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州美食文化之旅
创始人
2025-10-17 03:43:53
0

站在黄河岸边的陕州,三面环抱三门峡市区,北面与山西隔河相望,这座有着 2400 多年历史的小城,不仅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孕育出一道道让人难忘的特色美食。从清晨街头的糖糕香气,到节庆时酥脆的麻花,再到红白喜事上必不可少的十碗席,每一种味道都承载着当地人的生活智慧和情感记忆。这些美食就像黄河的浪花,在岁月中不断翻涌,既保留着传统的根脉,又吸收着时代的养分,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味觉纽带。

水花佛手糖糕:甜蜜的历

史传承

清晨六点半,任桃昌的早餐店已经飘出了糖糕的香气。这位从 1986 年就开始制作水花佛手糖糕的手艺人,如今是这门手艺的第五代传承人。"每天能做四百到五百个,九点半就卖完了。" 老任一边揉着面团一边说,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这种有着百年历史的小吃,是清末民初陕州四大名吃之一,金黄色的表皮上堆叠着如同黄河浪花般的褶皱,薄如蝉翼,状如佛手,轻轻一咬,外酥内软,玫瑰的甜香便在口中弥漫开来。

制作糖糕的过程就像一场与时间的对话。优质面粉、白糖、红糖、冰糖,再加上黑芝麻、核桃仁、桂花酱和青红丝,这些简单的原料在老任手中变成了艺术品。他说每年端午和春节是最忙的时候,一元钱一个的糖糕,一年能带来三四万元的收入。对许多在外的陕州人来说,这口甜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份对家乡的思念。有位常年在外的游子每次回来,都会特意早起,就为了买上几个刚出锅的糖糕,"这味道,走到哪都忘不了。"

大营麻花:百年酥脆的美味

"掉在地上就拾不起来",这句当地俗语说的就是大营麻花。这种起源于明代晚期的小吃,因出自陕州区大营镇而得名,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在陕州城里,"老刘大营麻花店" 的招牌格外醒目,店主刘和平被称为 "麻花大王",与麻花打交道三十多年,手上的老茧记录着他与这门手艺的深厚缘分。

走进店里,刚出锅的麻花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尺余长的麻花色泽金黄,棱角分明,拿在手里轻轻一碰就能感觉到它的酥脆。传统的大营麻花以咸味为主,但老刘并不满足于此,这些年他陆续开发出甜、五香、麻辣、巧克力等多种口味,甚至还有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 "夕阳红" 麻花。每年入冬后,店里就开始忙碌起来,元旦春节期间更是供不应求。"现在年轻人口味多,咱也得跟着变,但老味道不能丢。" 老刘一边翻动着油锅里的麻花一边说,眼神里满是对这门手艺的执着。

1960 年周总理视察三门峡时品尝过大营麻花,风趣地说:"这麻花没有牙的人也可以吃噢。" 这段佳话至今仍被当地人津津乐道。如今,大营麻花已经成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当地人待客馈赠的佳品,更成了陕州文化的一张名片。

陕州十碗席:地方特色的盛宴

在地坑院的穿山灶前,贠石让正忙碌着准备十碗席。这位地坑院民俗专家兼作家,同时也是十碗席的忠实守护者。"在陕州,红白喜事要是没有十碗席,那可不行。" 他言语间透着对传统习俗的重视。这种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宴席,曾在 1901 年迎来过特殊的食客 —— 慈禧太后和德宗皇帝从西安回銮北京路过陕州时,当地官员以十碗席进献,太后品尝后赞不绝口:"十碗水席,十全十美。"

十碗席的魅力不仅在于味道,更在于它所蕴含的生活智慧。七热三凉一汤的搭配,土猪肉、萝卜、白菜、豆腐、粉条这些寻常食材,在厨师的手中变成了红烧肉、小酥肉、蒸焖鸡块等一道道美味。最神奇的是烹制这些菜肴的穿山灶 —— 一个灶台七个灶眼,根据不同菜品的火候需求依次排列,柴火的热量被充分利用,无论多少客人,都能随时吃到热气腾腾的饭菜。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十碗席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十碗菜按 "大烧小烧,上珍下带;左红右白,两头凉菜" 的规矩摆放,不仅好吃,还好看。在地坑院这个被誉为 "地下四合院" 的独特建筑里,品尝着用穿山灶烹制的十碗席,仿佛能感受到四百年来陕州人的生活气息。2011 年,"地坑院营造技艺" 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十碗席,正是这文化遗产中最有味道的一部分。

其他特色美食:多元的味觉体验

陕州的美食版图上,还有许多不容错过的味道。面豆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小吃,是黄土地人祖祖辈辈的传家美食。酥脆香甜,耐于保存,不仅养胃开胃,还是远行时的好干粮。在老陕州文化旅游公司,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制作各种口味的面豆,为适应现代消费需求,他们把传统面豆做成了小包装,既方便携带,也更受年轻人喜爱。

而位居 "陕州四大名吃" 之首的糟蛋,则是另一种时间的味道。自清光绪二十七年开始生产,距今已有百年历史。选用鸡蛋和黄酒酒糟,经过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酿制而成,蛋心呈红黄色细腻糊状,没有硬心,蛋香、脂香、酒香融合在一起,风味独特。传承人朱发明的酱菜厂里,几口大缸整齐排列,上面盖着干净的白布。"这些缸要放在院子里,经过日晒雨淋,吸收天地精华。" 朱发明对传统工艺有着自己的理解,"这糟蛋里,有阳光的味道,也有雨水的味道。"1940 年,陕州糟蛋在全国农工产品展销会上被评为佳品,如今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喜爱。

陕州美食文化的未来展望

近年来,随着陕州新春灯会等文旅活动的举办,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品尝地道的陕州美食。十碗席和穿山灶亮相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3》后,更是让陕州美食声名远扬。老陕州文化旅游公司顺势推出了 "老陕州" 品牌系列产品,从麻花、面豆到糟蛋、白酒,让这些传统美食走出了陕州,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传统美食的传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像陕州糟蛋这样的传统美食,由于制作周期长、工艺复杂,产量有限,知名度还不够高。朱发明就常常发愁:"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愿意学这门手艺,既要守住传统,也要懂得创新。" 任桃昌的糖糕店虽然生意不错,但他也担心,现在的年轻人愿意早起学做糖糕的越来越少了。

好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当地政府通过评选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持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等方式,为传统美食的传承保驾护航。一些年轻人也开始回到家乡,用新的理念经营传统美食。他们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改进包装设计,利用电商平台扩大销售,让老味道焕发新生机。

站在黄河岸边,看着夕阳映照下的陕州城,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各种香气 —— 糖糕的甜、麻花的香、十碗席的醇厚、糟蛋的绵长。这些味道,是陕州人的生活记忆,也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抹亮色。正如黄河奔流不息,陕州美食也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前行,用独特的风味讲述着这座古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相关内容

不逼氪能抱团,这款三国SL...
各位SLG老哥们,是不是经常苦恼现在的游戏要么太卷,要么太氪,想找...
2025-10-17 05:02:30
原创 ...
俄罗斯,作为全球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179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
2025-10-17 05:01:49
原创 ...
金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且特殊的朝代,其建立改变了北宋的统治格局,...
2025-10-17 05:01:40
桂林柳州旅游必去景点揭秘探...
1. 柳州必游景点(1)柳州园博园:园博园内汇集了全国各地园林艺术...
2025-10-17 04:44:30
档案中的京津冀抗战史(新书...
《破坏敌人修铁道》传单。北京市档案馆藏 鸡毛信(背面)。天津市档案...
2025-10-17 04:32:43
A股对称式起落 后市关注这...
周四(10月16日)沪深股市再度冲高回落。截至终盘,上证指数收报3...
2025-10-17 04:26:07
印度对韩国等三国太阳能封装...
【印度对韩国等三国太阳能封装材料发起反倾销调查】财联社10月16日...
2025-10-17 04:25:57
金价继续创新高,上金所、上...
全球都在“抢”,金价继续创新高。 10月16日,国际金价连续4个交...
2025-10-17 04:24:33
原创 ...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女权主义史学界一直致力于挑战历史上对女性角...
2025-10-17 04:01:55

热门资讯

原创 父... 传统观念认为,有长辈健在时不宜远行。然而,随着科技日新月异,这一说法已不太适用。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
太古孔祥熙故居旅游攻略,山西地... “站在‘新院’的罗马柱前,导游指着门楣上的‘福禄寿’砖雕说‘这是中式传统,柱式却是希腊风格’,突然懂...
桂林柳州旅游必去景点揭秘探秘之... 1. 柳州必游景点(1)柳州园博园:园博园内汇集了全国各地园林艺术精品,是游客了解中国园林文化的好去...
芦姑湖旅游攻略揭秘 一、春季:万物复苏,赏花踏青 春季是芦姑湖的最佳旅游时间之一。此时,湖边的桃花、梨花竞相开放,宛如一...
安庆太湖这一打卡点迎来新进展!   索烟桥项目是安庆太湖县环湖外湖休闲慢行系统工程的重点子项目之一,自建设以来,项目施工单位科学调配...
陕州美食文化之旅 站在黄河岸边的陕州,三面环抱三门峡市区,北面与山西隔河相望,这座有着 2400 多年历史的小城,不仅...
重塑老杭州记忆!杭州这条街多了...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盛锐 通讯员 谭西涵 几碟瓜子、花生,人手一杯清茶。 10月16日下午3点多,7...
新疆塔里木胡杨迎来观赏期 金秋十月,新疆塔里木垦区胡杨迎来最佳观赏期。位于铁门关市三十三团的葫芦岛胡杨尽数染黄,与蓝天、碧水、...
嘉湖漫笔:以湖为名 嘉湖一家亲,笔墨同源,文脉共流。“嘉湖漫笔”专栏,以一个在湖州的嘉兴人——“新湖州人”的独特视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