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伴都是南昌人,退休之后一直在想去哪儿适合安度晚年。南昌节奏快、温度高,夏天一开空调就是好几个月,楼下吵吵嚷嚷的夜宵摊,总让人睡不踏实。
去年底,孩子建议我们去芜湖住半年试试。他说:“爸妈,芜湖现在发展挺好,看看你们喜不喜欢。”我们抱着“换个环境调调身子”的心态来了,谁知道一待就是半年,真就被这座“小而美”的城市给弄的心服口服。
刚到芜湖那会儿,是初春。第一印象就是——这地方空气太清新了。我们租的房子就在镜湖边上,早上六点多,窗外就有鸟叫声。下楼一看,晨练的、遛狗的、打太极的,满湖边都是人,个个脸上都挂着笑容。
芜湖的绿化真不是吹的,镜湖不大,但水清得能看见湖底的小鱼。湖边种着大片的垂柳和芦苇,风一吹就“哗啦啦”响,像小时候在乡下水边玩水的感觉。我和老伴每天早上都会绕湖走一圈,回来还能顺路买个酥烧饼、豆浆,坐在阳台上慢慢吃。那感觉,用芜湖本地人的话说,就是“日子过得有板有眼”。
说实话,芜湖这地方真适合慢下来生活。我们去得最多的地方,除了镜湖,就是江边的赭山公园和长江大桥附近的观景台。傍晚六点左右,江风一吹,整个人都透心凉。老伴总说:“这风不腥不湿,正好。”我笑她像在点评一锅汤,但其实我也懂她的意思——舒服,不粘人。
长江在城边绕了一圈,政府把江滩修得特别好,有跑步道、自行车道,还有很多休息的凉亭。我们见过一对老夫妻,天天带着折叠椅来江边坐着看夕阳,连小狗都知道在哪个时间点撒欢。那种日子,真不是花多少钱能过上的,是心里得静下来,才能体会到的惬意。
在芜湖住了一阵,我开始琢磨,为什么这城市让人放松?后来想明白了,生活成本低是关键。我们在南昌退休金够用,但一到住房、医疗就得精打细算。可在芜湖呢?租房不贵,吃饭便宜,社区医院也近,服务态度还特别好。
我跟老伴去社区体检,人家医生耐心得不得了,连我那点“老寒腿”都给我做了详细建议。菜市场也干净得很,早上去买菜的都是阿姨大爷,摊主还会热心告诉你今天哪条鱼是新鲜的。我们买了一次长江刀鱼,回家红烧了一锅,老伴吃了一口,直接感慨:“这才是小时候的味儿啊。”
住久了,我也开始关心这城市到底靠啥活着。南昌有南昌舰、有高铁、有大学,可芜湖呢?问了几个本地人,大家都提到了一个词:奇瑞。我原来以为这就是个造车的,后来才知道,奇瑞不仅是芜湖的经济支柱,更让这城市在全国都有了名气。
本地年轻人说得头头是道:“我们这儿搞新能源、智能制造,机器人、无人驾驶都不算新鲜了。”我听得一愣一愣的,原来现在的芜湖,已经不只是“米市”老城,而是高科技新城了。工业发展带动就业,年轻人留下来了,商场、书店、咖啡馆也多了,城市自然就活泛了。
南方城市有些地方现代化得像复制粘贴,但芜湖不一样,它的历史味儿是活的。我们逛过芜湖老街,那条街不长,但屋顶飞檐、小巷弯弯,走着走着就能看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房子。
有一次赶上庙会,人山人海,好像全城的人都来了。舞龙、唱大戏、糖画、剪纸,孩子们看得眼睛都不眨。我站在一个摊位前,看着铁画师傅一锤一锤地敲出山水,心里咯噔一下,想起我爸年轻时也是做手艺的。那一刻,我真觉得,这城市不光有温度,还有情怀。
我孙子放暑假来芜湖,我们带他去了芜湖的方特乐园。原以为他玩两圈就跑了,结果一天没玩够,第二天还哭着喊着还要去。我们也乐了,城市能让孩子玩得开心,大人也轻松。
方特的配套设施特别齐全,排队不算久,服务也贴心。我看着一群年轻家长推着婴儿车、背着奶瓶在园区里转,心里真佩服芜湖的城市家庭友好度。这是个能让三代人都找到乐趣的地方,不是每个城市都能做到。
南昌人做事急,说话快,走路都带风。可芜湖不一样,这城市的节奏,是典型的慢火慢炖。公交车司机会耐心等你上车,超市收银员会跟你唠两句,连物业大叔也会帮你拎东西上楼。
我以前觉得慢就是落后,现在才明白,慢是因为人不慌。芜湖人不急着赶路,不卷得要命,他们更愿意把时间花在生活上,而不是奔波里。这种生活节奏,让我们这把年纪的人,心里也能慢慢静下来,不再天天紧绷。
本来只是想住半年调养调养,没想到芜湖把我们俩的心都留住了。我们开始跟孩子商量,要不把户口也迁过来,以后就在这儿养老。孩子也支持,说:“你们开心就好。”
芜湖不是那种一眼惊艳的城市,但它是那种你住久了,就舍不得离开的地方。它的美,是润物细无声的,是藏在日常里的。我们懂了,为什么越来越多人想搬来芜湖,不是因为它有多热闹,而是因为它有生活的温度,有城市的良心。
我和老伴常说,人活一辈子,最怕的不是没钱、不是没房,而是心里乱。南昌是我们的根,但芜湖,是我们心安的地方。
这半年,我们在芜湖走街串巷、看山看水、吃虾籽面、听戏曲,夜里能安安稳稳睡个觉,早上能悠哉悠哉去买菜。这样的日子,不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最想要的吗?
你要是也在琢磨换个城市生活,不妨来芜湖看看。说不定,这里也能让你心里亮堂起来,找到属于你的那份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