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直升机轻盈地划过成都上空,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飞往都江堰熊猫谷,原本近1小时的车程,如今仅需17分钟。这条新开辟的“熊猫专线”,标志着川渝低空文旅走廊正式启航。
2025年10月21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一架由沃飞长空运营的直升机腾空而起,向着都江堰熊猫谷飞去。这看似普通的飞行,却标志着全国首个跨省域低空文旅协同项目正式落地,川渝两地“低空+文旅”融合发展由此进入实操阶段。与此同时,在成都举行的川渝低空文旅走廊试飞暨航拍四川直播活动也正式启动,拉开了一系列跨景区、跨区域低空文旅验证飞行的序幕。
在川渝低空文旅走廊启动前,游客穿梭于各个景区主要依靠地面交通。从成都熊猫基地到都江堰熊猫谷,虽然直线距离不长,但地面交通却需要近1小时。低空飞行器将这一小时的车程压缩至17分钟,实现了景区间的快速直达。
低空文旅走廊构建的“川渝空地无缝接驳”立体场景,通过“低空+景区”、“低空+酒店”、“低空+驿站”等模式,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旅行体验。这种立体交通网络,不仅提升了游览效率,更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旅游出行方式。沃飞长空CEO兼首席科学家郭亮将此次试飞比喻为“边造边修路”。他介绍,通过直升机试飞“开路”,打通低空与文旅市场的闭环,旨在验证eVTOL商业模式的可能性。
川渝低空文旅走廊带来的不仅是交通方式的变革,更是观景体验的革命。从云端视角,游客可以全新领略绵阳越王楼、广元剑门关、宜宾蜀南竹海、巴中光雾山、雅安碧峰峡、眉山东坡故里等独特胜景。“熊猫专线”作为首条试飞航线,让游客能够一站式打卡两大熊猫主题景区。这条航线是全球熊猫爱好者的专属低空文旅选择,从空中俯瞰,游客可以全方位解锁熊猫生活的多元场景。
这种空中观景体验,打破了传统地面游览的局限,为游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
川渝低空文旅走廊不仅是旅游项目,更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实践。活动现场,川渝多地市州文旅代表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承诺将共同推进低空文旅走廊建设,共享资源,协同发展。这一项目是川渝两地首次以“低空+文旅”为题的跨区域协同试飞活动,旨在打造全国首个跨省域、成体系的低空文旅应用实践。港投集团、蜀道集团、旅投集团作为场景验证合作方,将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与沃飞长空展开深度合作。这些企业将携手打造eVTOL一体化运营保障场景、环四川路网低空接驳场景、空地协同文旅一体服务场景。
川渝低空文旅走廊的建设,有着清晰的技术路线图。试飞活动将贯穿2026年全年,前期先使用传统直升机验证测试景区间、景区内转场和观光飞行航路。后期将更换为沃飞长空旗下AE200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逐步构建从“线”到“网”的低空文旅新格局。AE200是四川打造的国内首台大型载客eVTOL,作为国内首款大型载客运输eVTOL,已储备来自国内外文旅集团、航空公司的数百架订单。至2026年底,公司将逐步开展16期低空文旅环线的航线计划,覆盖川渝核心旅游目的地。通过直升机先行先试,形成可复用“跨景区低空运营”标准,积累的“场景数据、运营经验、合规流程”,将直接为后续eVTOL文旅航线落地铺路。
川渝低空文旅走廊的启动,并非从零开始,而是建立在已有一定规模的低空网络基础上。在文旅航线之前,川渝地区已开通了多条低空航线,包括低空物流和红色旅游航线等。
2024年12月27日,成渝双城之间首条低空支线物流航线正式开通,从成都淮州机场飞往重庆龙兴机场,单程耗时1小时45分钟。
同年12月25日,“重庆—广安”红色旅游低空线路启用,飞行距离120余公里,全程约40分钟,比乘坐汽车节省1小时。
通用机场网络也在密集推进。德阳什邡通用机场近期完成航站区综合业务楼、1号机库等六大单体验收,配套服务区域建设收官。该机场按A1级标准建设,拥有1200米跑道及37个机位停机坪,2026年5月投用后可满足每日120架次起降。
眉山洪雅通用机场于10月中旬启动建设,计划2026年底投用,重点布局空中游览与应急救援。
这些基础设施与地面交通形成深度联动,如宜泸高速元水互通通车,为宜宾接入川南低空网络提供地面支撑。已形成的“高速转低空、低空连景区”的一体化出行体系,为低空文旅走廊的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随着一架架低空飞行器在川渝两地景区间起降,17分钟的跨城旅程不再是未来的想象。从熊猫基地到熊猫谷的短途航线,到未来覆盖川渝核心景区的低空网络,这条低空文旅走廊正成为连接巴蜀文旅资源的新动脉。验证飞行将持续至2026年,而当航线网络织密成线时,川渝的文旅产业格局也将被重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