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联合国旅游组织第五届“最佳旅游乡村”颁奖仪式在浙江省湖州市举办。经联合国旅游组织评选,29个国家的52个乡村入选第五届“最佳旅游乡村”,其中包括中国的浙江省荻港村、江苏省东罗村、贵州省黄岗村和四川省基卡依村。
“最佳旅游乡村”活动于2021年由联合国旅游组织创立,旨在通过旅游促进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强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截至目前,来自57个国家的236个乡村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其中,中国19个乡村入选。此外,联合国旅游组织当天还召开了第三届“最佳旅游乡村”年度会议。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
荻港村坐落于长三角中心腹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具有2500余年的历史,拥有桑基鱼塘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大世界级文化遗产。
保存全球生态农业的“活化石”。荻港村的桑基鱼塘系统,以其可持续生态循环模式,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零污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良性循环典范”。荻港村通过建立桑基鱼塘全村共保机制,不仅造福村民,也构建了桑鱼共生的特色景观。
传承运河古村独有的“烟火气”。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流经此处,小桥流水的传统风貌保存至今,荻港村每年举办鱼文化节、采菱节等民俗活动,推动蚕桑丝绸文化、鱼文化和民间艺术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搭建全国非遗的交流平台,促进传承人、村民、游客的参与和互动,提振传统文化的活力,是中国传统村落。
创造村民共建共享的“致富经”。荻港村大力发展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发民俗、研学、美食等多元业态,全村60%以上的家庭从事旅游行业,10年来,村民可支配收入翻番。2024年,吸引了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全村旅游收入1.06亿元,乡村旅游成为荻港村的重要支柱产业。
江苏省泰州兴化市千垛镇东罗村
东罗村位于江苏省里下河腹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兴化垛田范围内,东邻享誉全球的千垛菜花景观,西接李中水上森林。
人、水、垛和谐共生,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村庄环平旺湖一字排开,完整保留明初移民聚落格局,内部水系交织,河道碧波荡漾,垛田斑斓如画,东罗大礼堂、沈氏老宅等传统建筑通过“针灸式改造”成为“修旧如旧、新旧共生”的江南水乡美学典范。
放大垛田“双遗产”效应,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东罗村保留垛田传统耕作技艺,并以赏花经济为牵引,持续16年参与中国·兴化千垛菜花旅游节,承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苏省乡村旅游节等节庆活动,设立“东罗秋实”展览馆系统展示传统农具、移民史料,活化老油坊、老酒坊等非遗生产场景,开展垛田农业文化遗产研学活动,实现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政府+社会资本+村集体”共建共享,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政府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引入市场专业团队打造“碧水东罗”主题IP,培育耘朵民宿、几木咖啡馆等新业态,开发“八十八仓”“壹禾壹斗”等文创产品,村民以土地、房屋入股,共同参与旅游项目开发、运营和服务,共享发展红利。2024年,东罗村全年实现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85万元,增长5%;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66元,增长8.1%。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双江镇黄岗村
黄岗村位于黔湘桂交界的大山深处,是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一座有着800余年文化传承的侗族古村落,是一个被誉为“活着的侗族建筑教科书”的古老秘境。85%的森林覆盖率,2300亩梯田,双溪过村、古井串寨,流淌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智慧。
云上侗寨:八百年山脊上的建筑史诗。374栋榫卯结构吊脚楼沿山铺展,5座鼓楼如星辰散落,400余座禾晾禾仓鳞次栉比,延续着侗族人民的建筑智慧。
天籁秘境:火塘边永续的声部年轮。黄岗村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侗族大歌为纽带,将数千首复调古歌注入孩童基因,无论男女老幼、人数多寡,总能和唱出优美旋律,“喊天节”蕴藏着神秘的祭祀力量,鼓楼火塘边的琴声、歌声与溪涧共鸣,让人类非遗在炊烟中生生不息。
田园新生:木槌声里的振兴密钥。清晨舂米声唤醒新的一天,千年农耕智慧焕发新生机。蓝靛染布随木槌起落化为文旅符号,稻鱼鸭共生系统在梯田间续写生态篇章。18家由禾仓改造的民宿与电商扎根古寨,香禾糯、侗布借数字平台飞出深山,五年间村民人均收入从3200元跃至18000元。当游客夜宿吊脚楼学歌、围炉夜话时,鼓楼正以亘古敞开的姿态,见证古老“寨老制”与旅游合作社的共生演进。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墨尔多山镇基卡依村
基卡依村地处藏羌彝文化走廊核心地区,位于长江、黄河和长征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和嘉绒文化、康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范围内。
云端藏寨:生态与文明的交响高地。基卡依村紧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是川滇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村庄海拔1700—5000米,拥有高原立体农业生态系统,保存完好的22座古碉楼与藏式民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被称为“云端藏寨”。
传统活化:文旅融合下的传统再生。基卡依村大力推动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将非遗活化创新,创建丹巴美人谷品牌,推出《东女王的一天》等沉浸式文旅剧目。开创“古碉+民宿”融合发展新模式,运用传统碉楼营造技艺改造藏式民居,开展解密碉楼防御系统和体验藏香制作、刺绣等非遗项目。
全球视野:多元文化共融的国际样本。依托森林学校开设研学项目,当地村民、非遗传承人成为研学导师,德国、英国、芬兰等多国学生参与古碉保护、森林守护、藏寨水修复、藏寨展陈设计等课程,成为社区共建典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收录,是联合国COP15“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图文、视频: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中国旅游报
本文转自:中国旅游报
一审:张雯雯
二审:鲍港
三审:张翼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