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游古寺、探寻古建筑!
——五方元音【说走就走】
今天下午我们大家乘车从306国道由山西返回的路上,恰走到冀晋交界处时,忽然有人在车上喊:“快看那里是不是石头上雕刻的佛像?”我们大家正是困倦时有朋友这样一喊,让我们大家变得清醒了许多,循声望去。大面积的“摩崖石窟就在我们的左侧。有近百平方米的摩崖石窟矗立在山体上。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龙窝寺石窟”!
龙窝寺石窟位于河北省井陉县微水镇西南25公里、天长古城西10公里的小龙窝村西0.5公里处石崖上,毗邻燕晋古驿道与307国道,东北侧为石太高速公路。作为石家庄市境内现存十余处石窟之一,现存摩崖造像及题刻,1993年因独特的宋代佛像雕刻与丰富的历史题刻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该石窟现存14个石龛,内雕47尊佛像,其中自在菩萨像具有典型宋代雕刻特征。石窟东北壁现存明清题刻,含明代石珤《游龙窝寺》七绝、范志完“柏蘑石壁”榜书及清代祁隽藻诗刻、胜保“畿陲灵境”题字。
原龙窝寺规模较大,寺前西南、东北两端各建有楼阁一,阁下即为燕晋往来大道。而寺建于两阁间古道西临石崖处。旧有大殿、配殿及僧舍等建筑。昔为邑中名胜之一。寺院于解放后扩建石太公路及文革中拆毁无存,今惟余崖壁上的摩崖石刻。摩崖石刻分布于寺之西与东北山崖上,分为石雕佛像与石刻题记两部分。佛像部分位于石崖石壁中部、高出今路面数米。佛像均雕于崖上长方形弧顶石龛中,大小共 47 尊。石龛共有十四个,大小不一。大者高1米余,小者高约0.3 米。佛像均以高浮雕形式雕刻而成。中部有较大型石龛五个,上下错落排列,其中四个石龛内雕刻佛像各一、一个石龛内雕刻菩萨像。四尊佛像均为结跏趺坐式,坐于莲花座上。佛像面部端庄慈祥,衣着朴实无华。
其身披贴身薄袈裟,袒胸露肩。其雕刻风格中有唐末宋初之特点。惟佛像身体比例欠准确,造型也不甚精美。而左上部较大石龛中的菩萨造像为此摩崖石窟中之佼佼者,其头戴宝冠,身披饰有缨络之袈裟,呈左腿盘曲、左手扶地,右腿跷起、右臂伸直搭于右膝上的自在菩萨形象。
据清雍正《井陉县志》记载其得名于神龙传说。原建筑包括两座古道阁楼及殿阁,后毁于20世纪道路扩建与文革,仅存摩崖石刻。石窟造像融合唐代风格与地方特色,部分石龛可见硬山顶建筑遗迹。
现存题刻既记录古驿道历史与文人游历,又为研究河北古代雕刻艺术及佛教文化提供实物资料!当然了解这些历史是新的不容易的事。那些枯燥的石头被远古的僧人们溶入了生命力,人们伴随着这些“充满生命力的石头,一直在这里守护着。这也是太行古驿道上独守的那份情怀?
我矗立在这摩崖石窟前聆听真着那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与那些静坐的菩萨石雕像前,或许这就是现代与远古偶的交流!一个是宁静、一个是噪杂,或许这就是世代的印记。静——可以凝思、可以随想!动:轰鸣的机械声——让人蛊惑、令人心浮气躁!可是当今又有谁愿意去静下来呢?随着古驿道的消失,留下但就是这些人们赋予生命的“摩崖石窟”依然家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