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凌源融媒
媒体看凌源 | 文旅融合绘新卷 山水人文谱华章
凌源市位于辽宁省西部、朝阳市西南部,县域总面积3278平方公里,先后获得“中国百合第一县”“辽宁省森林城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称号。
凌源区位条件优越,可快速通达北京、沈阳、锦州港等地,101和306国道、凌绥高速、长深高速和京沈高铁、锦承和魏塔铁路穿境而过,便利的交通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保障。
凌源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了“红山文化、化石文化、汤泉文化和红色文化”四大文化名片;遗址遗迹丰富,境内现存不可移动文物1078处,博物馆馆藏文物藏品5000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5件(套),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自然资源丰富
凌源境内风景优美,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独特地貌,青龙源湿地景区、老虎沟生态旅游景区、九头山景区等闻名遐迩。
青龙源湿地景区位于凌源市西部,地处燕山山脉东端,青龙河流域内独特的自然环境、茂密的天然植被,孕育出丰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资源。201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2045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华北植物区系的森林生态系统与黑鹳等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的建立,是京津冀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辽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注脚。
老虎沟生态旅游景区位于凌源市大王杖子乡,景区占地530公顷,总投资1.2亿元,集森林康养、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景区以“山、水、树、洞、花”五大景色著称,森林覆盖率高达90%,拥有百余种动植物资源。
依托独特的玄武岩地貌和辽西文化底蕴,景区还打造了四季景观画廊:春赏万亩杏花,夏品百合花海,秋采特色大樱桃,冬探古生物奥秘。
九头山景区位于凌源城区西南部,大凌河西支流南岸,景区有古城址、安母山、百年梨园、八宝琉璃井、七星井、好汉坡、安暇台等10余处景点,分布于1.2万亩的杏树丛中。每到杏花盛开时,一簇簇山杏花,亦是绚丽,红白相间美不胜收,是市民、游客赏花、郊游、踏青的理想去处。
河坎子景区位于凌源市南端,这里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峰岩若画,河水清澈;山峰、岩洞、奇石、山泉,星罗棋布,随处可见,自然景观壮美。其森林覆盖率达76%,域内古树超1000株,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达191种,是科研考察、绘画写生、旅游康养的不二选择。
文化底蕴深厚
近年来,凌源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力发挥红山、化石、汤泉、红色文化“四大文化”优势,以文化为产业赋能。
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辽宁省朝阳市下辖的凌源市及建平县境内,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遗址。牛河梁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代表,于1981年发现,1983年开始发掘。牛河梁红山文化坛庙冢等遗址和珍贵玉器的发现,以确凿而丰富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晚期,社会形态就已经发展到原始文明的古国阶段,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提供了有力物证,对中国上古时代的社会发展史、传统文化史、思想史、宗教史、建筑史、美术史的研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2008年,为更好地保护牛河梁遗址,国家文物局和辽宁省人民政府以牛河梁遗址核心区约8平方公里为依托,正式启动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公园2012年主体工程竣工,2013年通过国家文物局验收并开放运营,2020年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目前,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对外开放区域约2.4平方公里,开放有牛河梁遗址博物馆、第一地点(女神庙)保护展示馆、第二地点(祭坛、积石冢)保护展示馆、牛河梁红山文化展示中心4座展馆,是考古遗址保护与展示、人文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观,是让公众分享考古科研成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更是域内外研学游、文化游目的地。
凌源市境内古生物化石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遍及全市11个乡镇,保护区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古生物化石种类繁多,目前已知有20多个门类和几百个种类,其中有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类型的孔子鸟、娇小辽西鸟等鸟类化石;有凌源潜龙、中华龙鸟、翼龙、满洲鳄等8属8种爬行类化石;有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对象的“攀援始祖兽”等哺乳类化石和凌源中华古果等。凌源的古生物化石不仅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凌源被誉为“古生物化石宝库”。
凌源热水汤温泉享有“养生之泉、文化之泉、度假之泉”美称,热水汤温泉旅游度假区位于凌源市红山街道热水汤村,距凌源市区北15公里,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3年被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评定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度假区由女神宫汤泉城、山屿汤温泉度假酒店、百合博览园和罗布桑却丹纪念馆及慈云寺4个板块构成。
其中,女神宫汤泉城由汤泉泡池、女神宫水世界、女神宫酒店、VIP别墅区等部分组成,主要项目设施有独具特色的私享泡池、超时空溶洞体验区、SPA养生会馆、桃花岛体验区,还有大型造浪池、游泳池、水滑梯、儿童戏水区、大型水寨、漂流河等多项水上娱乐项目;山屿汤温泉度假酒店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临湖而建,环境幽雅静谧,拥有豪华私汤套房、室内私汤标准双床房、户外景观大床房等7种独特户型,每间配备私人专属泡池,满足不同宾客的多样需求。
凌源作为《义勇军进行曲》的重要灵感源地,孕育了“现代花木兰”郭俊卿、罗文将军等革命英雄,红色底蕴深厚。走进凌源市革命历史教育基地,泛黄的手稿、斑驳的历史影像与实物展品错落陈列,让参观者直观感受革命先烈的奋斗历程。凌源市革命历史教育基地自建设以来持续发挥红色教育资源优势,通过创新展陈形式,让历史“活”起来。
文旅融合发展
“双手对舞千古事,一帘灯影藏春秋”。凌源皮影戏属于中国北方皮影戏的重要一支,已传承300余年,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规范模式。凌源现存影卷300余部、4000多卷。2006年,凌源皮影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凌源皮影戏随中国皮影戏整体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凌源因皮影戏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近年来,凌源地方戏曲“走出去”步伐加快。凌源影调戏《履霜记》先后入选首届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菊苑流芳”第九届辽吉黑蒙四省区地方戏曲优秀剧目展演,获评辽宁省第十八届群星奖;《百合芬芳》入选省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喜上加喜》参加省第三届移风易俗小戏小品大赛并获三等奖。凌源影调剧《刘胡兰》巡演27场次,观看观众2万余人次。同时,凌源地方戏剧坚持创新发展,举办“多彩非遗·文脉传承——中国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与发展”论坛等,今年4月,凌源皮影戏走进东北财经大学。
凌源市享有“北方花都”的盛誉,被评为“中国百合第一县”。凌源花卉在历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累计荣获金奖、银奖、优秀奖300余个,“凌源百合”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凌源百合博览园是一座集花卉展示、旅游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园区自建设以来每年会举办一次百合节主题展览。该园区建设已完成玻璃温室17376平方米,引进南方常绿植物50余种近千株,其中竹子35个品种,种植百合品种486个近5万株,已规划建设完善室内餐饮、游乐、休闲空间近2000平方米,将会实现冬季室内观赏各类花卉、休闲娱乐的室内博览园;已完成建设室外精品花海100余亩,能实现百合、郁金香、剑兰为主的其他各类观赏花海品种的应季展示。
万源滑雪度假小镇项目位于凌源市万元店镇铁匠炉村,预计总投资2亿元,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分三期建设,项目一期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儿童乐园、萌宠乐园、游客中心、初级滑雪道和停车场;二期项目将建设研学教育基地、飞行基地、中级滑雪道和缆车等设施;三期项目将建设游泳馆、康养度假酒店、医养结合高端老年温泉公寓和高级滑雪道等设施。
在雪道方面,设有两条中级雪道和一条初级雪道,中级雪道适合有一定基础的游客挑战自我,初级雪道为新手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此外,还有独具特色的单板公园,为单板爱好者提供专业道具和设施。
目前,万源滑雪度假小镇项目中的嗨皮小镇亲子乐园、万源萌宠部落已经开始投入运营。其中,嗨皮小镇亲子乐园于2024年10月1日开始运营,主要分为梦幻童话区、智慧探索区、亲子互动区、自然生态区、休闲娱乐区五大区域,吸引了周边地区包括内蒙古赤峰、河北承德、辽宁葫芦岛等地游客,至今已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万源萌宠部落和嗨皮小镇亲子乐园为亲子家庭等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选择,成为周边游的热门目的地,使景区从单一景观休闲地转变为游玩打卡景点,文旅融合正焕发出蓬勃生机。
谈及未来发展,凌源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凌源将全力发挥红山、化石、汤泉、红色文化四大文化优势,通过创新举办文旅活动,有效提升文旅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不断擦亮城市文旅品牌。