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看到
更鲜活的杭州 2025杭州24小时影像大赛
优秀作品巡展开启
《亲水平台,第一缕阳光穿透晨雾》 王立新 摄 |
《工业遗存蝶变城市新地标》 徐晖 摄 |
本报讯 近日,由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杭州市摄影家协会、潮新闻·钱江晚报承办的“从日出到星野”——2025杭州24小时影像大赛,进入最终评选以及优秀作品巡展阶段。
大赛于7月8日启动,10月8日截稿。3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共收到投稿作品3000余幅。数百名摄影爱好者用作品编织了这场以时间为轴的影像盛宴,他们记录了杭州十二时辰的昼夜流转,定格了城市进化日新月异的脚步,捕捉了寻常巷陌中的惊鸿一瞥,再现了杭州这座城的温婉灵动与历史积淀。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作品不仅充满了艺术的浪漫,也是杭州文旅宣传的又一次实践。担任本次大赛评委的杭州市摄影艺术学会主席王芯克说,从获奖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参赛者从题材挖掘到拍摄技巧的运用再到最终制作出片,“都下了功夫”。
经过多轮评选,本次大赛的特别奖由徐晖的《工业遗存蝶变城市新地标》摘得。该作品选址大运河杭钢公园,拍摄时间在国庆假期。月色下绽放的“打铁花”照亮了昔日的钢厂高炉,吸引众多市民游客观看。今年恰巧是杭钢半山钢铁基地生产线关停10周年,褪去“工业面容”的杭钢已变成年轻时尚的潮流“秀场”。作者记录下了此刻的“火树银花不夜天”,它既是成功的文化消费场景,也是城市蝶变中不可多得的瞬间。
王芯克表示,本次大赛的参赛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关注身边事,如国庆假期航拍杭钢运河公园打铁花表演,夜幕下铁花旋转轨迹清晰,高炉的背景与炽热的铁花有机结合在一起,画面充满动感和生命力,新鲜感十足;二是抓住了季节变化的关键点;三是善于捕捉细节,如其中一幅作品,巧妙利用了阳光勾勒出骑行者姿态,构成了美丽的剪影瞬间。
大赛优秀作品巡展于昨天开启。首场展览10月22日~29日在单向空间Photo Reason In Space举办,地址:杭州市丽水路58号远洋乐堤港B座2楼单向空间内。欢迎有兴趣的读者前往观展。
本报记者 陈淡宁 通讯员 常怡君 白永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