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由中国旅游协会长城分会主办,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人民政府、神木市高家堡古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榆林市长城保护志愿者协会承办的“长城研学旅游指导师和长城国际研学基地(营地)评审员”培训班圆满结业。来自长城沿线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旅游协会、文旅企业、长城主题景区、长城博物馆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参加培训班。
培训期间日程紧凑、重点突出,10月25日(首日)以系统课程学习为核心,为实践应用筑牢理论基础。26日上午,培训转入现场教学环节,学员前往石峁博物馆、石峁遗址,以及“万里长城第一台”——榆林镇北台、榆林长城主题展馆开展现场教学。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学员深入了解长城遗址的考古价值、历史脉络与文化内涵,实地考察研学基地的硬件设施、服务能力与文化展示水平,为后续评审工作积累丰富的实地经验。
石峁遗址博物馆位于石峁遗址以西,高家堡古镇以南叠翠山脚下,是一座能够充分展现石峁文化内涵和学术研究水平的现代化高水平专业博物馆,是神木市重大建设项目和精品工程之一。
石峁遗址博物馆
石峁遗址博物馆
石峁遗址位于神木市高家堡镇东三公里处,它的繁盛期在距今4300至3800年左右的龙山时代晚期至夏早期。这座结构清晰、形制完备、保存良好的石城,被誉为“石破天惊”的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石峁遗址的发现为正在进行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输入新鲜血液,改变人们对早期文明格局的传统认识。
石峁遗址
在前往下一培训地点的途中,车辆平稳行驶,原本可能略显单调的赶路时光,因学员们的热情分享变得格外充实。大家传递着话筒,有人兴致勃勃地讲述长城故事,还有人结合自身研学经验,交流对长城文化传承的思考。他们因长城结识,也将共同为长城保护与发展贡献力量。热烈的讨论声、不时响起的共鸣笑声让大家在交流中深化了长城研学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培训行程注入了满满的期待与活力。
长城研学旅游指导师培训班
镇北台雄踞于榆林城北7.5公里处的红山之巅,视野极其开阔。登台远眺,方圆数十里内的山川地貌、道路河流尽收眼底。在明代,以此台为中心,向东西两侧延伸的长城防线以及周边星罗棋布的烽火墩台,构成了一个严密的警戒与指挥系统。镇北台不仅是榆林镇北路防区的最高指挥中心,也是整个延绥长城线上体量最大、建筑最宏伟的烽火台,素有“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盛誉。其“镇北”之名,便昭示着它镇守北疆、威慑来犯之敌的核心使命。
万里长城第一台
长城研学旅游指导师和长城国际研学基地(营地)评审员培训班
学员们跟着讲解员的脚步走完镇北台,从台基到台顶,从斑驳的城砖到留存的军事遗迹,大家也深刻体会到了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的重要价值,为后续长城研学旅游指导师与基地的评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另外,在镇北台脚下,榆林长城保护志愿者协会还特别邀请了著名陕北民歌歌唱家米高杨和许北辰现场演唱《酒瓶抱在怀》、《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等经典民歌,瞬间将现场观众带入了独具特色的陕北文化氛围中,进一步丰富了此次实地教学的体验。
榆林长城主题展馆位于榆林市开发区阳光城,由民营企业家、榆林市长城保护志愿者协会负责人高秋燕创办,2014年开馆。展馆设有“万里长城・百年回望摄影展”“威廉・林赛与榆林的故事”“长城知识科普”“保护行动纪实”“长城文创展区”“数字长城体验”等多个板块。展馆自主研发的“九个一”长城主题研学课程,目前已接待26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研学活动100余次,市内外党政机关、企事业团体参观学习累计5万余人次。
榆林长城主题展馆
26日下午,在经过理论讲解、实地考察后,全体学员迎来了长城研学旅游指导师和长城国际研学基地(营地)评审员结业考试,考试全面检验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确保每一位通过考核的学员具备开展评审工作的专业能力。
长城研学旅游指导师和长城国际研学基地(营地)评审员培训班 结业仪式
长城研学旅游指导师和长城国际研学基地(营地)评审员培训班 现场考试
考试结束后,工作人员高效完成阅卷工作,对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长城研学旅游指导师和长城国际研学基地(营地)评审员证书》。证书颁发环节,与会嘉宾为学员一一授证,现场掌声不断。拿到证书的学员表示,本次培训内容充实、实用性强,不仅系统掌握了长城研学旅游指导师和长城国际研学基地(营地)评审的标准与方法,还深化了对长城文化的认知,未来将以专业评审助力长城研学行业规范发展。
长城研学旅游指导师和长城国际研学基地(营地)评审员培训班 结业仪式
长城研学旅游指导师和长城国际研学基地(营地)评审员培训班 颁发证书
本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为长城研学旅游行业培养了一批兼具专业素养与文化使命感的评审人才,进一步完善了长城研学行业的评审体系。未来,随着这批评审员投身行业实践,将有效提升长城研学指导师队伍质量与国际研学基地(营地)建设水平,推动长城文化研学产业向更高质量、更规范化方向发展,让长城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在研学实践中焕发更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