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县乡村民宿绘就农旅融合新画卷。
■记者 任军 通讯员 吴凯沈守瑞文/图
近年来,宁强县将民宿产业纳入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整体布局,通过资金整合、项目驱动和模式创新,打造农旅融合新样板,为民宿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推动民宿产业与茶文化、羌文化、生态农业深度融合,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新动能。
深秋时节,走进毛坝河镇草川子村,这里奇峰耸立、溪流潺潺,一座名为“山禾里”的民宿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映成趣。这座由返乡青年王天飞投资100多万元打造的民宿,已成为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2024年初,毛坝河镇草川子村村民王天飞辞去上海的工作,带着多年积蓄返回家乡。当他看到草川子景区因开发带来的机遇时,便决定将自家老宅改造为精品民宿。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一座拥有25间客房的民宿在山谷中悄然呈现。白墙灰瓦的建筑风格既保留了陕南传统民居特色,又融入了现代设计的舒适与便捷。“这两年,草川子旅游发展得很快,景区打造得好,游客也很多。我们抓住机会回乡创业,今年1月建成了‘山禾里’民宿,共有25间房,目前经营状况不错,收益也很可观。”民宿老板王天飞说。
民宿经济的发展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在旅游旺季,“山禾里”民宿不仅需要雇本地村民担任服务员、厨师等,还带动了周边农特产品的销售。核桃、天麻、土蜂蜜等山货成了游客喜爱的伴手礼,进一步拓宽了村民的收入渠道。这种“民宿+农户”的发展模式,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稳定收入。随着旅游接待体系的日益完善,景区的民宿预订率持续攀升,节假日更是出现一房难求的景象。“我就在家门口的民宿务工,每天打扫卫生、做菜就能挣到钱,还能照顾家里,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当地村民表示。
宁强县在推动民宿产业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保持乡村原有风貌,避免过度商业化开发,并积极引导民宿业主深入挖掘羌文化特色,促进传统元素与现代需求相融合,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民宿品牌。
在政策的有力引导下,各具特色的民宿在景区周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千山茶渡”民宿依托连绵茶山打造星空观景与采茶体验;“瞿家大院”民宿以300余年的古建底蕴呈现历史与居住的诗意融合;“汉江院子”民宿则凭借自然森林和现代庭院设计为游客提供高端康养度假体验。这些民宿从农业资源、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三个维度展现了宁强民宿产旅融合、古今对话的发展路径,成为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