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普洱,当地有朋友神交多年,总算见着面后扳着手指,说我错过哪一次,又错过哪一次,还错过哪一次,现在终于来了!如此说来,让自己免不了生出几分遗憾。这种感觉由于太像仓皇出逃,从秋老虎肆虐的武汉奔来此地,走下高铁的那一刻,整个人被久违的清凉所包裹,而显得更加了不得。
天下清凉,本不止普洱一处。莽莽山野,方圆数百里定会安排某座峰峦,作为夏季高温时节静养心性的去所。初来普洱,对清凉的感动,每每让人叹为观止,后悔自己为何没有早日发现,早来分享。待到住定了,习惯此地的清凉,才发现在这清凉背后,还蕴藏有比清凉更加紧要的气质,或者说是为什么如此相信普洱的真相。
在普洱有一块雕刻于1951年元月的石碑,上面用质朴的书法刻着七十几个字:“我们二十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下面是普洱本地48位民族上层人士、党政军领导分别用傣文、拉祜文和汉文签下的姓名。勒石纪事,本是古来文风。普洱的这块粗砺石刻,被称为古今仅有的“民族团结誓词碑”,令人情不自禁想从中探究更多。
走在清风送爽的思茅河畔,望着星光下的霓虹灯盏,霞云里的大厦楼宇,历史烽烟飘飘荡荡,看得见的还有“民族团结誓词碑”树立之前的1950年8月,为将长期分崩离析的边疆各兄弟民族统一在共和国的旗帜下,党中央决定从各兄弟民族中选出代表,到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国庆盛典。在刚刚过去的九三阅兵观礼活动中,当年普洱地区参加国庆盛典观礼代表的8位后人有幸参加是何等的欢呼雀跃,75年前的那次观礼活动代表的成行却无异于“生离死别”。26种民族就有26个头领,民族与民族之间,头领与头领之间的矛盾,依照陈旧制度沿袭几百年的部落对砸烂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人民政府的猜疑,让那次观礼代表的选择几乎变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直到那位最有影响力的部落头领提出,让代表人民政府组织观礼活动的负责人,将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送到部落头领的寨子里,才得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几个月后,这位最有影响力的部落头领平安返回自己的寨子,随即联合普洱当地的所有部落,书写了这份注定要名垂青史的誓言。
这些名叫誓言的文字,没有才华闪耀,没有文采飞扬,字字有千钧之力,句句如珠玑般闪光。字里行间固然有“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等光彩夺目的理想,然而,理想不是空想,坚定支持与坚强支撑如此理想的是什么呢?
初来普洱,却无陌生。
想要懂得普洱时,又不敢轻言熟悉。
那些年,一部电影《阿诗玛》和一篇《阿诗玛,你在哪里》的报告文学,让多少人感动与感怀,后来与《阿诗玛》的编剧之一黄铁老师做了同事,常听她说起阿诗玛与杨丽坤的种种,从此记住了普洱是杨丽坤的故乡,也是爱神阿诗玛的故乡。
来到普洱,更加明白,美丽的人文情操背后是万物景象的和美。
在普洱这几天,仅仅是每天都要接触的十来个人,就有哈尼族、拉祜族、傣族、彝族等。一位入职不久的女大学生说自己在写爱情小说,一开始以为这是年轻的天赋人权,后来才知道,普洱当地家庭,有42%以上是由两个民族的男女结合而成的,繁衍到两三代以后,家庭成员分属三至五个民族,甚至更多也是常有的事。这种必须面对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生活习俗考验的爱情,有多么丰富多彩,就有多么迷恋人心。只有在普洱这样有着爱神阿诗玛的地方,人们才想得出来,将桂花撒在冰咖啡里,用热气腾腾的咖啡冲上一杯茉莉。若不是遍地生长着爱情,谁能想象将两种完全不同的美妙适配在一起!当年的那声呼唤,阿诗玛你在哪里,唤醒一场时代的悲剧。在如今大象咖啡庄园,面对一群深夜破门而入的暴躁的大象,男主人用爱恋般的情话,轻轻地与象群交谈,直说得领头的大象摇头晃脑蹒跚而去。男主人也说话算数,在象群饮水的地方,隔三岔五撒上一大包盐,又在这一片大山中种上专供象群食用的玉米,一季一季从不偷工减料。有了好吃的,大象也开始挑食先要吃长势更好的玉米。体内不缺盐的大象温柔得像是大象公主,没事时,三五成群地到大象咖啡庄园门口转转,或者就近躺在哪块玉米地里美美睡上一觉。
不同民族的男女爱情出于彼此的相信。
不同物种的植物做成新的饮品也是由于彼此的相信。
不同生命间彼此沟通的对话更是彼此的相信。
那一年,从贵州的六盘水翻越黔西北的大山,由彝良抵达昆明,在一处茶庄第一次喝到据说可以泡到30泡的普洱茶。喝完普洱茶,回到酒店房间,忽然觉得满口津香,与《青年文学》主编李师东相约睡前不刷牙,睡醒之后,我俩仍然觉得津香不绝。
来到普洱,方知普洱茶不只是一种著名的饮品。
普洱之地盛产世界著名的普洱茶,在千百年的历史过程里,伴随商业发展所进步出来的社会文明,毫无疑问地走在历史的潮头。普洱的大街上,绝对看不到汽车与行人抢道的场景,只要行人显出过马路的意图,离得最近的车辆立刻就会减速让行,这种现代文明的源头竟然是贩运茶叶的古老马帮。普洱博物馆也说不清楚最早的马帮源自哪个年代,只告诉我们曾经有几千队马帮,通过几条茶马古道,将普洱的茶叶运送到遥远的西北与东南。一支马帮几乎要聚集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人力与人才,从马蹄声响起的那一刻,这个名叫马帮的小社会,就不允许出现哪怕是最细小的问题,否则,就不可能达成万里之行所预定的目的。当然,问题总是免不了的,只不过会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妥善解决。随着时光的消逝,当年的马帮已不复存在,然而马帮所形成的协作精神,在马路上的行人与汽车相遇时,仍在以礼让的方式得以继续。
一种文化积习千百年来总在发扬光大当然是对此文化的相信。
事实上,第一眼见到民族团结誓言碑时,自己就被誓言中的两个短语震撼了。
一个短语说,举行了剽牛。
一个短语说,喝了咒水。
从形式上,喝咒水容易,一声呼唤,上场的人端起碗来一饮而尽便可。举行剽牛则要难太多。在梭镖刺杀水牛的过程中,唯有高举梭镖从水牛前腿肋间猛然刺中心脏,并以水牛四脚朝天为大吉,其余任何结果都为不吉。当年佤族部落的头领,受领剽牛,在人山人海当中,一击而中,引发山呼海啸的欢呼。事先只有百分之几把握的佤族头领,不是对自己,而对天地万物说,因为他相信自己对誓言的选择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多年之后的人们,只能从传说中有所感受,普洱这里处处书写的正是“相信”二字。比如在种了千百年的茶树后,本地新出现的咖啡种植,同样在证明这种写在山水大地之间的“相信”:相信咖啡不会排挤茶叶,相信茶叶不会排挤咖啡。
用茶的清纯善待咖啡,用咖啡的幽香赞美茶。
人对山水的相信,山水对人的相信,天地万物相互相信,是最可靠的相信。刻在誓言碑上的剽牛与咒水,正是所有相信中最值得相信的。这样的文化与生活,是山水之间的人们最容易懂得的生活。相信日常,就是相信世界,就是相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