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歼-10战斗机编队飞越台湾岛周边空域时,远在海上的轰-6K轰炸机已经完成了目标坐标的锁定。这次东部战区的模拟对抗训练,不仅彻底打破了海峡中线的概念,也让解放军展示了在台海的实战能力,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对台海的控制,已经从过去的象征性控制,变成了实质性的掌控。这场演习背后,隐藏着哪些战术上的突破?
演训背景:从海峡中线到目视海岸的控场跃升
央视军事报道显示,东部战区空军最近在台湾岛周围进行的实战化演习中,首次实现了战机在目视范围内辨认海岸线。这一细节表明,解放军在战场态势感知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过去依赖海峡中线作为安全缓冲的战略已经不复存在。歼-10战斗机与轰-6K轰炸机的联合作战,实质上重新定义了台海空域的控制规则——当多功能战机与战略轰炸机联手出击,海峡中线只是空洞的理论线,已经没有实际意义。
战术拆解:空中利剑与远程重锤的协同机制
在这次演习中,歼-10肩负着争夺空中制优势的关键任务。作为解放军的主力战斗机,歼-10配备的先进电子战系统能有效压制台军F-16V战机的电磁信号。特别是在台岛的中央山脉地区,雷达盲区成为台军的弱点,歼-10通过低空突防与电子干扰的战术组合,成功瓦解了台军的预警系统。
另一方面,轰-6K则展示了强大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该机所搭载的长剑-20巡航导弹,射程覆盖整个台湾岛,且其配备的钻地弹头能对地下指挥所、加固机库等重要设施实施毁灭性打击。美国智库CSIS的研究报告认为,一旦这种目标指引与火力投送的闭环系统建立,将大幅削弱第一岛链内的反介入能力。
态势重塑:三维度改变台海力量平衡
在空间层面,轰-6K的远海拒止范围与歼-10的空中掩护形成了双重防御体系。央视播放的舰机协同画面显示,巴士海峡等关键水道已被有效封锁。时间层面,演习中的多波次打击展示了解放军快速反应的能力,相比台军雄风导弹系统冗长的决策流程,解放军显得更加高效、精准。
心理层面的影响更为深远。东部战区发言人发表声明,配合联合利剑-2024A演习中环岛巡航的威慑态势,解放军不断冲击台独势力的心理防线。火箭军的公开表态,也明确了反介入作战的红线,进一步向台独势力发出了警告。
战略信号:从技术优势到政治语言的转换
这次演习对外释放了三个层面的信号:技术层面,公开的协同演练细节展示了全面作战能力;规则层面,通过抵近演习重塑了台海空域的控制标准;政治层面,则明确传达了反对分裂的坚决立场。正如东部战区所言,这些行动不仅是捍卫国家主权的严正承诺,也是对人民群众安全福祉的切实保护。
未来,随着歼-20隐身战机和轰-20新型轰炸机的加入,解放军的“矛与盾”组合将进一步升级。但始终不变的是核心战略:以压倒性的军事优势,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强决心。在演习的硝烟散去之后,留下的将不仅是战术创新的成果,更是一个古老民族捍卫领土完整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