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中国民航局正式施行《空中游览市场管理暂行办法》,为低空旅游业态的安全规范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据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业内保守估计,低空旅游潜在消费群体规模已达4亿人次。
搭直升机纵览山海、驾滑翔伞御风而行等体验,正通过社交媒体广泛传播,让City Fly(城市飞行)在继City Walk(城市漫步)、City Ride(城市骑行)之后成为新潮流。那么,江苏如何结合自身特色布局低空旅游?
“高空视角”,吸引更多年轻人尝试
“人飘在空中,感觉和蓝天白云做了朋友,就像风一样自由,真是太刺激了。”近日,在南京老山响堂滑翔伞基地,一位刚体验完滑翔伞的年轻女游客难掩激动之情。记者看到,一名教练帮游客穿戴好装备,随后带着他奔向崖边。助跑、起跳,伞翼瞬时撑开,载着两人缓缓升空。
老山响堂滑翔伞基地,游客体验飞翔的感觉
据该基地教练章曙东介绍,南京老山响堂滑翔伞基地于2024年1月开张。目前,每次体验价格为499元起,游客在空中的停留时间在3—8分钟之间。基地配备了GoPro和Insta360两种不同的拍摄装备,定格乘客空中飞翔的精彩瞬间。“由于基地处于老山之中,升空后不仅能将青山、树林尽收眼底,还能远眺山间村落,景色极佳。因此自开业以来吸引了不少户外爱好者与游客来打卡。在节假日期间,基地每天能接待七八十人。”章曙东称,如今滑翔伞运动已然成为不少年轻人钟爱的项目。
坐直升机观光,近几年也渐渐兴起。
“我们的低空旅游项目以直升机观光体验为特色,主要覆盖连云港的连岛、海上云台山、花果山三大热门景区。”连云港地平线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江伟告诉记者,每次最多可载客4人,每人费用298元起,在空中俯瞰时间5分钟左右。项目也提供包机服务,飞行时长10分钟以上,费用为2800元。项目自推出以来,便受到不少游客的喜爱与追捧,节假日每个景区最高峰能有四五百人,平时双休有一两百人,以亲子、情侣为多。
连云港花果山景山提供直升机观光体验服务
“低空旅游之所以受到欢迎,核心在于为游客提供了传统旅游难以替代的‘高空视角’与‘刺激体验’。”魏江伟分析说,从云端俯瞰山川湖海、城市天际线带来的视觉冲击和新鲜感,满足了年轻人对冒险精神与仪式感的双重期待。同时,游客在社交平台分享的高空照片、视频容易形成话题和引发关注,带动更多人愿意尝试这种“新潮玩法”。近年来,随着项目安全性、便利性的提升,也让更多人放下顾虑,愿意参与到这项旅游活动中。
如何突破瓶颈、激活市场潜力?
虽然低空旅游项目渐受欢迎,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与困难。如何才能突破瓶颈,激活低空旅游的市场潜力?
“低空旅游项目的成本较高,硬件、人力等板块的刚性支出难以压缩。”魏江伟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购买的直升机价格在1500万元左右,后续还需承担高额的运营费、维护费、场地费等,教练或持证机长的薪酬也高于普通人。如果仅依靠景区直升机观光体验单一业务,年收入为四五百万元,需要四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实现回本,因此,多元化的商业布局成为破局关键。
魏江伟介绍,连云港地平线文旅发展有限公司不仅同步开展空中婚礼、应急救援其他业务,还将重点开发旅拍业务。目前,旅拍服务主要依赖人工拍摄,不仅成本较高,还存在拍摄角度受限、效率偏低等问题。为提升服务质量与运营效率,团队计划引入固定相机拍摄模式。在游览场地、直升机内架设多个固定相机,全程记录游客的空中体验。游客游玩结束后,只需扫描专属二维码,系统便能自动将拍摄素材剪辑生成长度为15—30 秒的个性化视频,有望成为项目新的增长点。
从项目形态来看,目前多数地区的低空旅游仍停留在“空中观光”的基础层面,直升机环岛、热气球升空、固定翼俯瞰景区等模式几乎成为通用模板,无论是飞行路线设计、体验时长设置,还是配套服务内容,都呈现出高度相似性。面对同质化竞争的困境,该如何打破僵局,探索出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我们营地的特色是打造‘低空观光+多元娱乐’的复合型游玩模式,实现‘上天入地’的全场景切换,为各年龄段和各行业人群提供适配的游玩体验场景。”镇江云途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国君告诉记者。
镇江长山国际航空飞行营地配套了越野赛车等其他项目
据了解,该公司旗下的镇江长山国际航空飞行营地,位于镇江丹徒十里长山景区。营地主营滑翔伞、热气球等多项低空旅游项目,同时配套越野赛车、大型室内CS战场、烧烤区、儿童游乐区、露营区、商业区等丰富业态;业务范围还涵盖航空体育运动培训、赛事活动组织策划、企业团建项目,以及相关体育用品的生产研发,已成为集航空运动、户外体验与文旅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营地。营地积极开展滑翔伞运动科普活动,走进学校、社区,激发大众对航空运动的了解与兴趣;在行业内,定期举办研讨会和经验分享会,邀请国内外滑翔伞飞行员和教练员交流,促进行业技术和理念的更新。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营地所在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带动了客流增长——2024年营地接待游客约5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约40%(约2万人次),目前在各大自媒体平台收获的关注度过千万人次。
“10月30日,我们将推出研学活动,160名学生参与。”江苏吴越通航有限公司综合办公室副主任沈璞告诉记者。
据介绍,江苏吴越通航立足无锡丁蜀机场,不仅打造“季节限定+地域文化+低空观景”的沉浸式旅游产品,通过直升机体验让游客换个视角领略江南四季风情,同时推出航空科普研学。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设计航空研学课程,包含无人机模拟飞行、真机实操(无人机“空中足球赛”)、实体飞机参观、航空职业认知等,帮助青少年建立对“航空产业”的认知,理解航空在交通、应急、科研等领域的实际价值,提升对现代科技的认知广度。
同时,联动宜兴紫砂、陶瓷等非遗资源,将“航空体验+非遗手作”结合,既普及航空知识,也推广本地文化遗产。
让“换个高度看江苏”成为新潮流
根据企查查,今年1—9月全国新成立含“低空旅游”的公司629家,江苏新成立21家,同比分别增长为529%、61.54%。随着低空旅游的发展,行业规模与参与人群不断扩大,行业对规范化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
“本月出台的《空中游览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对行业规范发展、消费者权益保障和安全风险防控等具有多重意义。”南京御龙通航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剑峰介绍,该公司专注于无人机行业应用、无人机教育及技能培训、通用航空培训及航空旅游,在无人机驾驶执照培训及高职院校无人机技能培训和服务方面形成成熟的体系。去年底正式推出了“百千万计划”,即在2年内招募100名飞行学员、1000名飞行体验者、10000名飞行科普参与者。
南京御龙通航有限公司提供驾驶员培训服务
他表示此前空中游览市场存在服务标准不统一、经营边界模糊等问题。办法通过明确企业资质门槛、服务标准制定要求、禁止变相经营等条款,首次为行业设定了清晰的合规“标尺”。比如第六条“不得以体验飞行、体验带飞的名义开展空中游览经营性活动”,主要是为了规范空中游览市场的经营行为,防止企业通过模糊概念来规避监管或误导消费者。第十条“可根据消费者需求,提供与飞行、游览等相关的拍照、录像等服务,但需明确有关服务标准和价格,并充分尊重乘客消费自主选择权,不得有捆绑销售的行为”,旨在保障消费者在享受空中游览服务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因此,此规定不仅为消费者打造了更可信的消费环境,也为空中游览业务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奠定基础。”丁剑峰说。
江苏多地也出台针对性规章鼓励低空旅游,如今年8月,镇江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文旅消费服务的若干措施》,支持“低空+文旅”应用场景高质量发展,为低空旅游挖掘潜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江苏低空旅游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章曙东表示,根据相关数据,在传统通用航空领域,空中游览、跳伞飞行服务、个人娱乐飞行等文旅消费类场景规模较小,整体飞行量占比不足4%,远低于通航产业发达国家私人娱乐飞行量超60%的比例。这一结构性差距表明,我国低空旅游消费市场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从区域发展对比来看,江苏的滑翔伞基地数量相对较少,目前仅有四五家,而浙江省达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从侧面反映出江苏滑翔伞运动还有巨大潜力。
镇江长山国际航空飞行营地,乘客体验热气球飞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院副院长杨波认为,江苏低空经济起步早、发展快,应用场景丰富,在低空旅游方面资源禀赋充足,兼具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的双重优势。作为长三角核心区域,江苏及周边地区消费能力强劲,也为低空旅游的客源稳定与场景拓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在产业及保障设施方面,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低空制造及相关产业链较为完备。未来,低空旅游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化发展,坚守安全发展的底线,依托江苏低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优势,在低空空域精细化管控、低空智联网设施建设、低空飞行安全标准制定等全面系统提升低空旅游安全保障能力水平。“这些优势协同发力,将推动低空旅游成为江苏文旅新亮点,让‘换个高度看江苏’成为文旅消费新潮流。”杨波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