每月给他们夫妻俩7500元,不多,也够花了,和在黑龙江老家打工差不多。
“那你为啥上草原来呢?这儿生活条件还不如你老家。”
“这多好啊!”他右手比划着草原,“草场大,天也大,在这儿,烦心事全没了。人得找个能宽心的地方过日子啊。”
“这里,就你和老婆俩,你们成这草原的主人了。”
“啥主人啊!你们过来玩啥呢?还不就是看看草原的大,心胸会大点吗?”他嘿嘿笑着,透着点讥讽的意味。
他老婆走了过来。我想给夫妻俩拍张照。老婆说:“我这样的,拍出来不好看。”有点害羞起来。我说:“你只要放开着笑,准保好看。”
她真咧开嘴笑了,露出两排牙齿,眼睛都眯小了。心里畅快着,才会透出这样的笑。
镜头里,澄碧的蓝天、辽远的草原、默默行走的羊群是背景,夫妻俩笑着靠近了电瓶车,牧羊犬匍匐在草地上。一幅漂亮的草原牧羊图。
回到车上,司机小王又播放起草原的歌,一首又一首。歌声动情,长调悠远。车在草原中行驶,没有尽头。
这夫妻俩离别故土,独行草原,是草原能让人把烦恼抛向天边去?还是人的本性使然,喜欢这不受打扰的辽阔无际?
我想起了一位在乌兰布统草原上见到的牧羊女。
那天,我们租了三辆吉普车,三个年轻的司机在茫茫大草原上撒开了野。纵横狂奔,还飙起了S形线路,我们东晃西歪,叫着、笑着,释放的狂野,只有天看到。
在白桦树林里野餐后,一群人去了不远处的一个古代遗迹,我一个人坐在树荫下,看着草原发呆。
远远的,看到一群羊慢悠悠过来。羊群后,跟着一个姑娘,矮个,微胖,穿一件浅色小花上衣。她也看到我了。
杳无人烟,突然走过一个人来,自然就走近搭话。
“姑娘,你这是赶羊回家?”
“嗯。你是来玩的吧。”她说着,停下步来。
“看你穿得干净、漂亮,不像本地人。”
小姑娘真诚直爽,告诉我,她是河北廊坊农村的,第一次来内蒙古走亲戚。她妈让她去看看有一个远房的男孩,是不是喜欢。在亲戚家没事,帮着放几天羊。
“喜欢上那个男孩了吗?”
“还没想好。但我喜欢这一片大草原,蓝天白云,无边无涯,人在草原上,好安静。觉得自己很小。”
她可能是喜欢上了男孩,草原变得更美了;或者是第一次看到草原,那种无限广阔的气势,让她对男孩有了更多的想象。我觉得,此时,草原正进入她的情怀。
那一小群羊,已经走远了。她并不着急离开,说:“它们知道回家的路。”我说:“你和草原有缘。”她说:“我喜欢绿得望不到边的地方,开阔舒畅。”
说完,走了。背影轻快。
看着她远去的背影,我倏然想起,当年知青下乡时,学校里那些去内蒙古草原插队的同学,临行前,与家人相拥而泣的情景。我说不清,此时为什么会跳出这个画面。
车窗外,依然是绵延的草场,草垛散落,远处,水波闪亮的小河蜿蜒流淌。车厢里放的歌,还是草原的。歌的画面就在窗外。
流经呼伦贝尔草原的额尔古纳河,已经离我们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