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盛锐 通讯员 谭西涵
几碟瓜子、花生,人手一杯清茶。
10月16日下午3点多,70岁的徐利民和68岁的张明谦,和其他四位老友,在杭州中山中路的喀摩尔餐厅内小叙。
从出生起就生活在中山中路的他们,对于这条路有着很多回忆。
一条中山路,800年的烟火气。
当天,它又多了一个新身份——作为“浙条街 那些年”银发街区正式开街。
中山中路。记者 盛锐/摄
“这里是杭州最核心的地段,老杭州买东西都要来这里的。”江南春、食品公司、豫丰祥……一家家老字号,老人们如数家珍。
临近重阳节,张明谦准备去江南春买上一点重阳糕,家里近百岁的老父亲,几十年就爱这一口。
这条路,他们不知道走过多少遍。
“店门口的那个小广场,以前是块小荒地,现在唱曲遛弯很舒服。”老人们说,这些年看着街区变得越来越好,也看着大伙渐渐老去,“感觉现在住在这里的人,得有三成的老年人了。”
让老人们的生活变得“老有意思”,迫在眉睫。
记者 盛锐/摄
本次银发街区打造了“老有安居”“老有颐养”“老有健康”“老有味道”“老有去处”“老有才了”“老有爱了”“老有范了”“老有戏了”“老有福了”十大消费场景,在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的同时,期望让每一位来到中山中路的老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节奏。
老人们所在的喀摩尔餐厅就推出了软食、低糖、低盐的“银龄膳食套餐”,并在菜单上标注食材、营养成分以及对应的功效。
隔壁的年轮茶馆,更是被打造成“老年社群”集中地,以老年旅居为主题打造“银龄俱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还将邀请有故事的长者以茶为媒来开分享会,有热情的长者也可以加入“一日店长”老年创客计划。
上城供图
最值得一提的当数和街区一同营业的“东方造像馆”。
这是个泛着“老杭州气息”的照相馆,旗袍、留声机、老照片……一走进其中,岁月仿佛倒流了30年。
“我们就是按照20世纪90年代风格打造的这个照相馆。”店长金虹介绍,过去的中山中路是老杭州集聚的地方,杭州最早的钱庄、最有名的绸缎庄、最地道的茶食铺……希望通过镜头,帮助老年人看见过去的自己。
无论是店里还是街区,记者也看到不少年轻人的身影。
金虹笑着说,这也是他们看中中山中路的关键因素,“羊坝头一直以来都是杭州著名的打卡地,这份复古感也备受年轻人追捧。”
街区的小广场。记者 盛锐/摄
“浙条街 那些年”银发街区,将以中山中路为示范区,致力于打造一个集“可看、可玩、可购、可忆”于一体的沉浸式老年生活体验空间,让老年朋友在怀旧氛围中感受银发消费的便捷与乐趣。
当天,杭州还发布了“全城通游、通吃、通学”为老服务项目。
此举打破了区域壁垒和身份限制,意味着杭州老年人凭一张卡即可在全市范围内畅通无阻地享受旅游、餐饮、教育等优质服务资源,从“本地化服务”迈向“全域通享”。
记者 盛锐/摄
活动现场,2025浙江省“敬老月”活动同步启动。
今年“敬老月”活动正值养老服务消费季期间,浙江将“惠老助老 品质生活”与“敬老爱老”相结合,积极倡导树立健康的养老与消费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老年人、促进养老消费的浓厚氛围。
现场发布了全省十大促进养老服务消费优秀典型案例,“慈孝的力量”优秀名单和学生“传家宝 润家风”主题创作优秀作品。
据了解,“敬老月”活动将持续至10月31日。
下一篇:陕州美食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