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优越的生态环境,杭州湘湖景区近年来成了野生猴子的“安居地”。
然而,这些“山中居民”频繁“下山”闯入人类活动区域,不仅现身景区步道惊扰游客,更闯入车道阻碍交通,其带来的安全隐患引发市民关注。
近日,有市民驾车路过湘湖先照寺附近时,路上出现了十来只猴子。该区域景区道路本身宽度有限,猴群随意“占道”增加了行车难度,也容易产生交通事故。
除了车道惊魂,景区游步道上的猴子也让游客心生畏惧。
据市民郑女士回忆,上个月她和朋友在湘湖西山游步道爬山时,曾与一群猴子近距离相遇,“大概有三四只,离我不到一米远,小猴子蹦蹦跳跳特别灵活,我当时吓得不敢动,就怕它们扑过来。”
潮新闻记者在社交媒体上检索发现,不少网友也曾分享过在湘湖偶遇猴子的视频和图片。
事实上,如何管理“下山”的野生动物、平衡人与动物的活动空间,正成为许多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面临的共同课题。
峨眉山因“猴霸”出没,而配备专职“猴管”进行巡逻疏导;海南万宁曾发生猴子拖拽婴儿事件,相关单位最终将涉事猴子送往动物园;贵州黔灵山公园猴子袭客屡屡发生,猴子们被游客戏称为“强盗猴”。此类“人猴冲突”并非孤例,这背后既涉及游客安全与居民权益的保障,也是对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智慧的考验。
猴群屡次现身,如何保障民众安全?相关部门是否有应对之策?
带着市民的疑问,潮新闻记者分别联系了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以下简称 “湘湖管委会”)和萧山区农业农村局。
湘湖管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湘湖山林里的猴子已经存在很多年了。他们也接到过猴子“扰民”的投诉,相关事件发生后,管委会已第一时间与多个职能部门展开对接,明确了不同场景下的责任归属:若出现 “人伤害猴子” 的情况,将由公安森林警察负责处理;而涉及猴子的救助工作,则归农业农村相关部门管辖。
不过,该工作人员也坦言,目前面临的核心问题是 “单纯的猴子日常管理” 暂未明确专属负责部门。“这些猴子属于野生动物,我们咨询后发现,暂时没有哪个部门能具体承担‘如何处理猴子’的日常管理职责。”
为保障民众安全,湘湖管委会已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在景区山体周边设置警示牌和告示牌,提醒游客、市民注意观察周边环境,避免与猴子近距离接触,降低安全风险。
萧山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则从应急处置角度回应称,野生动物原本就栖息在山林之中,若出现猴子惊扰民众、产生安全危害的情况,民众可第一时间报警,农业农村局收到消息后,会立即联合相关人员前往现场开展应急处理。“但这类危害具有临时性特点,往往工作人员抵达现场时,猴子已自行离开,给应急处置带来一定难度。”
该工作人员表示,农业农村局一直与属地街道、景区管理方等联动协作,一旦收到民众反馈的猴子出没信息,会迅速与属地单位配合,尽可能采取妥善措施,保障民众出行、游玩安全,同时兼顾野生动物保护需求。
在此也提醒广大市民、游客,在湘湖景区及周边区域活动时,若发现野生猴子,请勿投喂、挑逗或驱赶,保持安全距离,若遇到猴子近距离靠近、造成安全威胁等情况,及时拨打报警电话求助。
潮新闻记者 丁一格 杜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