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最北边的榆林,不少人来这里忙着打卡景点,却错过炕头上的地道美食。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榆林 6 种 特色美食,每口都是陕北人的实在味,照着吃准没错。
1. 榆林羊肉泡馍:
在榆林的美食清单里,羊肉泡馍绝对是 “顶流”,陕北人做这道吃食,讲究一个 “鲜” 字。得选本地散养的山羊,肉质嫩还没膻味,先把羊肉和羊骨放进大锅里,加姜片、花椒慢炖 3 小时,熬得汤浓白,飘着一层淡淡的油花。
馍得是提前烙好的死面饼,吃前自己掰成小块 —— 块别太大,这样能吸满肉汤。煮的时候,把掰好的馍、细滑的粉丝放进碗里,浇上滚烫的羊肉汤,再搁几片薄羊肉,撒把切碎的蒜苗和香菜。喝一口汤,鲜得能舔碗;咬一口馍,筋道还裹着肉香;粉丝吸满汤汁,滑溜溜进肚,秋冬吃一碗,从胃里暖到手脚,吃完还想舔舔嘴。
2. 榆林炸油糕:
榆林人的桌上,总少不了炸油糕 —— 不管是过年守岁,还是平时待客,这金黄的小方块准能上桌。做油糕的糯米得提前泡 4 小时,蒸得软烂后趁热揉成光滑的面团,揪成小剂子,包上红糖豆沙馅,搓圆压扁,放进六成热的油锅里炸。
油糕炸到外皮金黄起泡,捞出来控油,咬的时候得小心 —— 里面的糖馅会流心!外皮脆得 “咔嚓” 响,内里的糯米软乎乎的,甜丝丝的馅裹着米香,一点不齁。
3. 榆林拼三鲜:
榆林人待客,要是端上一碗拼三鲜,那绝对是把你当贵客。这道菜的讲究在 “拼” 字 —— 得凑齐三样肉:新鲜的猪肉片、炖得软嫩的羊肉块、煮到脱骨的鸡肉丁,少一样都差点意思。
煮的时候,先把肉放进老汤里煨透,再加切成块的土豆、豆腐、粉条,还有晒干的黄花菜和木耳,一起炖到菜烂。盛出来的拼三鲜,汤清亮却满是鲜,猪肉香、羊肉醇、鸡肉嫩,混着蔬菜的清爽,一口下去满是料,营养还足。陕北人说 “一碗拼三鲜,能顶半顿饭”,可见这菜在当地的分量。
4. 榆林糖棋子:
糖棋子是榆林人的 “闲时小食”,做起来不算复杂,却透着家常味。用面粉加白糖、少许黄油揉成面团,醒发后擀成薄饼,切成指甲盖大的小方块,放进烤箱烤 15 分钟,烤到表面微黄就成。
刚烤好的糖棋子,透着淡淡的黄油香,咬着脆生生的,甜丝丝的味道在嘴里散开,不粘牙也不齁。追剧的时候抓一把,咔嚓嚼着,不知不觉就吃完一小袋;早上配杯豆浆,几块糖棋子下肚,简单又顶饿,是陕北人藏在抽屉里的 “解馋宝”。
5. 榆林洋芋擦擦:
洋芋擦擦是榆林人把土豆吃出的 “花样”,做法透着巧劲。先把土豆洗干净,用擦子擦成细细的丝,撒上少许面粉拌匀 —— 面粉别多,能裹住土豆丝就行,然后放进蒸笼里蒸 10 分钟,蒸得土豆丝软而不烂。
吃的时候,锅里倒点热油,放蒜末、干辣椒炒香,再把蒸好的洋芋擦擦倒进去翻炒,加少许盐和生抽调味。炒好的洋芋擦擦,带着蒜香和辣椒的鲜,土豆丝裹着面香,嚼着脆中带软,一点不单调。
6. 榆林黑愣愣:
黑愣愣是榆林人用土豆淀粉做的 “特色小吃”,模样黑乎乎的,却越吃越香。把土豆淀粉加温水和成糊状,倒在铺了笼布的蒸笼里,蒸 20 分钟,蒸成软软的块状,放凉后切成小块。
吃的时候得蘸酱 —— 蒜泥、辣椒油、生抽、香醋调在一起,酸香带辣。夹一块黑愣愣蘸满酱,放进嘴里,软乎乎的还带着点弹劲,酱的香味渗进淀粉里,一口接一口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