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波兰波德拉谢省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原本计划在11月初重新开放,但为了支持立陶宛,波兰决定将开放时间推迟至11月中旬。
就在两天前,北极东北航道宣布全面封冻,导致极地航线的运输暂停。海上无法通行,陆地通道又被阻塞,中欧班列的运输如同被卡住了喉咙。波兰选择此时推迟开放边境口岸,是否纯粹是巧合,外界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
今年9月,波兰曾做出类似的举动。9月12日,波兰以“安全风险”为由,突然宣布暂停边境通行,铁路和公路通道都被中断,波兰的马拉舍维奇地区遭到直接影响。封锁从9月12日开始,直到9月25日才宣布解除。在这短短的十几天里,超过130列货运列车被滞留在边境附近,总贸易额高达250亿欧元。由于运输公司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货物被滞留,订单也因此被延误,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
马拉舍维奇位于波兰东部边境,是中欧班列的重要换轨站。大约90%的西向班列需要在这里进行转运,它被比作这条陆上物流大动脉的心脏。波兰非常清楚这一点,因此一旦这里的运输被封锁,整个物流体系就会立刻受到影响。
为了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掌控力,波兰的本地运营商还扩建了三条新的轨道,提高了运输效率。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波兰在控制物流方面的优势也更加显著,这也是波兰敢于频繁采取行动的原因之一。
北极航道的封冻也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随着海冰的出现,极地航线在10月彻底停运。曾经通过“伊斯坦布尔桥”号航线绕行的货物,如今也不得不终止。此前,该航线只需20天便能到达目的地,且成本仅为传统海运的一半,商人们曾视其为一种“备用通道”。如今,由于冰封阻断了航道,再加上波兰陆路的封锁,商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等待。
面对困境,很多企业开始考虑绕道运输。第一反应是选择跨里海走廊,途经哈萨克斯坦阿克套港,再经过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到达欧洲南部。这一做法看似合理,但现实情况却非常严峻。该港口吞吐能力有限,通关手续复杂,且成本较高,几天内便达到了饱和状态。也有企业将目光转向了伊朗和土耳其,但由于这些国家的政策变动较大,货物能否顺利通关也充满不确定性,企业的运输成本和风险都大大增加。
在运输途中的货物被堵塞时,司机和车队只能停下来等待,这导致了资金链的紧张,企业的运营面临巨大压力。
部分企业将目光投向了北方通道,尤其是武汉到赫尔辛基的铁路线路。今年前三季度,这条线路的货运量明显增长。与此同时,一些企业开始将集货中心从马拉舍维奇迁往东欧的其他城市,并在边境之外设置分拨中心,仓储网络也扩展到更远的地区。
外界普遍认为波兰的这一举动,除了在物流领域施加压力之外,还包含了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考量。有观点认为,波兰此举可能是在迫使中国对俄罗斯施加影响,要求中国在某些问题上明确立场。同时,欧洲内部的支持也让波兰觉得可以通过物流链来牵制外交政策。物流不再仅仅是货物运输,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影响外交谈判的工具。
然而,波兰本地的物流企业也面临困境。订单的减少使得仓储项目暂停,地方政府承认就业岗位减少。随着边境的频繁关闭,未来可能会失去许多业务,这种“自伤式”的做法,如果失去客户的信任,企业将慢慢流失。
回顾中欧班列的兴起,它在过去十几年能够成为重要的物流大动脉,正是因为陆路运输稳定、成本可控、效率可预期。但当这些关键环节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时,情况就变得不稳定且难以控制了。商业最害怕的就是不确定性,一个国家的政策变动就可能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受到影响。
与此同时,替代路线的建设远未成熟。中吉乌铁路尚未全面建成,陆路走廊的手续仍然繁琐,跨里海的吞吐量小,北极航道受季节性影响,也未能提供稳定的替代方案。这些路线虽然可以在某些时候使用,但在关键时刻无法承担重要货流。
目前的局面已经到了中欧货运必须转型的时刻,大家都意识到,分散风险、加强布局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海陆并行、仓储前置等策略也成为可行的选择。然而,企业只能通过自救来应对,最根本的出路仍然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真正的独立性需要替代路线能全年稳定运行,建设可控的物流体系,提升吞吐量,打通中吉乌铁路通道,统一物流流程,确保政策的稳定。只有做到这些,波兰的封锁才能变得无关紧要。
北极航道封冻预计将持续大约四个月,而马拉舍维奇的轨道扩建刚刚完成。波兰短期内可能不会放松对物流的控制。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如果口岸继续关闭,中欧之间的供应链将受到更大的影响。
波兰频繁关闭口岸,自己也会承受一定的损失。企业可能会取消订单,转移仓库,或者将涨价压力传递给下游。未来如何发展,需要从现在开始着手。中吉乌铁路的建设应加速,跨里海走廊需要扩容,港口吞吐量必须提高,政策之间应加强对接。完成这些任务越快,企业将越少处于被动状态。
当多条运输线路能够承担起主要的货流时,波兰如果想继续关闭口岸,也只能关闭本地的口岸。而到那时,物流的命脉将不再仅仅依赖一个点,整个运输格局也将发生变化。从长远来看,波兰的频繁封锁可能会反而伤害到自己。
如果波兰政府长时间不开放口岸,企业订单的转移速度将加快,仓储也将外迁。马拉舍维奇的轨道扩建本应成为一个机会,但由于操作不当,它可能会错失这个机会。真正的机会,只有在能够保障货物流动的节点上才能实现。放开口岸并牢牢抓住这个机会,才能确保站稳脚跟。再不开放边境口岸,波兰可能就来不及了。
上一篇:首次突破400万人!青岛坐稳海上旅游北方第一、全国前三!
下一篇:【美文】去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